APP下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实证研究

2011-05-14林瑛

卷宗 2011年9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江西

摘 要: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文章就江西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物流配送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万村千乡;物流配送;江西

本文为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 “十一五”规划项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8YJ33)

商务部推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核心目的是建立和发展我国农村现代流通商贸体系。当前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是瓶颈。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低利润率行业,特别是进入农村市场之后“物美价廉”是主要诉求。

一、江西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成效良好

从2005年开始试点以来,我省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得到很到加强,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据统计到2010年,“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和改造的农家店达20134个,配送中心97个,国家支持金额度累计17219.72万元,省配套资金1000万元。市县扶持400万元,同时还带动社会投资2.09亿元。

1、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框架已经形成

2010年底,全省建成连锁化农家店2万余个,覆盖全省所有的县、95%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代表流通方式在我省迅速发展。我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基本形式是以城市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标准化农家店,其本质特征是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省将新建农家店2万家,努力实现乡镇级和村级农家店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农家店网络信息化率达到60%以上,建设配送中心100个,各经营网点的配送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省切实抓好企业的商品配送体系建设。一是选择对社会负责、有较强实力、效益高、信用好、网络较健全的企业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承办企业。二是积极推进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龙头企业与农家店直接挂钩,或委托第三方配送,确保了进货渠道和商品质量。三是积极推进配送能力建设。“十一五”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设97个面向农村的物流配送中心,每个县(市、区)平均拥有0.98个,配送中心面积达21.8万平方米,有的地方还在中心乡镇建立了二级配送网点即配送站,全覆盖、多层次的农村商品配送体系正在形成。2009年,修水县瑞雪超市积极打造一流的配送中心,投资500万元建成一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内有5个仓储区和3万朵个品种的日用消费必须品,切实提高了企业配送能力和水平,确保了连锁农家店配送的需要。

3、农村商品应急体系得到加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全省涌现出一批走进农村市场、立足农村市场、着眼农村市场并得到快速成长的市场流通主体、零售业龙头企业。企业发展壮大后,社会责任感也不断增强,对社会贡献也越大,是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力量。在九江地震、低温雨雪冰冻和洪涝灾害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都能挺身而出,对保证市场供应、维护灾后市场稳定和商业网点重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运行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本质是,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入农村,通过构建以城市为依托,乡镇为支撑,村为基础,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流通网络,在广大农村普及农村便利店和连锁店,努力改善不适应农民需求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城乡市场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但目前我省配送体系建设总体水平落后,部分企业设施设备落后,缺乏信息化设备,呈现原始的、较低水平的配送。有的配送中心管理粗放,物质存放混乱;有的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或配送成本高。

2009年10月底,全省虽累计建成97个配送中心,但仍不能满足现实农家店的要求。即使大部分农村连锁超市有相应的配送中心,但其只充当着仓库与运输中转站的角色,完全达不到规模经济。

1、信息的传输效率低,可靠性较差

各农家店之间的信息交流仍沿用电话、传真等点对点的通讯方式,信息的传输效率低,可靠性较差。此外,与供应商也不能实现及时、通畅的信息交互及共享,供应商无法动态地了解其商品在各农家店的销售和库存情况,导致供货周期延长。在产品销售方面,商品进货、库存和市场需求信息等数据不能及时上传,造成缺货、断货,货物的调配严重滞后。

2、配送中心建设滞后,配送率有待提高

我省多数承办企业仓容和配送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的瓶颈。一些配送中心的扩建由于征地困难、融资能力差及后续经营成本大而难以落实;已建成的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配送不合理,加之“农家店”点多、面广、距离远等,配送率有待提高。

3、龙头企业配送业务亏损严重,经济效益堪忧

我国农用品经营主渠道缺位、多渠道不稳,且力量弱小,不能保证农用品商流和物流的稳定性。龙头企业在配送中处境困难。我省配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配送能力较弱,农家店商品统一配送率偏低。这种现状在我国具有普遍性,相关资料显示,吉林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的龙头企业在农家店配送项目上处于全面亏损状态。排除南北地区差异原因,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和融资困难等因素加大企业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农家店连锁经营尚未进入良性循环,企业即便有政策扶持,为农家店配送也是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的,只是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国有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其他主体要么素质低下,要么经营分散、力量弱小且都存在明显的经营短期化行为,也没有谁能承担得起主渠道的重任,去开拓市场。

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运行中物流配送的完善

财政部、商务部前不久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2011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三大主要任务:一是重点支持建设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大力提高商品配送率。配送中心建设要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配送效率和辐射能力。二是支持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提高网点覆盖率。新建农家店鼓励发展直营店模式,强化实施企业的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农家店的日常经营管理。三是开展农家店信息化改造,提高农家店信息化水平。其中配送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核心所在,也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生命力能否持续的关键。国家商务部对配送体系建设专门出台了《配送中心建设与改造规范》,对配送中心建设提出了具体全面的要求。江西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配送中心100个,各经营网点的配送率达到70%以上。

1. 选择合适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物流模式

周建勤和鞠颂东认为,没有高效顺畅的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难以商品化,农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农民的收人难以增加,农村的落后面貌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农用生产资料难以保质保量、价格合理地进入广大农村,农业生产的安全难以保障;难以保证农民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工业品,难以缩小城乡差距。主要农村物流模式有:

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指农业物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将其供应链一体化,形成企业物流系统的发展模式。在农业供应链中,具备一定规模、协调与控制能力、较高商业信誉的企业,如果以农业物流作为发展战略要素,那么该企业会主动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将农业物流供应链中相关城乡客户、供应商和企业联结起来,整合各项物流功能,在服务水平、效率、成本与效益方面做出恰当的物流功能定位,实现城乡供应链一体化运营管理,建立企业农业物流系统。如我国光明乳业等少数企业实现了农业物流一体化;北京金色谷、南京红太阳、新疆奥环、德农、江苏苏农、浩伦等也开展了农资连锁经营。

中介组织联动模式:这种模式以各种中介组织(主要包括农业合作组织、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等)为纽带,组织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使众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形成较大的统一群体,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适用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种植业、养殖业,特别适用于新产品、新品种、新方法推广过程中的农业物流运作。中介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专业供需信息等除生产本身之外所有的服务,直接充当城乡双向流通的纽带角色。目前,农业合作组织模式和协会模式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第三方农业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是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农业生产者或农资、农产品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把城乡双向流通中出现的物流瓶颈、供需矛盾、信息失真等问题通过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来解决。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充当了城乡流通的缓冲器,必须具备对农业物流的协调、组织、运作能力。它可以自行承担物流业务,也可以将一部分物流业务委托他人进行操作;可以是综合性物流企业,也可以是功能性物流企业。

农业物流联盟模式:农业物流联盟模式是指为了实现农业物流战略目标,两个或多个农业物流主体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的物流模式,这是国外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发展模式强调企业间在市场交易中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和协调,能够有效节约交易费用;同时,由于联盟成员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仍存在着竞争(围绕自营、外购),能够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从而避免一体化组织中的僵化失灵而产生的组织费用。

2、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现代物流主体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支持农村物流主体,特别是有竞争实力和竞争能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培育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使他们成为农村物流业的龙头企业,同时鼓励他们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的承办企业。瑞金市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做法值得推广,他立足瑞金,放眼周边,已在瑞金、信丰、赣县、赣州章贡区改造建设143家农家店。培育现代农村物流主体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在对现代物流比较敏感并己建立自身营销网络的大中型农工商综合企业中,开展专业化物流的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将自营物流整合为社会化的社会物流。

第二,加快农用品传统储运业及批发贸易企业的配送中心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发挥其拥有大量专业化的物流设施和经营网络的优势,通过机制创新、服务内容整合和服务设施改造为农用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第三,大力发展新兴的民营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发挥其经营观念较新、机制灵活、管理方式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强与传统储运业的嫁接和联合。

3. 加快农业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第一,在政府推动下,将农村物流与相关信息产业组合成有效的运作整体,组织实施一批农村物流业与信息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物流业与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第二,要加快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业物流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建立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业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加快与农业物流相关的软件开发。

第三,要加快标准化建设。对现代农业物流的各项建设,都应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实施,把农业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要大力推进农业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包括各类运输装备、物流器具、包装、信息接口等;加紧对农业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的研究,尽快形成统一的农业物流国家或行业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

4. 江西农村配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在农村物流中,配送中心居于重要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大,有完整的、协调配套的配送实施设施设备等。配送中心的配送专业性强,与客户一般有固定的配送关系,配送设施及工艺多是按客户需要专门设计的。所以,配送中心的配送作业,具有配送能力强、配送品种多、数量大等特点。

目前连锁经营的配送方式是构建农村配送体系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研究和推广,这模式构建思路为:农村连锁超市的配送共分四级:总公司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县以下加盟店。总公司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规划、争取政策、融资投资、联合采购、培训人才、搭建信息平台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各控股子公司发展超市网络,开展连锁经营。区域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总公司与联采商品的当地供销商合作,对联采商品进行采购配送,同时代表总公司与当地有一定市场潜力和价格优势的厂家合作,进行贴牌生产,以及与其他区域配送中心合作,对当地适合县以下农村的小商品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扩大集中采购的品类和数量,负责对区域内县级配送中心、县级中心店和直营店的商品配送以缩短对加盟店的配送半径,以求成本最低。县级配送中心作为新合作整个网络中的核心和区域配送中心的物流节点,不仅要负责将商品向周边入网的加盟店配送,形成新合作品牌优势,带动更多加盟店进入新合作网络。

参考文献

[1]傅雪红,黄位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我国农村物流配送》,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张强波,姚冠新:《江苏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江苏商论2010.1

[3]周建勤,鞠颂东:《新农村建设中的物流问题探析》,中国流通经济,2006.11

[4]刘飞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筑农村物流新模式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10.7

[5]朱雪芹,李丰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与农资连锁经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

作者简介:

林瑛,女,1964年9月生,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江西
江西银行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无人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换装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优化策略分析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