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德育方法探究
2011-05-14安彦
安彦
摘 要:德育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任然存在着严重缺陷和不足,因此,通过对目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对职业学校德育的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归因理论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二是要注重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树立起良好的风尚与品德。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归因理论;责任心培养
德育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是攀缘象牙之塔的精英之才,而很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失败者”。首先,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社会教育大环境和舆论导向,初中毕业前后客观条件的转化都会对他们的思绪言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是大多数职校生在初中期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常处于被老师冷落的心理阴影之中,故而本身的自我认识水平、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当较低。再加上就业形式的严峻、社会竞争的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甚至绝望。这些都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面对与普高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心理的群体。如何从他们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改进和完善德育,已成为职业学校关注的焦点。
一、目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各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学校的德育工作任然存在着严重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德育目标失衡。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有伴随着政治风潮变化而变化和脱离学校实际的倾向。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具体化,可操作性差。第二,德育内容不十分明确,相当部分学校没有根据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稳定规范的德育内容,只追求德育的近期目标,收不到长久的良好效果;德育课程也不够系统化,有的学校甚至把《马克思主义与三个代表》来代替德育。第三,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是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据,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而目前的现状是:(1)以管代导;(2)主客体颠倒;(3)德育过程形式化明显;(4)德育工作者不适应时代要求。这些现状警示我们,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二、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方法的几点思考
现在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便是治标不治本,德育过程形式化,所以我们的学生屡屡犯错,因此,我们要寻找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帮他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的责任心,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风尚与品德。下面是我对职业学校德育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归因理论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归因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人际知觉研究中首先提出的,随后引起了一系列心理学研究。特别是韦纳 (Weiner,Bernard,2000)近来使归因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成为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韦纳对它的解释是:个人知觉到的成败原因影响个体对未来的预期,并引发特殊的情感,后继行为受个人情感和预期结果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归因通过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期及情感反应的影响而成为后继行为的动因。德育工作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一定的教育内容在动态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自已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从而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个人的思想道德认识,进而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形成行为习惯,最终形成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因此,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研究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正确归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指导教育和自我教育方法,能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应用归因理论,对学生不良行为正确归因,并采取相应的德育方法矫正。在职业学校中,不良行为发生是较普遍的。有时老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指责了半天,结果学生非但不认错,反而和老师争吵或扬长而去又或者当时“认错”了,但继而又犯了。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关键还是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对韦納归因理论的学习,可以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个人将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归因于客观外部因素时,他会感到无所谓、理所当然并且毫无悔改之意;而将不良行为归因于主观及自身原因时,他会感到愧疚、后悔。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是一致的。通常情况下,职业学校大多数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都把自己的过错归因于客观及外部因素,因此屡教不改,那是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的错,导致思想上完全不重视。所以德育老师要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行为的原因,帮助他们正确归因。只有学生找到自己产生不良行为的真正原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得到改正。
2、提高学生归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积极归因。对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毕业后将直接踏上社会,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坏将影响他的一生的发展,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产生影响。所以在学校时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积极归因,提高学生归因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持久的自我监控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正确认识自己做起,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教学生遇到事情首先自己分析而不是包办代替;进而教给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成长环境,教学生客观地认识环境中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尽量做到趋利避害;要教给学生从自身和外部两个维度来分析自己行为的后果,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真正使学生做到从思想深处去认识问题,归纳原因,获得启示。
(二)德育工作要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曾看到报纸上登过的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周围,很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家长出面与学校交涉,要求撤消对孩子的处罚;二是家长自己开车送孩子上学。这里就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当然,第一种教育观是正确的,它能使孩子认识到一个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培养孩子自觉遵守规则、积极自律的观念和习惯。而第二种教育观则是一种无原则的溺爱,结果将会导致孩子漠视规则,轻视规范的约束力和缺乏责任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大多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条件和家长的溺爱包办使他们什么都不需要思考和担忧,这样,责任心自然削弱了,而责任心的削弱又决定了他们在上进心、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上的普遍弱化。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关键。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首先是要换一种思维方式。道理谁都懂,可照样违法乱纪者层出不穷。为什么呢?道理仅仅是知道而已,对人本身却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在越出雷池时,道理和法纪根本就在那遥远的未来。所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只教授学科知识,点点滴滴的德育内容我们也是可以适时的贯穿其中的。另外在对学生过失的处理上:让学生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事例的具体处理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参与。所以,老师在处理学生过失时,没必要通知家长的应尽量不要通知学生家长,家长的道歉赔偿以及对学生的一味的批评指责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而是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态度,根据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知道过失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这样,他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思考的角度就不仅是从自身出发,而且会体会到对方的感觉,考虑到事情所带来的后果。这样,他才会权衡一下得与失,才会在即将违规处止步。
此外,老师一定要多和家长沟通,因为家长才是培养自己孩子责任心的关键,要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耐心,并且要让他们体验成功,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要给予积极肯定。表扬与肯定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使他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各尽所能。如果我们培养的接班人都具有时代的责任感,人人都有爱心,都有责任心,那未来不容置疑是一片和谐、尽责、共进、同乐之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归因理论与责任心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及其现状,德育的开展必须将归因理论与责任心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树立起良好的风尚与品德。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培养青少年的灵魂工程,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任重道远。因此,我们除了要有正确的德育方法,还要给予职校学生真挚的关爱、理性的认可、耐心的引导和持久的鼓励,这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并且要更积极地联合家庭和社会进行职业学校德育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将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做好。
参考文献
[1]苏艺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浅论[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06-09
[2]向海英. 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EB/OL].北京德育科研.2005-2-20
[3]杜林致. 归因与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6-1
[4]郑成伟.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EB/OL].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