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裸体男子穿上“衣服”
2011-05-14孙建勇
孙建勇
2011年8月12日晚8时,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随着算珠清脆的拨动声,倒计时打开,当由365块LED组成的电子巨屏上闪现出“0”之后,屏幕上一个顶天立地的半裸体巨人出现在云纹门框之中,用壮硕的双臂推开世界之门。这意蕴深厚、视觉冲击强烈的一幕,成为开幕式上最大的亮点,深深地震撼着观看开幕式的人们。
大家都知道,这个半裸体巨人是深圳改革者的象征,其形象取自著名雕塑作品《闯》。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巨人”在诞生之初,由于“穿得太少”,险些遭到“冷遇”而不能面世。
1992年,时任深圳市投资促进中心干部的郑建平,受命担任深圳展馆筹展办总策划。在筹展过程中,他渐渐萌生一个创意:用一尊主题雕塑来表现深圳人的精神风貌。但是,雕塑究竟应该从哪个方面来表现呢?郑建平陷入了苦苦思索。有一天,他翻看报纸,重新读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在讲话中,小平同志说:深圳最关键的经验是敢“闯”,是“杀出一条血路来”。读到此,郑建平顿时浑身一震,灵感闪现,觉得表现深圳人的敢闯精神是一个很好的主题。雕塑有了表现主题,接下来就是如何表现的问题了。在中国画廊门前有一尊女神推开艺术之门的雕塑,郑建平记忆犹新。受此启发,一尊全新的雕塑在郑建平的心中诞生了—— 一个具有阳刚之气的裸体男子,奋力推开一扇门,他势如破竹,力拔千钧。之所以采用裸体,是因为从艺术的角度看,他更能体现质感。
然而,这个裸体形象却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作为政治性展览会的展品,必须穿上衣服,不能全裸!这意见迅速成为主导。穿还是不穿?郑建平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给人物穿上衣服吧,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因为艺术毕竟要高于生活,不能太实,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不给人物穿衣服吧,这尊雕塑就会“胎死腹中”。怎么办?那一段时间,郑建平陷入巨大的苦恼中,他不断用铅笔在纸上画来画去,苦寻解决方案。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对雕塑人物进行模糊处理——在裸体男子的下体上覆盖一块飘动的布巾,这样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又保住了裸体的质感。结果,这一招果然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闯》——这尊形象丰满、意蕴丰厚的雕塑,终于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永远矗立在深圳这座美丽的现代都市中,并最终成为深圳人的精神符号。
时隔18年后,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当这个半裸巨人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其冲击力依然不减当年。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那半裸的身躯,完全没有全裸的尴尬,恰到好处地展示出一种力量的质感。他的那个“开门”动作,看似简单,却是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形象最为贴切的象征。
如今,郑建平已经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展示第一人”。事实证明,他当初给裸体男子穿上 “衣服”,虽然是艺术观的一次妥协,但是,却是一件艺术品获得永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