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粉丝”的追问
2011-05-14吕炅
吕炅
赵本山的小品《疯狂粉丝团》,让不为人知的群体——职业粉丝悄然浮出水面,其中包括成都硕士生胡应熊:排队50元,哭泣100元,昏倒200元……
1980年夏,胡应熊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郊农家。1998年考入四川大学,随后攻读研究生。2005年,眼看毕业,可工作一直没有着落,胡应熊心急不已。同乡刘玉婷说:“熊哥,有份临时工,每天50元,包午饭,当‘玉米,去不?”他答应了。他嗓门大,人也帅气,拉了不少票。10月,毕业3个多月的胡应熊,工作始终没有着落,他急得连嘴角燎泡。他又当上了职业粉丝。如果做得好,经纪公司还能另外加钱。面对明星,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老喜欢你了。你,你比赵薇的演技还好,以后你的专辑我都会买的,我永远支持你。”他还吻了一下专辑封面,假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离开了。他多得了50元。
2005年12月,胡应熊找到演出公司,要承包“歌迷造势”活动:“成都的职业粉丝还处于散兵游勇阶段。我不同,我的组织分成了欢呼、拥抱、哭泣、口号等各个不同的小组,各有专精,绝对能让活动热火朝天。”公司负责人说:“那好,你组织人手去接机,希望人气冲天,如果做得好,就包给你。”
晚上8点多明星要到了,他和7个选好的大学生已经等了5个多小时。他调动了真正的歌迷、候机的年轻人的情绪,大家又哭又闹,现场气氛热闹得不行,他手下的一个女大学生甚至当场“激动地晕了过去”。他得到了合同。演唱会结束后,胡应熊20天挣了5000多元钱。成都每年有几百次演唱会,这些都是他的生财之道。
胡应熊用稀释过的风油精擦眼,眼泪刷刷就下来了,而且没什么异味;每个人上阵前都要想好口号,看见明星就使劲喊,争取达到把身边的人都煽动起来的效果;装昏迷的时候减少呼吸次数,控制鼻息,尽量摆出一副恹恹一息的架势……这些招数,让他的生意越来越火,月收入最高能拿到1万元左右。
金融危机后,他一个月竟然没有接单。胡应熊决定“多元化”经营。2009年1月,成都要举办糖酒交易,商家们一定会请很多明星。他搞到了参展单位名单,挨家打电话。3月底的糖酒会上,胡应熊非常忙。他们每天走好几个展台,竭力为交易商吸引人气,一天下来连嗓子都快哑了。短短半个月,他竟然赚了2万多元。(责编:蔡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