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使爱音乐

2011-05-14刘炎迅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乐手交响乐团声部

刘炎迅

(一)

屋子里人不少,木琴也不少。十几个个头高矮不一的孩子,拿着长柄木槌,跟着钢琴的节奏敲击出《小星星》的节奏。

曲子很短,也很简单,是练习乐器的人的入门选择。

还不错,孩子们的鼓点都聚拢在一起,听上去并不杂乱,偶尔有一两个跑偏的音节,很快就归了位。

这是一间教室,在上海市卢湾区的早教活动中心的5楼,黑板上写着“天使知音沙龙”。

曹小夏很瘦,她在人群里走动,不时给孩子一些指点,说话时,她总带着微笑。

一曲奏完,孩子们的脸又回到平静,这些自闭症患儿,从不和人交流眼神,他们有自己的世界,他们的父母为此心焦。

不过,每次他们来这个沙龙,每次玩起木琴,就不一样了,他们会侧着眼睛看你,听你说音乐的节奏,有时还会笑,咧着嘴,眉眼之间松弛,向两边分开,偶尔会有一两句对话,这会让一同而来的母亲欣喜不已,搂着儿子摇来摇去,笑出眼泪来。

这天是2010年圣诞节。

(二)

50多岁的曹小夏是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简称城交)的负责人,每个周六,她会和乐团的很多乐手来到这里。

因为上海胶州路大火之后在街头义演哀悼遇难者,这支民间业余乐团在2010年末,获得了不少殊荣。

比如南方一家杂志在评选年度新锐榜时,给了乐团“推委会特别大奖”,理由是他们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良心和公民上海的觉醒”。

而随后的三天里,乐团又获得另外两个公益大奖,由政府颁发,肯定了这些城市乐人在过去的几年来,持之以恒地为公益事业的付出。

“这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曹小夏坦承,他们一直只是想做点事儿。

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到底,每一个人美好了,城市自然美好了,生活也就美好了。”

每个周六,这个关注自闭症孩子的“天使知音沙龙”就会准时开始,即便是12月25日,圣诞节,也不会例外,没人打算缺席。

“年末了,谁不忙?但为了孩子,大家都愿意来,我们的乐手都是可爱的人。”曹小夏说。

(三)

“想让更多的人理解和热爱音乐。”曹鹏说。

这位85岁的老人,是国家一级指挥,曾任上海和北京的电影乐团指挥,他是曹小夏的父亲。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么大年纪,早该享清福了,但老头儿不乐意,觉得“还年轻着呢”,以前是这座城市给他很多,现在,他需要从自己的光荣和梦想里走出来,走进这座城市的光荣里。

让一座城市光荣,似乎很难,也似乎很简单。曹鹏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他有音乐,更准确地说,是交响乐。一群人在一起,协同“作战”,演奏出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

曹鹏想,音乐即生活。有相同情结的人聚首,能做的事情很多,这对一座城市是有意义的。他被人称为“普及交响乐的功臣”。

上海本来只拥有三个“上海籍”的专业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和上海歌剧院的交响乐团。与国内外同级别城市相比,可以为市民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本土专业乐团可谓太少。

于是在2005年,曹鹏成立了上海曹鹏先生音乐中心,创办了上海城市交响乐团。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业余乐团,也是世界非职业交响乐团联盟组织成员之一。

这个乐团里,有很多老者,原来也是正规交响乐团的乐手,退休了,放不下,继续来演出,一位说,以前可能还在为工资演奏,现在可真是为了自己的心在演奏了。没有什么图的,图个开心。

正规的表述里,这样做的好处是“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而他的女儿曹小夏则说:“爱音乐的人起码不会太坏。”

(四)

陈浩是上海一家公司的高管,自称是古典音乐和摄影双料爱好者,也是乐团成员,他主要负责敲击三角铁,不是个复杂的活儿,参加正式演出的机会也不多,他却很乐意,称自己是乐团里的“自愿者”。

这天,他照例赶过来彩排,拎着三角铁,坐在一组拉小提琴的女孩后面。乐队正前方,有一面大镜子,整面墙那么大,于是每一个人都有了孪生,安静地坐在不远处的那一端。

他说,这边是我,一个公司人,那边是另一个我,乐人。

一个清瘦的身影,在这些人中间来来回回,这就是曹小夏。

2006年1月21日,陈浩第一次知道有这个乐团,那天一个朋友给他票,他觉得奇怪,票上印的开场时间是:9点47分。“怎么会这么精确呢?”

那是个周六,天气不好,下着小雨刮着寒风,他在公交站台缩成一团儿等车,到了中山公园再转地铁2号线,到人民广场站下车,走了一大截路才上得地面,再走上一大截过天桥才到了音乐厅。

坐下后定睛往台上一看,台下稀稀拉拉,台上可是坐得满满的,人数好像比三管编制(交响乐队的规模配置)的还要多,尤其是铜管声部,坐得黑压压一片,指挥台两边的第一小提琴声部和大提琴声部都挤到了紧靠台边,并且一直延伸到台口两侧以外。

虽然是业余乐团,可当曹鹏振臂一挥开始第一曲《威廉退尔序曲》后,他就觉得,其水平可真不在上交和爱乐两个团之下。

“要非得找出什么遗憾的话,可能是因为大家手上拿的乐器档次不是很高,弦乐木管和打击乐声部音色上略有欠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1812序曲》的尾声上。”他说。

后来在曹鹏的介绍下,他大概明白了此团的由来。

上海交通大学原来有一支曹鹏指导下的大学生交响乐团,活跃了不少年头,也小有名气。

“大学嘛,自然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说,许多毕业离校了的乐团成员,渴望能有再上台演奏的机会,大家聚在一起聊起这件事,与曹一拍即合。拉上熟识的各行各业中的乐器能手,又得到专业院校团体的支持,就筹备起了这么一个业余团。

(五)

乐手们都是居住在上海、具有相当演奏水平的中外音乐爱好者。

这些城市乐人,“跨越了年龄、国籍和职业,成为共同创造音乐艺术事业的伙伴”,事实上,他们共同创造的,远不止“音乐艺术”那么窄。

一般时候,彩排之前,曹鹏都会独自安静地坐在大厅的一个角落,就那么坐在一张没有扶手的小木椅子上,望着大家,有人在调弦,有人在定音,吱吱呀呀,起起伏伏,难免偶尔跑了音。

曹鹏有时会微微一笑,他听出某处琴弦高出半个音,用那目光去寻找,对方似乎也能感应,四目相对,轻轻一点头,一切都明白了。

他是这里的精神坐标。有他在,每个人都不慌了。

去年11月15日下午大火烧起来的时候,曹小夏正好经过那里,她匆匆瞟了一眼,看到满楼围着脚手架,以为是个建筑工地,以为楼里没人,也就没太在意,继续乘车送朋友去机场。

4点多,曹小夏接到一朋友电话,这才知道,那楼里有很多人,不少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一下子,她的心就揪起来了,她突然觉得,自己当时就那样过去了,太漠然。

次日,曹小夏在网上和乐团成员聊天,大家都在说“应该来一场义演”。

于是,她去问了问静安区政府的有关领导,得到的答复是:“乐团有这个想法,政府非常感谢,但眼下很忙,一时安排不开。”

曹鹏此时身在新加坡,不过他捎回来一句话,让女儿曹小夏一定要做点什么。

老爷子还特意叫来自己的得意门生,一个越南小伙子,顶替他,做一回临时乐队指挥。

大家心里都有底了,知道该怎么做。

到了周六,头七前一日,乐手们已经开始准备起来。

他们选择曲目,制定演出流程,最后乐手们选择了《圣母颂》《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等曲目。

现场演出,带不了大乐器,选择这些曲目,也是权衡之下的决定,既能表达悲哀的情绪,又便于演出。

这天,乐队到了现场,一些人开始骚动,大家都涌过来,不断有人喊,来一曲,唱吧。

警察也开始过来,维持秩序,有些情绪激动的市民开始发牢骚,怎么还不开始,开始埋怨乐手,埋怨警察。

猜你喜欢

乐手交响乐团声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论民乐合奏中指挥对乐手的纵向听觉培养
舞台迷宫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地铁中的乐手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别开生面的告别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