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1-05-14
封面反馈
@没地儿拆哪儿:你做地沟油,别人就搞三聚氰胺。这样的连环骗局,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道德沦丧。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对食品安全说放心了。
@fxrs2008:社会道德重建是长期的事情。目前亟须做的是怎样让商家在守法的前提下有利可图。只有利益分配均衡了,才能不让地沟油流回餐桌。
@erning2411:国家检验标准落后以及监管的疏漏都给地沟油以可乘之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市场竞争方式显然是畸形的。
@ jiw856:堵漏不如疏导。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引导地沟油统一回收,变废为宝。
时事短评
1元奖励背后的制度性羞辱
近日,河南洛阳男子任乐亮因索要发票被拒,往返税务局10多次举报,获得举报奖1元。感到受愚弄的任乐亮将洛阳市西工区国税局告上法庭,西工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判决任乐亮一审败诉,驳回其诉讼请求。
公民举报体现出公民的维权意识较强,应得到鼓励,但这1元奖励却包含着羞辱的成分。从成本角度看,为举报这个案件,任乐亮冒着30多度的高温往返10多次,光坐车就花了50多元。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1元钱还限90日内带有效证件领取,逾期则视为放弃。
不得不承认,1元钱的奖励有法可依。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奖励规定,收缴税款(罚款)在100万元以下,给予5000元以下奖励。参照这个比例,洛阳市西工区国税局收缴了电脑城100元的罚款,给任乐亮1元钱已属双倍奖励。不过此举后果如何呢?这1元钱不会鼓励举报,反而会成为阻碍举报的嘲讽。如果制度规定,遇到奖金数目过小,可以适当补偿,显然能够激发公民的举报积极性。
1元奖励反映的是制度性羞辱。制度是人订的,说到底,遭遇的还是有关部门的冷漠。
浙江温岭石塘 王军荣
读者点评
《城市里的“希望学校”》
@兔子和猪:打工子弟学校的游击式生存让小孩得不到好的教育。希望学校本应该制造希望,但这样只能制造没有梦想的一代。
@nenu:户籍壁垒让外来打工者的子女很难享受公办教育,这一问题源于中国发展的不均衡。
《二胎待产》
@爱拍的:生二胎并不一定能够缓解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大方向没有错,但每个地区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政策。
@cwx: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生二胎的问题,而在怎么能把孩子教育好。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才,对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负担了。
《巴勒斯坦的建国大业》
@心闲:巴勒斯坦的内部矛盾还没解决。自己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不要忘了“弱国无外交”。
休刊启事
适逢国庆,本刊10月10日休刊一期,特此通告。祝广大读者节日愉快!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