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女杰的和平革命
2011-05-14陈君
陈君
“世界果能实现持久的真正和平,则女性必与男性一样,在社会所有层面获得影响发展的同等机会。”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挪威前首相托尔比约恩·亚格兰说。
10月7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本年度和平奖获得者为三名女性: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和平运动”领导人莱伊曼·古博韦,以及也门妇女权益活动家塔瓦库勒·卡曼。
这是时隔7年后,诺贝尔和平奖再次颁发给女性,由一位女总统和两位民间女领袖分享。
有人说,她们生逢乱世,不甘泯于众人;凭一己之力,振臂高呼,为女性争权力,为国家谋和平,赢得世界尊敬。
卡曼:呐喊改变暴政
“通过非暴力形式,奋力争取女性安全和女性全面参与和平建设工作的权利”,是诺贝尔委员会对这三名女性的共同评语。
当地时间10月8日,也门总统萨利赫发表电视讲话,承诺将在数日内放弃权力。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该国多个地区陆续发生反政府示威要求总统下台,终结专制,实现民主。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今年4月提出旨在化解也门国内危机的调解协议,萨利赫曾先后3次同意签署协议,但均未兑现。
也门反对派对萨利赫“即将下台”的暗示表示怀疑,嘲讽他的讲话像是“为休假找理由”。其中,最激烈的声音正是来自新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一塔瓦库勒·卡曼。
“萨利赫的表态不值得相信,”她对支持者说,“我们不相信这个人,在他真正交权之前,我们会继续在街头开展和平革命。”
“和平革命”让这位32岁的女记者成为风云人物。也门政局在年初出现动荡之时,卡曼即投入反对派阵营,参加示威,一度被捕。这起事件进一步点燃民众的情绪,致使抗议活动蔓延至全国。
卡曼是3个孩子的母亲,也是最年轻的和平奖得主。她的家乡是也门南部城市塔伊兹,这里也是反对派的大本营。卡曼的父亲曾在萨利赫政府中担任司法部长。
2005年她创办了促进言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组织“不系锁链女记者”联盟。此后,卡曼经常领导游行和静坐活动。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她说,“我们正在向突尼斯革命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呐喊来改变政权。”
卡曼的举动无疑会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与好感,她被冠以“革命之母”的称号。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通过也门萨那大学的一些学生了解到,一般也门民众其实不很熟悉卡曼和她领导的组织,“她的国际声望可能更高一些”。
诺贝尔委员会给卡曼的评语是,“在争取女性权利、民主与和平方面起到领导作用”。德新社10月9日援引也门反对派网站的报道说,卡曼许诺要把获得的诺贝尔奖金捐献给人民,用于寻找“被萨利赫政府掠夺的”公共资金。但这一举动,要等到萨利赫下台后再兑现。
瑟利夫: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
现年72岁的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是本届和平奖得主中知名度最高的。这位利比里亚“铁娘子”,人生起伏和祖国的苦难紧密联系在一起。
1938年10月29日,瑟利夫出生于利比里亚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是部落酋长的儿子,也是国家立法机构的第一位本土律师。母亲在殖民者家庭中长大,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在文盲约占总人口75%的国度里,这样的精英家庭实为难得,瑟利夫因此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和大部分利比里亚女孩子一样,瑟利夫17岁就结婚了。但她很快就离婚,独自抚养和前夫所生的4个孩子。
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瑟利夫回国从政,33岁时就担任了内阁财政部长。80年代初,军人多伊发动政变上台,对原政府官员进行血腥清洗,瑟利夫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期间,她几次回国参加竞选,又几度入狱,成为了著名的反对派。她还一度在世界银行等机构任职,赢得国际知名度。
从1989年到1996年,在查尔斯·泰勒与多伊之间进行的第一次内战中,瑟利夫站在了泰勒一边,曾向其武装提供了最多一万美金的支援。以致多年以后,她不得不就此向民众道歉,同时和泰勒撇清关系——在多灾多难的利比里亚,“独裁”“吃人”“血钻”“娃娃兵”“塞拉利昂内战”……种种反人类的罪行都和“泰勒”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当时我在国外,这笔钱原本是用于推翻多伊的独裁统治和人道目的。我被泰勒骗了……当我意识到泰勒也要搞独裁的时候,立即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1997年,在国际社会干预下,利比里亚举行大选,兵权在握的泰勒胜出,瑟利夫作为竞选对手宣告失败。多年后,她仍对那次落败耿耿于怀,“离异独身成了对手抨击我的政治武器。在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女人如果身边没有丈夫,没人会看得起她。”
泰勒并没有给利比里亚带来和平,恰恰相反,他的黑暗统治把国家推向深渊,内战再起,直到2003年泰勒被迫下台。几年后,在荷兰海牙,泰勒被推上了联合国塞拉利昂国际特别法庭,成为接受该法庭审讯的第一位前非洲国家领导人。
2005年,利比里亚举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当年年底,“老祖母”瑟利夫率领团结党赢得胜利,成为非洲大陆首位、也是当前唯一民选产生的女性总统。
有报道称,瑟利夫曾问加纳总统约翰·库福尔,“你能接受一位女总统吗?”库福尔回答道:“我从来都没把你当成女人。”
上任后,通过多方谈判,瑟利夫为利比里亚免除了大量债务,将国家预算提高三倍以上;她还大规模调查腐败行为,并创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彻查内战期间的种种罪行。
“她以非暴力的方式努力争取妇女儿童权益,并全面参与到和平建设工作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中如此写道。在一些人看来,瑟利夫属于改革派,倡导和竭力维护和平,同时着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巩固女性地位。
利比里亚目前即将举行大选,瑟利夫希望能争取连任。而反对派人士则指称,瑟利夫把政府资金用于贿选。
从政府到社会,利比里亚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当前依然矛盾重重,和平依然脆弱。
在获悉得奖消息后,瑟利夫表示,这意味着利比里亚为正义、和平和促进发展所作的努力获得国际社会认可,“9年来在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下,我们终于享有和平。特别是妇女,在长期受到轻视的情况下,还依然争取自身权益。利比里亚将继续挑战独裁,捍卫和平。”
古博韦:抗议表示不再退缩和委曲求全
和平奖的另一得主、39岁的莱伊曼·古博韦是瑟利夫坚定的支持者。
1989年利比里亚内战爆发时,古博韦17岁,高中刚毕业。她原本打算在医学领域深造,但战火烧毁了一个医生的梦想,却给利比里亚塑造了一位女权领袖。
有西方媒体报道说,为反对泰勒挑起的内战,古博韦曾组织一批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女性,冒着隆隆炮轰一起祈祷,要求交战双方停火对话,以非暴力方式争取和平。2002年她甚至发起“不与丈夫行房”运动,呼吁女性联手发挥作用,敦促男性放弃暴力和战争。次年,利比里亚内战结束,13年间大约25万人付出生命。
也有报道说,2003年,古博韦和泰勒会面,迫使对方答应参与在加纳举行的和谈,但和谈迟迟没有成果。于是,她采取了激进的行动,与200名女性前往和谈地点示威,甚至威胁当众裸露身体。此举在西非被视为极恶毒的诅咒。
利比里亚大选期间,古博韦动员妇女走出家门投票,帮助瑟利夫获胜。在获悉同获和平奖后,瑟利夫第一时间向古博韦表示了祝贺。
据说,古博韦是通过手机短信得知获奖消息。当时,她刚飞抵纽约,“我脑子里回响着对上帝的赞歌。我的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和其他女性的生存。得不得诺贝尔奖,我都会做我该做的,因为我是这片土地上一个群体希望的象征,而这片土地上能指望的已经不多了。”
古博韦赴美是为了宣传她的自传《强势,是我们的力量:姐妹情谊、祈祷和性如何在战争中改变一个国家》。这本书讲述了她和姐妹们帮助国家“恢复理智”的故事。
“调动和组织对立的种族和宗教的女性,终结了利比里亚长期的内战,并保障了女性参与选举的权利”,这是诺贝尔委员会对她的肯定。
“非洲妇女的苦难终于得到重视,妇女在结束冲突方面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古博韦表示。
10月10日,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一个足球场,古博韦与瑟利夫热烈拥抱,接受人们的致敬,“我们会继续为提高非洲妇女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瑟利夫说。
据法新社报道,古博韦在美期间曾声援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美国民众。她鼓励人们要坚持目标,“抗议是一种好的现象,表明人们不再退缩和委曲求全”。
7年前,第一位非洲女性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就是肯尼亚前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就在2011年度和平奖宣布之际,马塔伊的葬礼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此前几天,她因癌症去世,享年71岁。
马塔伊是东、西非的第一个女博士。1977年,她发起了以保护妇女和环境为目的的“绿带”运动。上世纪90年代,她因为反对开发商强占共有土地,被肯尼亚当局监禁和鞭打。
从《放下武器》一书的作者、国际和平署名誉主席贝莎·苏特纳在1905年获奖开始,迄今世界上已有15位女性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们当中包括特蕾萨修女(1979年)、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1991年),以及伊朗律师希林·艾巴迪(2003年)等杰出女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2011年度和平奖得主表示了祝贺。他说,曾亲自接见过遭受性暴力侵害的妇女,目睹过妇女在建设、维护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听到过中东北非等地区妇女要求公正和民主的呼声,“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这三位妇女的决定表明,妇女在促进和平事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她们正在经济、政治、决策方面发挥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