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亿赞助如何改变中国足球

2011-05-14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29期
关键词:女足裁判俱乐部

唐磊

从2011年到2013年分三批选拔16岁以下球员百余人,进入欧洲的足球俱乐部训练比赛

中国男足被老挝足球队先进两球、日本女足夺得世界杯,一系列来自足球的刺激冲淡了大连万达为中国足球3年投5亿元的喜讯。以前说中国足球缺钱,签不来好教练、无法发展青少年足球,现在有钱了,让人迫切希望看到5亿元的成效。

其实钱不是最大的问题,即便有了钱,中国足球运转的方式不改变,就算投50亿元又能如何?!

女足、裁判、选帅,都尚无具体程序

巴西世界杯预选赛首轮,中国队主客场丢了两球,才战胜老挝。本无悬念的比赛,被中国队演绎得“跌宕起伏”,世界排名174名的老挝也成了难缠的对手。

主教练高洪波又一次被推到火山口。上任两年多来,高洪波已经多次“被下课”了,在金主大连万达承诺不惜重金为国家队聘请外教的背景下,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万达方面曾表示,将选派青少年去西班牙的俱乐部培养,球队的风格要保持一致。这让很多人猜测新主教练可能会和西班牙有一定渊源。前巴萨主教练里杰卡尔德入主沙特队后,西班牙籍名帅阿拉贡内斯、卡马乔等成为“绯闻”对象,猜测的人选仍在不断扩大。在很多人眼中,万达肯出几百万美元的年薪,不愁请不来人。

自万达发布赞助消息快一个月了,主教练的筛选仍没有进展。况且万达这么大的计划,不可能在签约后才开始动作。有人猜测,行动迟缓的原因是足协不希望将选帅权交给万达,万达也不愿放权,担心钱被糟蹋了。但更多人希望这是万达和足协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都保密,不单独透风。毕竟这是双方开始的第一项合作,也是较重要的一项。

在这项3年5亿元赞助的合作协议中,万达广场以3年1.8亿元的总费用冠名中超联赛,解了燃眉之急。并承诺每年投入1000万元给裁判,提高裁判的待遇,希望能高薪养廉。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裁判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吹罚中超比赛的津贴标准是主裁判每场1800元,助理裁判每场1200元,第四官员则为1000元。在国际裁判界通行的津贴是“顶级联赛每场执法津贴不低于该国的平均周薪”。(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国国内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每周约为714元)

“如果光靠大幅提高薪酬,达不到维护公平的目的。如果某个财团赞助,那裁判会不会偏向和该财团有联系的球队呢。”广州体育科研所研究院段嘉元长期从裁判工作研究,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应该把更多钱花在培训裁判身上,比如请亚洲裁判委员会成员年年来讲课,他们带来的一些教学片,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还能让他们更熟悉中国的裁判员。”

万达同时表示要出资赞助女足国家队、冠名中国女足超级联赛。如何发展女足?中国足协尚没有规划方案,此次合作的细节也没有落实,这使得它更像是一项附带的条款。但这其实和青少年培养是分不开的,刚刚在德国夺得世界杯的日本女足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有青少年发展才有希望

在万达和中国足协签订的战略协议中,从2011年到2013年分三批选拔16岁以下球员百余人,进入欧洲的足球俱乐部训练比赛。为避免重蹈当年健力宝队留学巴西时集中训练的模式,这些球员将分散到各个俱乐部。

另外,万达还将出钱举办全国10~17岁3个年龄组的青少年足球联赛。

这两项关于青少年足球的举措,被看做万达3年投5亿元的核心。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曾公开表示:“三年后,全国青少年足球的参与人数达到职业化初期七八十万人的程度,那才是成功的标志。”

“派出国的做法是对的,但要吸取健力宝模式的教训,整体派出效果不好。如果能分散在各个俱乐部,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让孩子独立的在欧洲闯荡。但光派出去是不够的。建立国内的青少年联赛体系是根本,中国足球屡败屡战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体系。”前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冯剑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王健林以前跳出足球看足球,更明白了。他回来重点提了青少年的问题,他看出了长期落后的症结。”

近邻日本,提出来希望2050年再举办世界杯,并夺冠。日本国家队的世界排名已稳定在世界前20名,越来越多的本土球员成为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核心。

而日本足球质的飞跃得益于其庞大的青少年足球人口。

在日本,各年龄段的青少年队伍都有比赛参加,不单J联赛的俱乐部有梯队比赛,各小学、初中、高中的队伍也都有比赛,俱乐部梯队和学校队伍还有共同参与的赛事。

在中国,除了足协举办U系列比赛外,学校球队没有成规模的校园联赛。一支学校的球队要想有比赛踢,就得参加U系列比赛,还得参加冬训,既耗经费又耽误学习。U系列比赛也不完备,常常是奥运会、全运会、城运会年龄段的比赛较多,其他年龄段比赛少,这也是各地方为球员改年龄参赛的动因之一。

2011年初,在日本足协注册的U12-15球员人数近25万,U15-18近17万,U12以下的足球人口超过30万。而在2011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足协青少部主任孙哲东说:“国内从U13到U19,现有青少年球员U系列注册3000多人。如果算不是注册范围内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2009年以前我估算大概在3~5万人,过了两年大概是在10万”。

青少年足球的死结

在中国很少家长让5-10岁的孩子为了成为职业球员去踢球,更多的只是身体锻炼和兴趣培养。

“校园内不许踢球”。这样的牌子在国内一些校园内并不少见。一方面怕孩子耽误学习,另外要是受伤了,学校担待不起。

从1964年起,国内足球界就开始和教育部门合作,但效果不佳,很多想法都没有落实。随着中国奥运金牌越拿越多,听闻观看国外的职业体育模式越多,改革举国体制、让体育回归教育的呼声就越大。

“两个部门老喊体教结合,但在具体运作上没有人出来解决问题。教育部门没有站在应有的角色上,体教结合,教育部门应该是主角,体育部门是配角,现在相反。”冯剑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为了“全国校园足球计划”,冯剑明常到各学校考察,对校长进行培训。很多校领导很困惑,问“为什么是体育部门的人来,教育部门为什么没来,他们很了解我们的具体情况啊。有些事情少了教育部门的章根本办不了。”冯剑明说。

许多有识之士都为体教结合呼吁了很多年,但除了让成名的运动员进大学,放几支专业运动队进入学校培养外,决策部门无实质性举措。

2009年2月19日,全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立,冯剑明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派来两名工作人员,国家体育总局派了两人,足协派了两人组成领导小组成员。

冯剑明去工商局办理“全国校园足球办公室”公章,工商局要求他出具国务院正式批文,要求细化办公室的人员编制、组织机构,冯剑明都拿不出来。

“到现在为止,真正在校园足球办公室办公的,除了体育系统的人,教育系统没人参加。可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退休不久的冯剑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中国足球像国歌唱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却还没有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站出来统领中国足球。”

1992年,标志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开端的红山口会议之后,每任足协领导都在公开场合表示要重视青少年足球,但都无法实施。

“每任领导都说重视青少年,但都不重视青少年。每任领导都有青少年发展规划,但都没有落实监督检查。南勇被抓进去之前就曾说,‘青少年发展是雷声大雨点小。” 前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冯剑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国内青少年足球不断萎缩。计划经济下圈养的运动员培养方式早已不再被家长认同,而国内体育圈上下仍没有找到符合规律的运动员培养方式,一切还是老一套。

一直到2011年7月,中国足球都没有一套统一的青少年训练大纲。一些足球传统学校培养的孩子,无处输送,特别到了高中阶段,很少有学校重视。

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在2011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表示,今年10月将推出训练大纲,进一步实施竞赛体制改革,排除功利主义。下一步要和教育部真正合作起来,让足球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有帮助的运动项目,而且让他们终身受益。

在校园足球计划中,国家每年将投入4000万元给学校开展足球运动。有人认为,4000万太少,即便只分摊到校园足球活动首批44个城市的学校也杯水车薪。

猜你喜欢

女足裁判俱乐部
混合训练在女足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NBA本赛季有5位女裁判
冠军游行
算“10”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听提示猜数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