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忆:拿起镰刀,看见麦田

2011-05-14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34期
关键词:王安忆寻根新闻周刊

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你现在还是手写吗?

王安忆:我的初稿全部都是手写的。然后再输入电脑,输入过程再去修改、润色。

中国新闻周刊:《天香》是一个结构很精巧的故事。但是它和当下毫无关系。以你写作了几十年,还会只为了满足自己讲故事的欲望而写这么一部与当下无关的、篇幅如此长的作品吗?

王安忆:其实这正好证明我对故事的迷恋,我就是喜欢讲故事。当时写《长恨歌》,我就是被一个故事吸引了,很多人说我怀旧,我不是怀旧,因为故事需要我去了解那一段。

中国新闻周刊:你现在写作,会去设定一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吗?比如对当下的批判、看法和价值观方面的考虑?

王安忆:你说的是一些“有用”的东西,而小说恰恰可能是“无用”的。我不会考虑那么现实的东西,我考虑的都是故事。批评家阐释出来的价值和意义和我写作时考虑的不一样。

我当然也有价值观,但是都是技术化的考虑,比如说什么样的价值观放在小说人物身上,让它成为这个人物。在我看来,有一些生活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比如办公室政治斗争或者反腐败一类。因为在我的美学体系里,那些都过于现实了。

直到80年代末才越来越趋向于讲故事,之前也是在小说里有很多话想要表达。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成名作《小鲍庄》时期,还没有只想讲故事的自觉?

王安忆:没有,那还太早了。年轻的时候我们也反叛,那时候作品里也有一些实验的东西。《小鲍庄》有一种趋于寻根文学潮流的愿望。寻根文学运动,它会驱使你去做一些原来不会选择的题材。寻根文学运动主张我们不要到意识形态里去寻找思想之源,而有一个更大的背景、资源,就是文化。那时真的是一个文学热潮、文学运动,对我们这些人很有影响。当时人很纯洁、热情;但是现在更正常,文学没必要那么热闹,就是冷冷清清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后来越发看重讲故事,和你的写作职业化有关吗?

王安忆:因为职业化不像最初那样宣泄、表达。但是总的来讲,要求你对小说不断有认识。你为什么要写?每天坐那写,就要有一种写作欲望,欲望从哪里来?就觉得小说吸引我的还是写故事。

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叫灵感,别人想象我们写作要有灵感,其实写诗可能会有灵感,写小说,就是个活儿,你得做,怎么可能靠灵感。所以有人批评我匠气很重。我还没到炉火纯青可以把匠气打掉的地步。一个人把匠气打掉很困难,把活儿先做出来再说,有点匠气就有吧。

中国新闻周刊:《长恨歌》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王安忆:《长恨歌》主要不是因为茅盾奖而经常被提到,是因为它在商业上的价值。我的小说很少被购买影视版权,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超过它,包括印刷量。以前作家不关心茅盾奖这些事,甚至以前大家觉得有点不屑,因为它是政府奖项,现在太热闹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1987年进入作协,成为职业作家。你在一些场合表达过,作协在中国的意义是可以让一些作家可以不那么急火火地进入市场。你觉得现在作协这种体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王安忆:我其实在1983、1984年的时候就开始频繁地请创作假,那时候作协可以拿着介绍信到你的单位去帮你请假,可以停薪留职。所以我们这一代作家应运而生。现在谁理你什么作协。当时很多社会职能不完善,所以作协有它的作用;现在很多职能都被社会承担了,作协好像没什么功能了。

现在作协养的作家,发工资的很少,但是级别很高,比如我们上海作协是正局级。我觉得作协应该承担一种责任,就是在市场体系之外再建立一套体系。但是思想资源、人力资源都不够、达不到。

中国新闻周刊:你当上海作协主席十年了,这个职务有影响你的创作吗?

王安忆:我在作协就是个虚职,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我连党员都不是。作协有党组,作协里的人有事会去找党组。当时我当选作协主席的时候有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就是怕以后写不出来东西了。但是后来发现也没什么影响,就没事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现在每天都要写作,会有写不出来的焦虑吗?

王安忆:我一般会有写作计划,明年上半年我会把我讲课的东西整理一下,下半年写一下看过书的书评。小说方面,还不清楚要写什么。陈丹青说过,拿起镰刀,看见麦田。那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写作是自然的事,不想写就不强迫自己。我没有写不出来的恐惧,倒是有恐惧写不好。我也没别的爱好,阅读还是一个乐趣。

中国新闻周刊:你现在在复旦大学给研究生讲写作课,你也怀疑过写作是否能教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你希望教他们什么?

王安忆:现在学文学的孩子们,家境都还不错。我一直鼓励他们去读博士。那样,硕士的几年还是可以好好读书。他们的阅读量很小,也很慢。我看他们写的东西都很无聊,但是你和他们去谈他们的生活,就发现很精彩。他们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进入写作,哪些不值得。这个需要天分。

我想,如果好好读,最起码能成为一个好的读者,也许能成为一个好的编辑。

(实习生张晓宁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王安忆寻根新闻周刊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王安忆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寻根问源,把知识教得有理有据
欧美人也爱“寻根”
忧伤并美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