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默 瑞士银行业的叛道者
2011-05-14李洋
李 洋
人们眼巴巴等待了三周,阿桑奇还是没有公布瑞士宝盛银行的前高管鲁道夫.埃尔默高调提供的机密文件。为了表示重视,埃尔默当时亲自飞到了伦敦,还召集了一场热闹的记者会作为见证。
埃尔默说,文件涉及2000名富豪及大企业的秘密账户资料,时间跨度长达20年,当中有40名政客和名人,包括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和亚洲等地的亿万富豪。
目前,随着阿桑奇面临被引渡接受司法判决,埃尔默也“人间蒸发”了。
瑞士银行史上最勇敢的告密者
现年54岁的埃尔默曾供职于多家瑞士银行和国际机构,其中包括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有媒体形容他是瑞士银行史上“最重要和最勇敢的告密者”。
埃尔默1987年开始为瑞士宝盛银行服务,并于1994年起主管银行在加勒比地区特别是开曼群岛的业务。能为瑞士最有名的私营银行服务,在外人眼中,埃尔默的工作是份“肥差”。
瑞士多家银行都在开曼群岛有“大生意”。开曼群岛是享誉世界的“逃税天堂”,很多大企业都选择在该岛注册。岛上的大笔资金往来也大都是通过瑞士银行来实现的。埃尔默如果恪守保密制度,大可以名利双收。
2002年,宝盛银行发觉1997年至2002年间银行在开曼群岛的客户信息被泄露,随即展开大规模调查,并查出埃尔默可能涉嫌此事。银行当年就将他解职。埃尔默则广寻合作伙伴,正式开始了告密者的生涯。
埃尔默寻找的合作对象有三类,一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告密者,例如向外界揭露瑞银集团(UBS)逃税丑闻的布拉德利.比肯费尔德;二是爆料组织,如“维基解密”网站;三是国家执法部门。
瑞士司法机构2005年开始就埃尔默是否盗取商业机密进行调查,他为此付出了一个月牢狱的代价。埃尔默随后选择流亡毛里求斯,在那里继续他的告密事业。2008年埃尔默与“维基解密”公开合作,他当时把逃税者的资料交给阿桑奇,令“维基解密”声名鹊起。
埃尔默的告密行动很快吸引了欧美国家执法部门的注意,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国税局(IRS)和美国司法部。IRS提出的策略是“让流氓抓小偷”,目的是通过埃尔默逮住逃税者。双方一拍即合。有资料显示,埃尔默曾向IRS提供了其掌握的部分客户资料,其中包括数十家公司和上千名个人的账户信息。
随着埃尔默和官方展开合作,他觉得身后有各国政府的支持,又变得高调起来,主动向媒体透露自己的行踪。埃尔默去年1月对美国《纽约时报》说,自己将被安排住进德国杜塞尔多夫的五星级酒店,在那里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逃税者的资料。
去年,埃尔默还开设了个人网站,形容自己是“社会活动家、改革家、银行家”。他最近几个月通过网站不断发表德文和英文博客,攻击现行的瑞士银行体系。
2011年1月19日,埃尔默到苏黎世地方法庭应讯。他被判违反瑞士银行保密法,罚款7200瑞士法郎,缓刑2年。瑞士法官认为,埃尔默“长期以来都是银行体系的一部分”,“并从中获利”。埃尔默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说,他希望世界都了解逃税者的真相和瑞士银行的“不道德”。他对判决不服,通过律师表示将上诉。
法院宣判数小时后,埃尔默就因此次向“维基解密”爆料被瑞士警方拘捕。瑞士检方声称,仍需对埃尔默进行进一步调查。自那之后,埃尔默的消息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媒体上。他的网站也停留在1月17日的英国之行。
银行的反击
总部设在苏黎世的瑞士宝盛银行作为一家有120年悠久历史的银行,是瑞士银行业的缩影。宝盛如同其他瑞士银行,都一直严格遵循至今已有77年历史的《瑞士联邦银行与储蓄银行法》。根据该法,银行客户享有经济活动隐私的合法保护,银行职员则不能过问客户隐私、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客户存款数额和私人机密等。
该法的第47条最为著名,内容包括:任何银行职员若泄露客户机密,将被处以最高入狱6个月或最高罚款5万瑞士法郎;如因疏忽泄露信息,会处以不超过3万瑞士法郎的罚款;银行职员须终身为银行保守秘密,违者仍会受罚;瑞士联邦享有保留权利。
宝盛银行长期以来是保密法的受益者。根据2月7日公布的最新财报,银行2010年净盈利5亿瑞士法郎,高于市场预期。银行还计划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包括升级香港分行的规模及设立上海代表处等。
对于埃尔默这个叛逆者,宝盛银行方面十分头疼,对其大加抨击。除了形容他“失意泄气,令人难堪”之外,银行方面仍有制服他的法律武器,那就是“银行保密法”。
“埃尔默2002年被解职前,从银行盗窃的所有数据必须要被追回,虽然他公布的很多数据是不实的和伪造的。”宝盛银行新闻发言人穆尔(Jan Vonder Muehll)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穆尔提醒记者,这是埃尔默的“再次被捕”,而且他此次提供给阿桑奇的光盘内容并非来自于宝盛银行,而是来自于其他三家瑞士银行。
由于埃尔默2008年将资料提供给了“维基解密”,宝盛随即选择在美国起诉“维基解密”,请求强制关闭“维基解密”网站。此举当时未能赢得外界舆论的普遍支持。“维基解密”网站被短暂关闭后又恢复运营。宝盛随后以撤诉草草了结此案。
宝盛银行虽然未能在美国赢得最终的司法胜利,但在瑞士仍然受到全面的司法保护。但瑞士媒体普遍关注的是,埃尔默交给阿桑奇的光盘中是否包括宝盛银行在开曼群岛的业务资料,这部分内容将无法受到瑞士保密法的保护。
保密制度出现松动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由来已久。16世纪,欧洲国家的新教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纷纷逃往瑞士,将他们的钱财存入日内瓦等地的银行,当地银行为新教教徒提供了保密业务。1713年,瑞士当局制定了银行法,规定银行人员禁止将客户的信息透露给其他人。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由此延续了3个世纪。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等国的达官贵人纷纷成为瑞士银行的秘密客户,使瑞士银行业的名望更加高涨,越来越多的欧洲富豪的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瑞士。《瑞士联邦银行与储蓄银行法》于1934年颁布,使瑞士成为西方第一个以成文法形式确立了银行保密原则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时,瑞士都成功保全了中立国地位,免遭战祸,令其银行业更受信赖。
虽然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利用瑞士银行体系逃税,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洗钱等。腐败官员、恐怖分子、金融骗子等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借此途径转移资金。
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追查恐怖主义分子的资金链,要求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与美国当局合作,为必要的调查提供便利。瑞士积极配合了美国的调查,冻结了多个可疑账户。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则对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构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欧美国家对瑞士银行保密制度下的逃税行为十分不满,纷纷要求瑞士修改或终止保密制度。
美国对瑞士银行的追查最为严厉,瑞银集团被美国当局抓到了助人逃税的证据,遭到司法调查。2009年2月中旬,瑞银为平息美国政府对其涉嫌帮助1.7万名美国人逃税的指控,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同意支付7.8亿美元赔偿金。
欧盟国家特别是法德两国对保密制度也颇有微词。继美国之后,法国政府也对瑞士施加压力,并声称获得了一份3000多名在瑞士拥有可疑账户的法国公民名单。提高银行的信息透明度是最近召开的几次欧盟峰会的重点议题。近两年来,瑞士与欧美多国草签了相关协议,帮助有关国家调查涉嫌逃税的客户。
瑞士近年来也加强了对外国知名人士在瑞资产的监管力度。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在瑞士的“海角七亿”曝光后,瑞士陆续向台湾汇回了陈水扁的部分赃款。而穆巴拉克2月11日宣布辞去埃及总统后,瑞士政府立即宣布冻结他在瑞士的所有资产。
但从目前来看,瑞士政府依然力挺保密制度,不打算对此做出重大改变。瑞士官方和多数银行业人士仍然坚持认为,银行为了客户的利益而为客户保密是“基本的职业原则”。像埃尔默这样泄露客户资料的行为显然违法,而是否符合道义也存在广泛争议。
况且,瑞士银行掌握的秘密来自全球要人,他们在世界各地都具有影响力,其中也包括欧美国家高官。各国立场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推动废除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单凭埃尔默等几个叛逆,目前还难以推倒瑞士银行几个世纪以来通过保密制度打造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