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云会之死

2011-05-14刘子倩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乐清市证人保安

刘子倩 王 婧

2011年1月1日,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

原村主任钱云会死后第七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摩肩接踵,拼命想把自己塞进钱云会家那座不堪重负的二层小楼。

尽管钱云会之死已经调查认定为“交通肇事案件”,但村民们似乎仍然不想轻易接受这个结论。

人群从钱家小楼绵延至村口的虹南大道。钱云会身首异处的照片摆放在出事的地上,一个竹筐罩在上面。旁边的香案上,他的遗像摆在正中,四根长香徐徐燃烧,时有村民上前跪拜。

钱云会的81岁的父亲钱顺南几天来总是站在事发地,讲述儿子如何被害,甚至会躺在地上现场演示。离奇的车祸,谋杀的传言,警民数次的冲突,与长达7年的土地纠葛交织在一起,村民们按照自己的逻辑:这是一起“蓄意杀人”。

车祸现场的血腥照片及“上访好村长被杀”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流传。虚拟与现实之间,一场巨大的舆论狂澜把这个浙南小镇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发

53岁的钱云会是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原村主任。从2003年起,他因征地补偿问题代表村民上访,并于2005年被选为寨桥村村委会主任。他三次坐牢,数次上访。事故发生前三个月,他刚刚第三次迈出监狱的大门。

2010年12月25日,天气阴沉,小雨淅淅沥沥,路上没有多少行人。

钱云会已有两个晚上都没回家住了。钱云会的妻子王招燕回忆,那天早上,他回到家,边看电视,边吃早餐。八点多,接了一个电话后,他便匆匆离开了家。

大约9点20分,在街口小卖部准备打牌的三个村民看见了钱云会。他正从邻近的华二村的小路走了出来。

25分钟后,村里人听到村口响起了呼天抢地的叫喊。那是村民钱成宇的喊声。

随后,村里的村民们也都跑了出来。

大家不停地喊着同样一句话——村长被杀死了!村长被杀死了!

场面令人触目惊心。钱云会身体位于车底,成双膝跪状,臀部高拱,重型卡车的左前轮正碾轧在脖颈上,头侧贴地,露于轮外,部分内脏被挤出,身首异处。

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在此时传播开来。钱成宇看到钱云会与四名身穿深色制服的男子扭打一阵后,被推倒在地,并高喊救命。一个男子一招手,停在七八米开外的工程车开了过来,仍趴在地上的钱云会被碾了过去,那四名制服男子绕过重型卡车逃跑了。那四名男子的身份,有人说是保安,有人说是警察。

出事数分钟后,邻村的张明(化名)也骑着电动车赶了过来。他看到一个人被村民追打着蹿上一辆小车跑了,同时还有另一个人也被七八个村民围着厮打。这时冲过来七八十个同样身穿深色制服的人。他们戴着白手套,拿着防暴盾牌,把这个人抢了回去。张明不记得当时谁告诉过他:那个被小车接走的,是压死人的卡车司机;另一个被救走的,是蒲岐镇副镇长谢祥忠。

短短几个小时,钱云会遇难的经过已被“改编”过多次。最后的版本是:副镇长谢祥忠是此次事件的现场指挥。

上午10点左右,村口已聚集了上百人。交警也已赶到,拍照取证。交警告诉钱云会家属,交通事故需清理现场,要将尸体运走。家属坚决反对,称要先看监控录像,对死因有一个明确答复——出事地点对面的电线杆上正好装有一个监控探头。

现场始终僵持。下午1点。乐清市公安局出动治安大队数十名警察,试图带走钱云会尸体,再次被村民阻止。期间,乐清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侯金海带领4位民警穿着便衣进场,被村民殴打致多处骨折。据称,除3名民警受伤外,数名村民也在冲突中受伤。

直到下午4点,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特巡警大队、交警大队事故中队赶赴现场,以梯队队形才进入现场,疏散村民,对事故现场勘查,并将钱云会尸体运往殡仪馆。对于警方来说,这当然是为处理事故、控制事态发展采取的必要措施,但在村民们眼里,这种大规模的进驻似乎又不正常,完全就像是在“抢尸”灭迹。

谋杀?车祸?

12月26日。

经过了一整夜的情绪发酵,村民们越发相信,只能用“谋杀”来解释钱云会的离奇死亡。

与此同时,“上访村长被杀”的帖子和微博也出现在了网络上,甚至还有钱云会车祸现场的照片。真实的图片和数年上访的经历使得这个消息很快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并不断以几何层级的转发吸引了更多关注。

事实上,早在四个多月前,钱云会就在天涯论坛上发出了一则举报该村征地问题的实名帖子。但没什么人关注。钱云会没有料到,他生前曾期待的媒体关注,却因他的死,被成全了。

全国各地的媒体都从网络上得到了消息,记者们背着照相机,拿着录音笔,赶赴这个并不知名的小镇。先抵达的,便通过微博昭告天下:此处确实民怨沸腾。于是,更多的记者加入了奔赴乐清的队伍。

12月27日下午,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乐清市政府就此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警方称,当时“肇事司机费良玉驾驶皖K5B323工程车从虹桥镇往乐清湾港区方向行驶,途经虹南大道蒲岐镇寨桥村段时,遇死者钱云会撑伞从道路右侧往左侧横穿,工程车紧急刹车但仍与死者发生碰撞,造成钱云会当场死亡”。

警方还告知,肇事司机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当日即被刑拘。警方在案发现场调查时遭到村民阻挠和围攻,以涉嫌寻衅滋事对6人刑拘,其中包括钱成宇。

但现场提问显示了乐清市政府的准备不足。记者们提问的焦点是:现场监控摄像为何失效?中国移动乐清分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解释,当时该地段的摄像头“只能拍摄,没有储存功能”。对于其他质疑,乐清政府也未能给予有力回应。

唯一的摄像头却没有存储功能,仓促应战的发布会,唯一的“目击者”被抓……这些因素纠集在一起,似乎都在沿着“谋杀”论的逻辑演进……

政府的应对

事实上,早在12月25日下午事故发生不久,温州的门户网站温州网就发布了《浙江乐清蒲岐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的消息。然而这则迅速发布的消息反而让人生疑:公安机关尚未定性,怎么就做出了“交通事故”的结论?

12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与媒体的交流,以及几十名记者的轰炸式采访和报道,使乐清政府终于明白,钱云会之死真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可以澄清的。

一位参与筹划发布会的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乐清市第一次举行新闻发布会,没有经验,准备工作有些混乱。

当晚,乐清警方注册了微博“平安乐清”,称将第一时间披露该事件的进展。这个账号4天发了5条微博。

2010年12月28日凌晨1时,乐清市召开了紧急专题会议。由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主持。会议提出四条处理意见:“实事求是,公正处理;由温州市公安局直接介入调查处理,并按刑事命案和交通事故两套程序分别展开调查、侦查;信息公开,对此事件的相关调查结果及处理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接受媒体及社会的监督;谁渎职、谁违法,依法处理谁,严惩不贷。”

事有凑巧。就在此前唯一一名目击证人被警方带走后,另一名自称是目击者的人出现了。

当晚,邻村村民黄迪燕说,她在事发当天曾看到三个戴白手套、黑口罩的男子,分别反扭着钱云会的手,掐着他的脖子。她曾上前劝阻,却被推开,一回头发现一辆卡车开过来,三个人将其推至车轮之下。

不信任情绪仍在弥漫,黄迪燕的“证言”被迅速传播。在官方已公开定性了钱云会的死因后,“第二目击证人”的出现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和质疑。大部分网民再次公开质疑官方,并认定“钱云会案一定有猫腻”。

村民见到不是本地口音的人,就开始主动搭讪,确定对方是记者后,便从腰间抽出已准备好的上访材料。甚至还有一些人,专程从附近村庄赶到寨桥村来找记者。这里俨然成了方圆几十里地的上访集散地。

形势似乎更加混乱了。

12月29日下午,温州市新闻办主任张春校与来乐清采访的记者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会谈,目的是与记者沟通,并了解记者采访的需求。他坦承,“这正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时候。我们要检讨,政府与媒体沟通的渠道、方式实在是太落后了!”

他告诉记者们,公安局长可以接受采访,并承诺,当日不论多晚都要开新闻发布会。

当晚10时50分,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为钱云会之死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最终调查结果依然认定钱之死为交通肇事事件,排除“谋杀”的可能。

温州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沈强介绍,公安局分为“谋杀”与“交通事故”两条线进行调查。调查中,警方首先严格审查了交通肇事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交通肇事嫌疑人与死者是否有利害关系、是否受人指使等情况,并对其生活轨迹、工作情况、人际交往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查,排除了其主观故意的可能;接着细致地展开了现场调查访问。既对公安机关已掌握的所有证人重新进行了询问、调查,又对目击证人钱成宇和网民提出的“第二目击证人”黄迪燕进行了询问,确定并无“谋杀”行为被直接目击。最后,从现场勘查情况看,现场留有明显的车辆刹车痕迹、尸体拖痕、人车碰撞痕迹,与被人强行压住碾压的行为不符。

另一方面,根据交通肇事嫌疑人费良玉供述确认:其驾驶车辆遇行人横穿道路时,左打方向并刹车避让不及,碰压行人。该事实与同车人员黄标的证词相符;调查4名目击证人,并未发现事故现场有其他可疑人员出现;警方对车辆接触痕迹的检验和地面刹车痕迹做了专业的勘验,确认:有关痕迹的形成符合该交通事故的发生经过。

警方对两位自称是目击证人的村民进行了“测谎”。曾经被认为是现场目击证人的钱成宇承认,他是在事发后到达现场,并未目睹经过,“谋杀”只是他的猜测;“第二目击证人”黄迪燕则承认是受人教唆。

甚至,对于钱死前接的那个电话,警方也已查明,打电话者为村中一王姓村民,是与钱讨论一些村务问题。

但村民们再次涌上街头,以示他们依然不接受官方的说法。12月30日,数百人聚集在寨桥村口,直接导致了交通堵塞。村民们对携带摄像设备的记者更是集体倒地磕头,请求为他们查明老村长死亡真相。

事实上,乐清市政府在前一日已组建了11个工作组,由10多名科局级干部和40多名乡镇干部参与,开始进村开展工作,以澄清事实真相,并做好交通事故民事赔偿部分的调解工作。

但这场2010年最后的大规模群众聚集使得这种安排根本无法实现。蒲岐镇一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村民情绪极大,工作组无法进村开展工作,只能依靠乡镇干部的亲朋好友进行解释说服工作。

真相

在当地政府结论不断受到质疑后,民间自发组成的“观察团”出现了。

12月30日下午,网民王小山与窦含章最先抵达乐清,并通过微博与乐清政府方面取得联系,提出三点请诉求:调看沿路探头录像资料;约见事发现场保安;希望警方提供出警时的现场照片。警方在第二天中午就接受了前两项要求。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被允许随同前往乐清市公安局。

警方提供的录有肇事车辆的两段视频显示:这辆车牌号为皖K5B323的工程车,于12月25日上午9点38分,路过湾底村石料厂,并于9点42分9秒通过3公里外的华一村口。该村口距事发地仅不足一公里。遗憾的是,该村口之后的监控,未有录像资料。警方说,寨桥村口的视频监控系统是12月21日刚安装,一直在进行设备调试,监控只能查看画面,还无法保存记录。

随后,在当地警方的协调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又与“观察团”前往乐清市保安服务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士称,由于寨桥村村民不支持在村里铺设电缆项目,电缆业主便从12月21日起,雇佣保安公司每天派80至100名保安在虹南大道寨桥村段工地巡逻。几名保安讲述了他们当天所见:12月25日这一天,因为下雨,近百名保安分坐于五辆大巴车上。按规定,除小便外,未经允许不准下车。上午9点40分左右,保安郑元章下车小便,刚走两步就听到急促的刹车声。他看到前方四五十米处似乎躺着一个人,便跑回车里,告诉班长。车上的班长蔡得宝通过对讲机告诉了几公里外的大队长施林云,并吩咐不要下车围观。

正在看车上电影的保安张回出于好奇自行下了车,发现果然出了车祸,便拨打了110报警。打完电话后,张回一转身,发现身后多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这名男子没和他说话。

几分钟后,身着便装的保安公司经理孙金绪与队长施林云驾驶一辆东风风行赶到现场。他们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正冲着村里大叫,村里也不断有人冲出来。施林云看到肇事车上无人,车门半开,发动机仍然在运转。施也打电话报了警。

没想到,有几名村民突然将他俩围住。高个男子喊道:“就是他们,就是他们。”随后,四五个人围打施林云,七八个村民围殴孙金绪。施林云蹿上来时所乘的小车扬长而去,但孙金绪仍被追打,金项链都被村民扯掉。

最终,保安队员手持盾牌出动,才把他救了出来。孙金绪上车后,五辆大巴便调头离开。孙金绪回忆说,路上还看到出现场的交警驶过。

保安张回和队长施林云看到那位身材高大的男子,也许正是“唯一现场目击证人”钱成宇。而事后发生的殴打事件,大概就是事发后邻村村民张明看到的那个场景:坐小车走的,并不是肇事司机,而是保安队长施林云;被深色制服救走的,也不是蒲岐镇副镇长谢祥忠,而是保安经理孙金绪。

事实上,传说中蒲岐镇副镇长的名字被搞错了。这位分管维稳的副书记名叫徐祥忠。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天早上得知发生交通事故后就从家里往现场赶,这时孙金绪打来电话说他被打了,另一名村民也打来电话,问在事故现场被人打跑的是不是他。

“事实上我当时还在家门口打出租车。”徐祥忠说。后来他的名字也出现在网帖中,仅12月26日就接到200个求证电话。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保安公司发现,保安制服的款式是深蓝色警用作训服,只不过没有肩章,乍看上去,会觉得是警服。

现在看来,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逻辑是:身着制服的几个保安下车围观事故现场,钱成宇随后出现在事故现场。常年代表村民上访的老村长离奇殒命,几名貌似警察的人在第一现场,钱成宇迅速地形成了自己的第一判断:老村长被杀了!

一位接近钱成宇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钱成宇在看守所中强调,网上流传的说法,他从未说过:“我没有看到,不会乱说的。”

几个因缘际会的元素,在敏感的时间、敏感的地点,碰撞在一起,造成了这场事后广为传播的“谋杀”。★

(实习生熊一丹对本文有贡献)

猜你喜欢

乐清市证人保安
路灯下的保安
化妆的感受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保安成了幽灵人
猫头鹰当保安
乐清市矿用设备厂
凶手是谁
乐清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蚂蚁就是证人
保安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