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线》的一大品牌:杂文

2011-05-14戚本逊

杂文选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邓拓札记健忘症

戚本逊

《前线》杂志是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办的党刊。杂文是《前线》的一大品牌。很多人知道《前线》,是因为杂文;很多人喜爱《前线》,是因为杂文;很多人记住《前线》,是因为杂文;曾有的历史辛酸,是因为杂文;重筑辉煌的欣慰,是因为杂文。《前线》的杂文,以铜铸铁浇的酣畅,从容奔放的淋漓,水银泻地般的豪气,构筑起了一座富有的精神圃苑。

在这精神圃苑里,永远活着三位先行者,那就是杂文大家邓拓、吴晗、廖沫沙。他们共同擎起了轰动四方的“三家村札记”这个著名的杂文栏目。特别是邓拓所写的一些杂文,言之有物,微言大义,高屋建瓴,哲思犀利,鞭辟入里,切中时弊,激浊扬清,颇具战斗性,显露出尖锐的批判锋芒,至今仍让人感到荡气回肠。

邓拓的杂文《伟大的空话》,批评将“伟大的空话”普遍化,到处搬弄;《专治“健忘症”》一文,批评得了“健忘症”的人“常常表现出自食其言和言而无信,甚至于使人怀疑他是否装疯卖傻,不堪信任。”告诉人们:如果事实已经证明自己错了,就不要顾面子硬撑,错了就要认账,不要一古脑儿推给别人;《废弃“庸人政治”》一文,批評了做事“凭着主观愿望,追求表面好看,贪大喜功,缺乏实际效果”的不良现象。这些杰作,矛头直指当时不实事求是、缺乏民主、官僚主义作风,直指主观主义、弄虚作假、强迫命令、盲目吹牛,说大话空话等错误行为。这在“卫星满天飞”、假话、空话、大话横流的时代,实在难得,勇气可嘉。

“三家村札记”一共办了四年多,发表文章六十七篇。它和读者娓娓a而谈,借古论今,谈天说地,嬉笑怒骂,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文风开门见山,短小精悍,诙谐幽默,不仅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也一扫“一言堂”的沉闷空气,冲击了为文必“八股腔”的陋习,推动了杂文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创刊于1958年11月的《前线》,“文革”初期被迫停刊。1981年,中共北京市委创办了机关理论刊物《学习与研究》。1995年7月恢复《前线》刊名。《学习与研究》当年开辟有“三家村后学札记”和“石花杂文笔会”栏目,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杂文。恢复刊名的《前线》则推出“燕山新话”栏目直至今日。“燕山新话”秉承“三家村札记”的优良传统,敢说实话,敢说真话,敢说批评话,仍旧保持着针砭现实的勇气。它刊发的酣畅淋漓、见解深刻、精言妙语、隽永哲思的杂文,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深受读者好评。

目前,一批在杂坛相当活跃的作者,不吝为《前线》赐稿。正是他们捧出的佳作,使《前线》杂文保持了较高水准。这些作者包括段柄仁、丁启文、毛志成、李下、蒋元明、刘绍楹、孙郁等。他们的杂文,或富知识底蕴,溢文史气息;或像匕首投枪,文字犀利,鞭辟入理;或构思奇妙,诙谐生动,情趣盎然。这些在《前线》发表的作品,在“北京杂文奖”评选中频频摘得桂冠,有的文章还被收入各类杂文选本之中。

(作者系《前线》杂志资深编辑)

猜你喜欢

邓拓札记健忘症
边动笔墨边读书
健忘
平生赢得豪情在
健忘症等
邓拓挨批后想当颐和园园长
备课札记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总结
邓拓不惜血本换苏东坡名画
少年健忘症
《经律异相》校读札记
患了健忘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