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必为4% 困惑

2011-05-14王天觉

杂文选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教育经费政治

王天觉

最近读到刘永先生关于教育投入的一篇文章《4%的困惑》,深有同感。国家GDP年年增,财政收入岁岁长,行政支出水涨船高,唯独教育经费原地踏步,踌躇不前,4%成了望穿秋水的远方情人,只能单相思。1993年以来,“政府已经食言两次,不知这次政府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其实,即使2012年达到4%,距离世界平均水平4.5%还有一大截,遑论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了,怎不叫人困惑?

可是,当冷静下来一回忆,我又不困惑了。从六十年来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前三十年的教育与政治,后三十年的教育与经济,我们不难看出对待前后两种关系的指导思想,其中贯穿着一种惯性思维:教育是次要的。

新中国建立伊始,便首先批判武训,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苗头。后来又批判梁漱溟、晏阳初等教育家,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当时百废待兴,何必先批判这些办教育颇有成就的人呢?从1951年思想改造运动开始,到1976年“文革”结束,一连串政治运动的主要对象幾乎都离不开知识分子,而学校又是“知识分子成堆”(过去常用语)的地方,教师首当其冲。

教育为政治服务曾经是天经地义,是不容怀疑的。“中心任务”年年有,一个接一个,把学校正常秩序折腾得七零八落。诸如夏收、秋收、秋种、抗旱、修台田排碱、大炼钢铁、大办工厂、搞“四清”,连小学生都要敲锣打鼓列队迎送外宾和上级领导。任何“中心任务”都要由学校配合,少则停课数日,多则达数月,连教学任务都完不成,还谈什么办好教育?一句话: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改革开放后,“政治挂帅”不搞了,发展经济是中心。发展经济除劳动力外,还要资金和技术。资金可以引,技术就难了,知识产权不是随便可引的,于是不多的教育经费又主要用于大学,因为只有大学才有能力搞科研,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只能靠边了。

我翻出十几年前《中国教育报》的一份剪报,北京贵宾楼饭店免费宴请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面对数千元一桌的丰盛佳肴,不少老师当场流下热泪。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师说:“这一桌的花费,是我一个班学生两个学期的学费总和。”另一位民办教师说:“比我两年的工资还多。”十年后的今天如何?近日,《焦点访谈》报道,贵州山区一二年级小学生们自带米面、木柴、炊具,到八十里之外的乡镇租房住,七八岁的孩子自己烧火做饭,实在叫人心酸!据校长说,并校后,学校没宿舍,没集体伙食,所以只能“两免”,没有“一补”。这种情况已有五年了。

改变习惯性的指导思想相当不容易,老百姓也就不必困惑了。

【选自《半月谈网》】

插图∕分配不公∕盖桂保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教育经费政治
办公室政治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