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I检索系统的高校学术全景分析

2011-05-08刘岩超

图书馆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影响力次数论文

刘岩超

(东北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19)

ISIWeb of Knowledge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研究平台,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等方方面面的高品质、多样化的学术信息,配以强大的检索和分析工具,使各种宝贵资源触手可及。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ISI中的检索及分析功能,对本校的学术水平进行全景分析及预测。那么在进行此类工作时,具体涉及ISI中的检索资源(子数据库)为Web of Science及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1 数据库应用背景

1.1 Web of science简介

Web of Science是全球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

·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科学引文索引),可回溯到1900年;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可回溯到1956年;

·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可回溯到1975年;

·Index Chemicus收录了1993年以来新的化学物质事实性数据;

·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收集了1840年以来新的化学反应事实性数据。

基于一套严格的选刊程序以及客观的计量方法,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了各个学科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同时,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还收录了每一篇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并按照被引作者、出处和出版年代编制成索引。

1.2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介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是基于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而建立的评价基准数据库。它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为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研究绩效的量化分析,了解在各研究领域中最领先的国家、期刊、科学家、论文和研究机构;

·识别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趋势与方向;

·确定具体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影响。

2 高校科研成果的历史与今天

笔者以某高校为例,通过对Web of Science及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利用,对该校科研全景进行阐述。暂且命名该校为Y校。

Y校由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并且Y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Y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1 科技论文产出数量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Y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统计显示,该学校在全球前1%的4102个研究机构中,近10年内的论文总数排名第382位。另外,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结果来看,自1981年至今该校共有5831篇科技论文被Web of Science收录,如图1所示(Y校科技论文总体现状图)。

除此之外,使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分析工具,统计该校被收录的5831篇论文的发表年代,可以清晰地看到Y校科研论文的产出趋势。从图2(Y校科技论文产出数量及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自1981年以来,该校的科研活动经历了3次大的飞跃,起点分别在1988年、1997年和2005年,并且每一次飞跃都呈现出比上一次更高的增长速度。至2008年,Y校当年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已达到870多篇。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研究迅猛发展,全国总体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连年保持高速增长。通过对比Y校与我国总体的科研论文增长趋势,不难看出,自1989年以后,Y校的科技论文产出始终与国家总体的产出保持着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如图3所示(Y校与我国总体科技论文产出数量及趋势的对比图)。

表1

2.2 科研合作状况分析

科研合作关系是开放办学和大学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其意义在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任务分担、成果共享”。通过分析该校被收录的5831篇科技论文的作者署名单位,可以大致了解学校的科研合作范围和主要合作伙伴。表1(Y校主要科研合作国家与地区所占比例统计表)结果显示,该学校的科研合作伙伴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主要合作国家的合作论文数量就占到合作论文总数的55%以上。此外,该校与全球范围内将近119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科研合作关系。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分析结果显示,除中国科学院以外,包括清华大学、首都钢铁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奥克兰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北大学(日本)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与该校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如图4(Y校的主要科研合作机构图)所示。

2.3 学科分布与学科带头人概况

近年来,Y校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许多国内外一流水平的成果,其优势学科向国际前沿延伸的态势较为明显,影响和辐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的统计,该校的材料科学在全球研究机构中排名进入了前1%,见图5(Y校在全球研究机构中排名进入前1%的学科)。

进一步分析发现,Y校在材料学科的科技论文总量排名较高,排在全球该领域621所研究机构中的第17名。但总体看来,总被引次数排名落后于论文总量排名,表明Y校在材料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图6(Y校材料学科在全球前1%研究机构中的排名图)。

从Web of Science收录的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发现,如图7所示(Y校前20个较活跃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情况图),多学科材料科学是该学校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他较活跃的领域包括:冶金、矿业、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纳米科学等。

通过科研论文中的署名作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比较活跃的科研人员及学术带头人,对表2(Y校前15个较活跃的研究人员)结果分析显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褚武扬教授是该校科研成果被Web of Science收录最多的学者,共有281篇科技论文。

表2

3 高校的总体学术影响力

衡量科研成果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分析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在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中,Y校在1999~2008年间的总被引次数在全球前1%研究机构中排名2026位,如图8(Y校科技论文的总体被引用情况)。

另外,根据Web of Science中的统计结果显示,该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1990年至今,该校的科技论文总被引次数达到18310次,篇均被引用次数为3.14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数达到631.38次。

通过分析施引文献的国家与地区分布情况,如图9(Y校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可以看到,Y校的科研成果受到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的关注。其中,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该校研究成果的高度关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Y校的科研水平在全球学术圈中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从施引文献的机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如图10(Y校在全球研究机构中的影响力),Y校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全世界约453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日本)、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南京大学等。

4 重点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通过前面对Y校总体学科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到该校在材料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在学校整体产出中占有较高比例。通过选择Web of Science中材料科学相关的学科领域,对该校的材料学科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4.1 重点学科增长趋势

自1983年以来,Y校的材料学科经历了与学校整体科研成果数量相一致的增长速度与趋势。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Y校的材料学科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见图11(材料学科论文产出趋势图),仅仅3年内增量达到140余篇,并且在2008年达到了398篇之多。

4.2 重点学科的国际合作现状

通过分析材料学科的科研合作现状,从表3(Y校材料学科的国际合作分布)可以看到,该校在材料学科中的科研合作伙伴遍布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490多所研究机构。与日本、美国、德国的合作占总体合作论文的50%。

表3

此外,从图12(Y校材料学科的合作机构分布)看出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首都钢铁研究院、奥克兰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日本)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都在材料科学领域与Y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4.3 重点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从图13(Y校化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及发展趋势)看出,从1989年至今,Y校在材料学科内发表的3042篇论文的总被引次数达到9046次,篇均被引次数为2.97次,略低于该校整体学术论文的篇均被引用次数。另外,自1989年至今,材料学科内的学术论文平均每年被引用次数高达430.76次,相对于该校整体科研成果平均每年被引用的631.38次,占到了68%以上。

5 总结

自1981年至今,该校共有5831篇科技论文被Web of Science收录,其科研活动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并在2005年以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总体来说,自1989年以后就基本与国家总体的科技论文产出保持着一致的增长方向和态势。在全球范围内,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近1500个研究机构与该校有着科研合作关系。此外,该校的材料科学已进入了全球研究机构排名的前1%,在全球学术圈崭露头角。

在学术影响力方面,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中的数据显示,该校在1999~2008年间的总被引用次数在全球前1%研究机构中排名2026位。另外根据Web of Science中统计的结果显示,该校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在近年来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从1980年至今,科技论文总被引次数达到18310次,篇均被引用次数为3.14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数达到631.38次。

通过提取该校在Web of Science中材料科学相关领域的3042篇科技论文,我们对材料学科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某大学的材料学科在2006年左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的增长势头,仅2008年就发表了398篇学术论文。此外,该校材料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也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增长态势,从1989年至今,总被引次数达到9046次,平均每年被引用次数高达430.76次,相对于该校整体科研成果平均每年被引用的631.38次,占到了68%以上。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和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检索资源,检索时间截至2009年3月8日。检索式为:Address=(univ sci*tech*SAME“Y”)。其中Y为笔者进行学术全景分析的高校名称。

总之,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对ISI资源的利用,将有效地掌握该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及分析功能,使得高校的数据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除此之外,由于数据库的检索结果除了具备数字说明外,还附加相应的图表。而这种检索结果的显示方式除了提供有力的证据外,还使得检索结果更加直观、对比更加明显、脉络更加清晰。所以,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管理人员对ISI检索系统的合理及高效利用,将对高校的学术研究者、学科带头人、管理人员及学校领导等有极其重要的帮助。

[1]张宽福.高校图书馆读者权利保护的新视角——做好学校领导及强势群体的信息服务工作重要性分析[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6(9):149-152.

[2]陈传夫,肖希明.凝炼共训,昭示理念,推进合作共享——我们理解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6(8):118-122.

[3] 范并思.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5(1):8-13.

[4] 汪琼.由Web of Science看东莞理工学院的科研发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3):121-126.

[5] 花芳.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分析功能评估我国碳纳米管领域的研究实力[J].图书情报工作,2006(4):110-112,63.

[6] 李珏,方国辉.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中南大学科研论文定量分析[J].图书馆,2008(2):88-90,92.

[7]邱均平,马瑞敏.引文索引的功能与科学评价——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引文数据库为例[J].评价与管理,2006(2):1-8.

[8] 王颖鑫,刘德洪,刘清.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应用浅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6):137-140.

[9] 刘海蓉.I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的检索和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237-238.

[10] 霍艳蓉.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J].图书情报工作,2003(1):56-59.

猜你喜欢

影响力次数论文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依据“次数”求概率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