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

2011-05-08张祖坤朱伟君方正勇

图书馆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资源库资源共享数字

张祖坤 朱伟君 方正勇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63)

1 引言

科研图书馆是指全国科研系统各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如中国科学院、省级科学院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和其下属各研究所图书馆以及一些其他部属、省属研究院所的图书馆。馆藏以专业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料为主,学科范围相对较小且专业。

在信息资源高度数字化的时代,单一的科研机构图书馆本身已经无法满足读者日趋复杂的需求,图书馆之间的多维合作已成定局,同系统、相关专业背景的科研馆之间如何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协作、互利、共建、共享的基础上联合建设,打造特色的专业数据库,成为科研图书馆难解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将就科研图书馆间资源共建的模式进行探索,并在资源共建的背景下对数字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做些探讨。

2 科研图书馆数字资源现状

由于资金或体制的因素,国内的科研图书馆大多局限于对相关专业图书、期刊的采购与使用,受赠的会议文献及专业科研领域的灰色文献也包括在内。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资源共享协作网一度给科研图书馆带来了生机,协作网很好地扩展了科研图书馆的资源利用范围,特别是扩大了小型馆的虚拟馆藏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读者利用资源的观念与习惯的转变,数字资源渐渐被科研图书馆所关注,国内有些行业的科研图书馆已经迈出了数字化的脚步,开启了专业领域数字图书馆的时代。但是,与综合性图书馆不同的是,科研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一开始就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市场上数字资源产品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读者资源需求的专业化。

针对市场上专业化数字资源分类分包服务的缺失,笔者认为,“自力更生”——系统内或行业的多个科研图书馆联合起来,打造具备专业特色或与本专业科研紧密相关的数字资源库,以资源共享的形式与相关专业科研图书馆共享,并适时推向社会,形成产业化的专业数据库,不失为一项新的协作方式。

3 科研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模式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指出:“我们淹没在信息中,但是却渴求知识。”这是因为,在信息社会,无序非控的信息不能称之为一种资源。专业的科研院所本身有着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可以自发结成一个庞大的资源互助网络,通过各自的资源优势将资源变大变强,以至于形成一个专业的数据库。资源共建,就是挖掘、管理与使用这些无形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所谓“共建”,图书馆学专家是这样定义的:为资源共享需要,由图书情报工作者和用户共同建设起一个包括图书情报部门的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一切可供用户享用的其他物质资源在内的资源体系。这个建设的过程称为资源共建[1]。

近年来,资源共建成为图书馆界热门讨论的主题,经统计,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论及“资源共建”的论文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数据统计源于《中国知网》)[2]。

3.1 数字资源共建的模式

科研图书馆资源共建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多种类型的统一标准下的多个“信息联合体”或“资源共享联合体”,并为科研活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目前较多的是纵向共建,即系统内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参与资源库共建项目的机构,一般是科研上有交叉、业务上有雷同或相近研究专业的科研院所,笔者所讨论的“共建”也是定位于这种“同一专业领域、不同机构”科研院所之间相互合作的资源共建项目。

3.2 共建原则与系统结构

“共建”的特点是“异地合作”。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异地合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共建资源库的前提必须是合作的科研单位都需要,而且各方都具备优势资源(即数据采集源),以平等付出、成果共享的方式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

3.2.1 共建的原则

为了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与准确性,在采集信息资源时,必须注意掌握以下原则[3]:

①针对性。主要是从数字资源库的性质、任务与服务对象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信息采集的类别与内容,其中,服务对象的不同,信息采集的范围、侧重点、信息挖掘的深度都应该适当有所区别,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共建信息资源库的社会效应,能否担当起公共资源库的职能。也就是说,“针对性”对于共建资源库的可用性与可持续性有着决定性作用。

②系统性。系统性能够追踪某学科的动态发展,不仅指单个资源库的纵向系统性,多个资源库之间也要能横向地全面反映某学科的相关信息,只有连续系统地采集和积累信息资源,才能掌握专业的变化规律,保证信息资源的连续、系统和完整,才能更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服务效用。

③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筛选信息源的指导理论与方法、选择信息源的标准或定律,还有信息真实性与科学性的考证。因为是合作项目,还要考察该资源库对各方的使用价值及参与各方的期望利益。

④计划性。一个科学有效的计划,除了涉及到资源库建设的成本、速度、质量及可以预见的障碍之外,还能够有效推动资源库的建设有步骤、有方向地进行。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对于明确各自的分工、掌握阶段性的时间节点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是保证共建工作顺利进行的“指挥棒”。

3.2.2 资源共建库的系统设置

①功能设置。作为一个独立开发的共建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身份认证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记录管理模块、统计模块、数据库发布模块及检索模块等,负责完成身份认证、资源输入、管理、监督、检查、统计、检索等功能,用户功能则应该具备注册、登录、检索、复制、下载、浏览等。

②参与机构的角色设置。通过设置各参与机构的管理级别,来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并与使用资源的级别(或深度)进行绑定,保证付出与收益的平衡,同时调动各方积极性。从信息的准确度考虑,遵循“谁输入、谁审核”的原则,严格规定信息的入库步骤。

③字段设置。信息源的内容包括文字形式、图像形式、视频形式、音频形式等,在设置字段时,首先要考虑系统的通用性与可持续性,结合信息源的特点进行设置。

3.3 系统的功能扩展

系统的可持续性也体现在系统未来功能的扩展上。对工作中形成的信息的处理与采纳,则是数据采集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工作中生成的信息往往正是数据库的来源信息,为了保证信息转换的畅通,如何将办公系统与共建系统对接,也是该系统功能扩展需要面对的课题。

4 共享体系

传统的文献资源共享主要限于印刷本馆藏上,包括合作采访、合作编目、合作典藏及馆际互借等合作关系。共建数字资源的共享,应该是建立在共建基础上的成果共享。

4.1 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资源共建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首先是一个为科研服务的网络版的资料检索系统,能够为科研提供数字资源支持,因此,这个系统可以是网站的一个资源检索模块,也可以是研究机构内网具备的一个信息检索模块,既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入口,也能以IP地址认可的形式进行使用。同时,这个平台也可以是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与实验室课题的研发活动相融合,相互促进与补充。

4.2 共享机制

参与资源库共建的科研图书馆是资源库的主要使用者,有共享资源库的优先条件。这里所说的共享机制,主要指那些参与共建的系统内用户的共享,不以对外部读者开放为主,所以,在科研图书馆不同程度参与共建的基础上,应该分不同等级的管理与使用规则,保证参与者的利益,不断优化共享机制[4]。

4.3 共享权限的分级

按照共享机制,对共建工作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决定某科研图书馆对该共建资源库的共享级别。“普通用户”,就是指那些参与或贡献较少的科研图书馆用户,具备初始的检索权限,不能浏览或下载全文性的信息;“会员用户”,就是充分参与资源共建的科研图书馆用户,则被赋予完整的共建资源库的使用权,充分体现了共建基础上的共享机制。

[1] 刘继政.资源共建刍议[J].情报杂志,1992(2).

[2] 中国知网[DB/OL].[2010-10-10].http://www.cnki.net.

[3] 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谢春枝.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13-14.

猜你喜欢

资源库资源共享数字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答数字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数字看G20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