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

2011-05-03周保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人格道德大学生

周保成

摘 要:大学生道德人格是我国高校工作人员思考和探讨的严峻课题之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目标是建构理想的道德人格。找到大学生正确道德人格的依托,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每个人的道德主体的意识,这些都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切入点。

关键词:人格;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34-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鲜明地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宏观方面,也隐含于对每个人的社会道德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传统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西方的一些腐朽的思想,以及社会地急剧转型也导致乐道德规范系统与现实脱节,必然使大学生产生了许多消极与腐朽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狭隘的个人主义给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未来,也秉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人格不仅影响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基本面貌,也影响到我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和对整个社会道德起着一种示范与引导的作用。怎样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成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重大使命。

一、道德人格的基本含义

人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含义广泛的一个概念,但是,人格究竟是什么呢?怎样才能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它的含义?要回答这个问题却并非易事,不但一般人对它的含义难以把握,即使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看法也不统一,关于人格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无数哲人智者苦苦探求着人之奥秘,但关于人的本质,人性的许多内容却仍是琢磨不透的迷。人格一词的英文表达是Personality,表示个人的某种存在状态,它的词源是晚期拉丁文persona,即假面壳,相传始于古罗马一个演员为了掩饰伤残的左眼而在戏剧演出中开始使用面具,后来“面具”一词逐渐被转义为人格,并被引申为多种含义:(1)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2)人的社会身份和角色;(3)特指有优质品质的人;(4)人的尊严和声望。第一意义在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这一概念中至今还保留着;第二个意义在德语中仍然使用着;第三个意义对以后各种心理学的定义有着积极作用;第四个意义很快被应用于罗马的政治生活中。

现代学者比较认同是人格泛指人之为人的规格,人的做人的资格。因为不同学科对于人的研究方向不同,对于做人的资格有不同的要求,便有了不同的人格规定,例如道德人格、法律人格、心理人格等。美国学者赫根汉指出,关于人格有多少种理论就可能有多少种定义,“从那些通俗的概念即认为人格是那种是个人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的东西,一直运用到数学对人格所下的科学定义,真是包罗力象,无所不有。”的确如此,对于人格,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或不同学者,子主往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对一人格的某维度、某一个侧面进行界定和把握,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学术界对人格的定義显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有的学者统计有一百多种。比如,法律学认为人格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资格;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个人的气质、性情、能力的总和,是个人的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伦理学则从道德的角度将人格视为主体道德品质的体现。那么,论理学所讲的人格或道德人格是什么呢?简明地说,它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是个体道德境界高低的标志。是个体在实际处理各种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时,显现出的自信与自卑、善与恶之区别。具体表现为,所谓道德人格是指作为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其中,道德认识和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最后完成。构成道德人格的五要素,是道德主体所在社会、所在集团的道德的反映,是道德主体长期进行道德交往所形成的道德特质的凝结。道德人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人们进入社会道德生活以后,在不断地处理各种与之相关的社会道德伦理关系的实践过程中被逐渐塑造而成的。

二、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状况

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来,我国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我国GDP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国人民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价值观念,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产生一般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中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由于国内外种种复杂的原因导致旧道德意识形态分崩瓦解,道德理想与权威的失落,以及道德规范体系在现实中逐渐失效;而新的道德系统的又未成型,必然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呈现出许多消极和不稳定因素,使得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出现了迷茫的现象;甚至最基本的公民品德素质的培养就出现空缺,缺乏诚信、不讲良心、不诚实、不懂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连社会公德都不讲的现象就普遍发生。这些种种社会现象证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正处于一种转变整合过程之中。大学生对现实道德生活缺乏理性把握,道德意识淡薄;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导向不认同,道德权利与道德责任不明确,道德觉悟性低;没有树立较高的理想道德人格追求,道德使命感不强等。针对我国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淡薄的现状,倡导新道德规范,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这无疑是高校道德教育的核心课题,是培养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滑坡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

所以,我们应该创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目标,为高校教育进行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提供参考和依据。那么,我们所要确定的这一理想的目标必须依据我国现实的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民族文化的要求和人们的现代价值观念这些标准,实现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理想道德人格观。

三、树立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所以树立爱国情感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这种感情就是一种对本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我国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难得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学生还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为国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同时,新时期的大学生应确立起合理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生价值观。

四、树立诚实守信,待人忠厚的道德意识

诚实守信,待人忠厚也是大学生应具备道德人格素质,诚信就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忠诚老实,讲求信用,不以坑蒙拐骗等欺诈手段从对方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儒家认为“信”就是对他人诚实,讲求兑现承诺,以示不欺。并认为人决不可“无信”,例如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做为一个人,却不讲究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近代的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承诺的兑现”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自然规律之一。在现代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更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道德行为规范,它起到维系交易双方彼此关系,节省交易费用的作用,是实现分工合作的价值前提。因此,诚信不仅是社会现实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人格,是与人交往,交友的重要前提。只有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才会受到人们的信赖与尊重,愿意与之交往,委以重任;反之,敲诈欺骗使人敬而远之,失去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人格。

忠厚老实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今社会却常常出现老实人吃亏的现象,或是好人不得好报的社会现象,那么是不是当今大学生就应该丢弃忠厚老实呢,事实上,正好相反,新时期大学生应该积极树立待人忠厚的道德人格的价值观,在我们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化解矛盾,达到人伦道德的和谐与人格的实现。因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整个世界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中越来越一体化。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新方式,作为社会中的大学生也应该学会与人合作。而待人忠厚却是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道德人格。

五、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树立仁爱观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的程度,以及由此而达到的道德境界,也是一个从自我认识到自我改造再到自我提升的过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有利于加强健全道德人的自觉性,只有提高自身的道德觉悟程度,人格才能逐渐不断地趋于完善;道德修养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与稳定的道德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情操、坚定的道德信仰,从而成为一个道德上不断完善的人;道德修养是健全人格主体弃恶从善的过程。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改正自身不良习惯与不良道德意识,克服自己的私欲,遵守社会道德,以至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仁爱在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它主张人与人之间同心同德,形成人际关系和谐的大同社会,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追求。孔子认为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同时也认为仁是一切美德的总称,也是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应具有道德品质,更是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时应具备的道德修养。例如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論语·雍也》),意思是说要求承认自己欲立欲达的事,也要尊重别人有立、有达的权利和愿望。因此,大学生应树立自己的仁爱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晔,秦华伟.人格理论与塑造[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6).

[2]李英林.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C].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唐凯麟.伦理学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Victor Barnouw.Culture and Personality.P6.TheDorseyPress,1985.

猜你喜欢

人格道德大学生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跟踪导练(五)(2)
大学生就业趋势
道德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