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阳光体育实施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05-03刁志勇张飞
刁志勇 张飞
摘 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一代,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更是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2006年底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同时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该方案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全面启动。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90-01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是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竞赛活动指导的主要手段。
一、目前高职阳光体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领导机构不完备。从学校内部的小范围看,有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按照规定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即使部分学校建立了该组织机构,参与的主体也太少(以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为主),分工不是很明确,没有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各级教育部门对所辖的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监督不够,大部分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指导,并且没有形成常态化。
(二)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大事,应该借助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契机,大力宣传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方式和途径还是比较单一,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宣传,没有很好地发动校园内部的报栏、校报、广播电台的作用;整个社会对“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三)开展形式单一,运动项目陈旧。当今绝大部分的高职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形式是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班级教学和全校统一开展的组织形式为主,运动竞赛、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很少;涉及的运动项目以现代的体育项目为主,如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很少开展传统运动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如街舞、轮滑、攀岩等。
(四)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搭配不合理。目前,在高职院校方面,对运动设施的投入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政策方面把体育教师工作量定得过高,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师方面,对已经习惯的传统模式教学有“轻车熟路”之感,再加上学校没有什么鼓励措施,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无法选择到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加上场地、器材的紧张,大部分学生一周只锻炼一次,难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层层落实。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另外各级领导小组要建立起相关的监督和评价考核机构,把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真正得以实行。
(二)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文化艺术节是通过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空间和时间、改变活动的功能的融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节。体育文化艺术节是一种新型校园文化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较长,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体育文化艺术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项目的空间,竞赛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现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使更多的人能够从参与竞争中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以及竞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对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阳光体育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结合。阳光体育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辅相成,必须制定长远规划,从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以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为3年后的考核评估做好积极的准备。阳光体育要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为学生开设有特色的活动项目,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兴趣,例如新兴的定向越野、街舞等,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辅导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四)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场地和器材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因素,是保证学校体育正常进行的必要的硬件设施,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努力满足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的合作,让更多的公共体育机构和设施向学生和学校优惠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节假日也要向学生和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各项体育资源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作用,这样更加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2]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全国体育工作会议,200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