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收益质量
2011-05-03陈晓艳
陈晓艳
摘 要:收益主要是由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所决定,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对利益相关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收入是一个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与产生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收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收益质量的好坏。如果当期收入与现金流入同步,说明收益质量较高;如果当期的收入是建立在应收账款大量增长的基础之上,则其质量不得不令人怀疑。在进行收入分析时,可将关联收入及非常收入(如“非典”时期药品企业非正常增加的收入)剔除,防止人为调节与偶然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收益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49-02
一、会计收益的质量内涵及特征
“收益质量”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只是在证券行业中使用,此概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于收益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目前并没有形成必要的一致性。结合学术界的诸多观点,笔者认为可以按如下方式定义会计收益质量。会计收益质量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性。收益质量的“质”,侧重于收益质量的信息层面,是指收益信息的品质,体现为收益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如果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的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不好。收益质量的“质”具体表现为已确认的收益是否包含了不确定性因素,在确认和计量收益时是否遵循了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考虑了资本保全的要求等。收益质量的“量”,侧重于收益质量的经济层面,是指收益的多少,体现为衡量企业的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尺度。收益质量的“量”具体表现为收益的多少、收益的稳定性以及经营收益占全部收益的比重等。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收益“质”的保证,“量”就没有意义;没有收益“量”的保证,“质”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会计收益质量的特征包括:
(一)收益的真实性
收益的真实性包含两个层次:①收益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并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收益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否则企业所报告的收益是虚假收益,不但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相反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②会计收益尽量与经济学的收益即真实收益接近,这需要对目前的会计模式进行改进。
(二)收益的现金保障性
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根据配比原理和谨慎性原则,运用会计专门方法计算的会计收益。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以及谨慎性原则的滥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引发的会计判断性差异较大、会计收益核算存在主观操作空间而产生的人为操纵利润、甚至凭空捏造会计事项产生的会计欺诈等因素的存在,致使企业会计利润的高低仅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外在特征,属于一种“观念利润”,并不能代表企业实现了现金净增加。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现金的支付,没有现金,即使有再多的利润也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账面上有较多的利润,由于现金支付能力不足而破产的案例国内外屡见不鲜。所以,是否有充足的现金保障是检验会计利润质量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二、影响会计收益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企业的资产状况
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与收益质量的优劣是互为影响的。一方面,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益质量的优劣,另一方面,低质量的收益也会降低因净收益而增加的资产的质量。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产不具备这项特征,那么它便是一项劣质资产,最终会转作费用或损失,导致企业收益减少,从而降低收益的质量。比如,大量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最终会降低企业的未来收益,而这些应收账款的产生可能正是以前收入虚增的结果;再比如,资产负债表中大金额的待摊及递延、准备项目,均会降低未来的收益,同时这些项目的产生也可能正是当期收益高估的结果。
(二)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经营采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形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受雇于所有者,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又负责提供反映其自身受托经营后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如果企业没有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经理层(经营者)之间建立相互制衡机制的话,经营者就会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通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方式来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他们有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地粉饰财务报表,如琼民源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故事,银广夏虚构出口的数字神话,ST黎明虚无缥缈的销售发票等等,无不降低了收益质量,损害了广大股东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就能够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趋于一致,从而抑制经营者降低收益质量的动机。由此可以看出,不健全、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会计收益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
(三)主营业务的鲜明性
企业的利润一般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损益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同时也是企业自我"造血"功能的保障。营业利润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而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损益具有偶发性、一次性的特点,他们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贡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营业利润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与稳定程度,如果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具有持续稳定性。而营业利润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主营业务越突出,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就越大。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收益质量应较高。
三、会计收益质量的评价
根据上面对收益质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指标对收益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一)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
1、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衡量一个企业自我创造现金能力的指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没有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保证的收益,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该指标值为0或负数,说明其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很差,其收益很可能来自于经营活动以外,或者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不稳定、不可靠,不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较低劣;如果该指标值大于0但是较小,说明收益的自我“造血”功能较差。因此,上述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的质量越好。
2、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应计财务费用的付现支)/净利润)]×100%。本指标将经营现金净流量调整为因净利润而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使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保持一致。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全部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越高,收益的质量也越好。
(二)收益的回收保障程度
企业的销售有现销和赊销两种方式。现销能够直接增加企业的货币资金,而赊销会产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回收期限的长短,能够说明收益质量的好坏。应收账款回收期限的长短主要通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体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一个衡量应收账款状况的最常用指标,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回赊销款项的能力,体现应收账款的催款进度和周转速度。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表明企業收款速度越快、坏账损失越小、收益质量越高。反之,如果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过慢,那么对于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就应有所怀疑,有可能是确认了虚假销售收入,也可能是收账政策制定的不合理。
(三)收益的安全性保障程度
收益的风险越大,则说明企业适应内外经营环境的能力差,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取得收益的安全性差,收益质量低;反之,收益质量高。
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为营业额变动率的倍数,表明息税前利润变动对营业额变动的敏感程度。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放大器,它的大小取决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结构和固定成本的比例。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说明取得收益的风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系数越小,说明取得收益的风险越小。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每股收益变动率为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表明每股收益变动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敏感程度。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债务比例,债务比例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反之,负债比例越低,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也越小。
另外还有综合杠杆系数,它是财务杠杆与经营风险的综合,表明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全部个别风险。综合杠杆系数越大,表明企业面临的特有风险越大;反之,综合杠杆系数越小,表明企业面临的特有风险越小。
此外,在对会计收益在进行上述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目前的经营环境状况(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对企业的收益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