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医生 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1-05-03

民生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北京市

□ 本刊记者 董 颖

家庭医生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本刊记者 董 颖

北京市西城区畅柳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曹讷入户为居民检查身体情况。图 / 董 颖

到2012年底,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家庭,都可以免费拥有一支24小时待命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不论户籍、不分城乡、不看年龄,只要你愿意。到时候,老人的血压血糖监测,孩子哪天该打防疫针,又冷又干的天气全家如何防病……这些琐碎的“健康”家事,都将有人给您提醒了。

家庭医生咱也可以有

“田大爷,您来测血压啦,这边儿坐吧。”

“黄阿姨,今天天气挺好的,您测完血糖就到小区里散散步、晒会儿太阳吧。”

“陈爷爷,您按时吃药了吗?这几天感觉怎么样?”

走进北京市西城区畅柳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股春意迎面而来。

看着熙来攘往的病人,像是在三级医院;感受这周到的服务,像是在私立医院,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老人来这里测血糖、量血压都是免费的。患者们正在享受的这种免费、便捷、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就是北京市这两年大力推广的“家庭医生服务”。计划到明年底,家庭医生服务将覆盖北京所有有意愿接受服务的家庭。

“家庭医生?那得多贵啊!”“是不是必须得北京户口才行?”“我这么年轻,不在服务对象里吧?”一些在京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冒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在得知所有在京居住者都可以自愿免费签约时,很多被访者有点不敢相信地表示:“我也能有家庭医生了?”

的确,虽然和国外的私人医生有着很大差别,但家庭医生的推广对于过去很多人“小病随便吃点药,看病就像打次仗”的境况来说,可以说是质的改变。截至2010年12月,生活在北京市东城、西城、丰台三区的64171户家庭,累计149847位居民,已率先试点享有了社区“家庭医生”服务。

“我们的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建立起的是一种超出普通医疗范围的医患关系,比如您家菜做的偏咸啊,用药的注意事项啊,慢病患者生活和运动中的禁忌啊,都会告诉您,还可以长期观测您的病情控制是否稳定。这些与大医院的服务范围完全不同,应该说是从源头帮您树立健康意识,使大家少得病或者不得病。”北京市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高瑞兰对记者说。

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给出的定义,家庭医生是指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制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居民在签订了家庭服务协议后,可以随时拨打社区医生的健康通手机(24小时开机),咨询健康问题并得到及时指导;根据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签约的服务团队每年对其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结果,为其制定健康规划。

“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夜里11点甚至半夜2点都接到过咨询电话。有孩子打了疫苗夜里发烧的,还有老人觉得不舒服的,说明这项服务还是挺有必要的。”田静对记者说,“就好像身边多了个医生朋友,患者有点什么事儿知道该找谁了,心里就踏实多了。”

“不治已病治未病”,谈到家庭医生的推广,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和高瑞兰都提到了这句话。争取让居民通过树立健康意识,尽量少得病;在身体出现疾病状况时,早发现早治疗,这才是家庭医生服务的真正意义。

医患关系由此改观

提起家庭医生,西城区畅柳园小区的张宝英奶奶眼圈泛红:“说真的,比孩子都强啊。”今年70岁的张奶奶一直患有高血压,在大医院医治过也没有好转,严重时早上起床就晕。自从搬到这个小区,与畅柳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护士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后,在田静站长和几位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张奶奶合理用药、按时测血压,目前病情控制得很稳定。

“孩子们也不是不孝顺,但是不住在身边,有事儿指望不上。我现在就拿这几个医生护士当闺女啊。”张奶奶说,没事的时候,她就溜达过来测测血压,自己在家一天3次测量的数据也都记在纸上,带过来给医生看。“她们对我从来没有不耐烦过。这要是去大医院,跟医生说不上几句话,就给开一堆药回家了。可是这儿的医生,仔细看我的数据,对我的生活习惯和病情发展都了解,所以我信任她们。”

高瑞兰对记者说:“家庭医生的特点就是了解病人,与病人是亦医亦友的关系,可以从用药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指导病人,这种医患关系与大医院截然不同。”

的确,从张奶奶一进门,田静就准确地说出了她的病情、得病时间和原因以及目前正在用的药,说得张奶奶频频点头。可以看出,家庭医生对辖区内签约病人的病情可谓了如指掌。张奶奶对记者说:“现在我从心里依赖她们。”

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医生负责患者的药物治疗、一对一健康教育以及药物指导,护士进行非药物干预和正确生活方式的指导,预防保健员充当团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角色,协助患者管理慢性病,督促提醒患者服药、运动,还负责儿童接种疫苗及孕产妇健康指导等工作。

由于家庭医生团队改变了过去“坐堂门诊”的做法,而是主动上门服务,通过签订健康管理协议实现契约式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团队和社区居民建立了朋友式的感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在信任医生的基础上,愿意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所以医治效果非常好。”高瑞兰说。

双向转诊保驾护航

在北京市14中工作的一位女教师一段时期内乏力、贫血,一直按贫血治疗。家庭医生了解情况后,觉得不是简单的贫血症状,建议她进一步检查,并帮她预约了友谊医院的专家号,结果竟然查出器质性病变。幸亏检查及时,才没有进一步恶化。

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在家中突然发病,老伴急忙给家庭医生打了电话,家庭医生赶到后,发现病情严重,第一时间联系了120并转到友谊医院急诊,在老人送到后第一时间就做了搭桥手术,挽救了生命。

高瑞兰对记者说,在家庭医生的服务过程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大医院分科很细,有时候患者到了医院,不知道挂什么科,或者挂错了科室都会影响病情的诊治和治疗。而家庭医生在实践中接触的各类病例很多,能够第一时间帮助病人判断病情,这样的转诊更有针对性。

“我现在可服家庭医生的医术啦!”记者随畅柳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曹讷进行了常规入户访视,赵大爷握着曹大夫的手连连地说,“千万别以为社区医院就没有好大夫。”

原来,去年春节前,77岁的赵大爷持续低烧了很长一段时间,去了好几家医院花了几千元钱也查不出原因,当时怀疑是占位性病变,儿女们都从外地赶了回来,觉得病情非常严重。家庭医生在得知情况后,根据自己的判断让赵大爷留了痰液并亲自送到结核病医院进行了化验,结果与最初的判断相同,是结核。确诊后赵大爷只花了100多元钱,几天时间病就好了,一家人过了个快乐年。“其实,我们的技术和硬件水平与三级医院是拼不过的,我们赢得口碑靠的是服务和医德。”高瑞兰说。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基建卫生处了解到,为了提升社区医院的整体水平,北京市已经要求不少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像东直门中医院、友谊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安贞医院等医院的医生,会定时到社区医院进行出诊。同时,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社区医生可以帮病人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一般只需1天,即便是非常难挂的专家号,3天内也可以转诊成功。同样的情况,即使是病人自己去医院挂号,也未必能够挂上。

高瑞兰告诉记者,目前家庭医生的推广工作也存在一些难点,比如有的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并不需要;有的离休干部觉得自己有保障,不需要家庭医生的服务;同时,家庭医生的工作繁重,收入却低于北京市平均工资,造成人才难以留住,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争取通过整个社会的支持,未来5年内,建立由“家庭医生团队”支撑,政府全额支持,覆盖所有居京者的健康服务网络。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北京市
家庭医生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