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看病难在哪

2011-05-03崔银娜

民生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看病难儿科医生儿童医院

□ 本刊记者 崔银娜

儿童看病难在哪

□ 本刊记者 崔银娜

一边是知名儿童医院“疲惫不堪”,一边是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儿科“门庭冷落”,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发问:我们的儿科怎么了?儿童看病为什么难?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相同的心理经历,“去医院,看最好的医生,开最好的药,让孩子的病最快地好”。然而,“孩子看病难”问题却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痛。

“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近日,媒体报道北京两大知名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实际接诊量频繁超出医院承受量,“过劳”成为“难以承受之重”;而一些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儿科却“门庭冷落”,由于就诊量的不断减少而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儿科就诊分布如此不均,造成了“孩子看病难”的直接原因,而这一现象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2月21日,正月十九,是北京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儿童医院里人群依旧熙熙攘攘。7个挂号窗口排成一排,一位医生在值班,不一会窗口前就排成了长龙。

不同于别的医院,儿童医院有两个咨询处。一个是普通的咨询,另外一个是初诊处,挂号前要先去初诊处,才能去挂号。接待的人介绍,除了方便就医的人挂号外,挂号人多时,还可以暂时分流,减轻挂号窗口的压力。看到记者注视着医生出诊时间表,有票贩子主动搭腔,问要哪科哪个医生的号,说都可以拿到。

因为来看病的孩子多,挂号大厅下面一层就可以看到一个休息区。这里除了餐饮,还有多家卖儿童玩具的,充分体现着“儿童特色”。记者看到,每一位店家生意都很好,中间摆放的桌椅坐满了孩子和家长。或许喜羊羊和可爱的小兔子能够让生病的孩子暂时忘却病痛,这里摆着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毛绒玩具。

有媒体报道,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年门诊量达240.5万人次。节前,在儿童医院排队挂号的家长从医院门诊大厅一直排到了二环路边,近百米长的队伍蜿蜒了几道弯。副院长张建曾表示,在就诊高峰期,每天儿童医院可以接待4000人的门诊楼,要接待超过7000人次,超负荷运转。此外,首都儿研所在2010年也累计接诊近170万人次,而在2003年时,这个数字还仅为80万。

本刊记者在北京市卫生局所属北京卫生信息网上看到:1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81位出诊医师接诊4330人次,首都儿研所的81位出诊医师接诊3719人次,这两家医院的出诊医师占当日北京市107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出诊医师的30%多,接诊人次近50%;在这107家医疗机构中,只有5家医院儿科出诊医师超过10位,其余102家出诊医师仅有数人,约80%的医院儿科出诊医师在5人以下。其中清华大学医院儿科接诊为零,约50%以上的医院儿科接诊数量在50人以下。

两大儿科专科医院的门诊量已经超出预计承载能力的一倍多,而个别综合医院的儿科也存在过劳现象。“看病难、挂号难;看专家难,住院难”,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匮乏、医师资源分配不均,造成孩子看病难问题困扰着每一位心急如焚的家长。

由于儿科资源分配不均,儿科医生忙闲有别。备受煎熬的又何止患儿家庭,很多儿科医生同样有苦难言。

“儿科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目前强制设立儿科的政策并不现实。

“每天要加班到十点多,真的很累。”北京友谊医院的王医生到医院时间不长,但是她说自己早就有了离开的打算。原因就是儿科太累,每天加班很晚不说,跟其他科室比起来,由于儿童用药量小、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儿科的工资还是最低的。因为一直没有编制,小王的收入也不算高。每天都要听小孩子的哭闹声,“听力都变得不怎么好了”。

小王介绍说,自己的同学中,进入儿科的,现在已所剩寥寥,不是转向外科就是内科。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曾担任北京卫生局局长的朱宗涵曾向媒体表示,因儿科医生这份工作“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容易令儿科医生选择逃离,从而造成儿科医生短缺。

而在一些综合性医院及基层医院,伴随着就诊患儿的不断流失,儿科医生也都纷纷离去。

北京昌平一位基层医院的魏医生介绍,有的家长首诊会选择基层医院,但是由于诊疗设备等原因,基层医院还是会建议到大型医院转诊,而之后一些家长就会“一步到位”,直接到别处就医。如此下去,一方面这些儿科医生无法积累临床经验,水平也就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没有了病人,儿科医生人心不稳。他们往往会考虑转岗或者调离。

医生大量流失,也给医院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直接影响之一就是一些综合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儿科成为“小儿科”,并不断萎缩,有的直至消失。在朱宗涵看来,综合性医院儿科萎缩引发的儿科总诊治容量、诊治能力的减少速度,快于儿童专科医院相对应的增加速度,特别是儿科医师的短缺,使儿童看病难问题雪上加霜。”

据报道,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增加了5000人,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儿科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0.52%。

那么在当今的就业形势下,儿科医生到底是饱和还是存在巨大缺口呢?小王说,当初找工作的时候并不好找,尤其是找一个有编制的,因为需要儿科医生的医院并不多。小王在北京沙河一位当初学儿科的同学已经转入当地医院的内科。

乘地铁八通线果园站下车,向南走800米或者坐3站公交车,就到了通州区中医医院。这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周边全部是社区。医院住院楼和门诊楼为一体,里外皆修葺一新。

大楼外面能看到的就诊的人并不多,但是巨大的停车场停满了车。走进大楼大厅,等待的人很多。记者随指示牌上二楼,在靠里面看到儿科门诊,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待就诊。这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门庭冷落”。

医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儿科有两位出诊医生,晚上没有急诊。

据悉,2010年9月24日,北京市卫生局号令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儿科,未设置儿科的16所二、三级综合医院应于年底前完成儿科设置工作。通州中医医院在新址搬迁之后一直保留儿科,并时不时聘请北京中医医院的儿科专家来坐堂候诊。

由于大家越来越忌讳“三素一汤”(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大输液),部分家长愿意带孩子来看中医,尤其是对于一些咳嗽等慢性病的治疗,中医得到了信任;另外,由于医生少,医生能对一位患者自始至终负责,这也保证了该院儿科一定的就诊人数。

然而,像通州中医医院这样的并不多。据媒体报道,5个多月过去了,目前,在全北京市8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共有12家二级医院未设儿科,23家二级医院仅有儿科门诊而无儿科病房。

据相关人士分析指出,由于儿科用药量少、收益低,容易产生医患纠纷。此外,对医生的业务要求也比较高,相对于就诊量来说,发展儿科似乎“得不偿失”。

也正是因为这一现实和院方心理,一位二级医院的院长表示, “儿科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目前强制设立儿科的政策并不现实。一方面,是因为实际接诊情况不同,部分医院儿科收益低,儿科病房和人员可能会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恢复儿科需要人员编制、场地、资金作保证,但目前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尚未有相关措施出台进行政策支持。

“我一般不带孩子去看社区医院,一方面他们没有急诊;另一方面,他们的诊疗水平我比较担心。当然,对于很小的病,也会在社区医院拿点药。”一位家住北京丰台铁营的家长对记者说。

“看到孩子病了,就特别着急,恨不得让她一下子好了。”在友谊医院一位带女儿看病的胡女士说,现在就是得等着,排队、挂号,“急诊变成了慢诊”,可孩子“拖不起呀”。

记者采访的家长普遍表示,如果孩子得了病,还是愿意到儿童医院这样的权威专科医院来治疗,“毕竟孩子不同于大人,马虎不得。”

在北京儿童医院,记者见到一对来自哈尔滨的年轻父母带孩子看病。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孩子病得不轻。孩子的父亲对记者介绍,孩子得的是先天性心室分离,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看着不到一周的孩子,母亲强忍泪珠。“我们不知道北京还有哪个医院,听说这里好,就直奔这儿来了。”父亲说,他们也不认识人,要是能送送红包,让孩子少受点罪也好。

康宁诊所,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一家小私人诊所。看病的医生是一位年纪不算大的女医生。原来只有两间的诊所两年之内发展成为三层、数间,就诊人数也成倍增长。

一位家长曾这样对记者表示,同样是看病,在康宁要比在二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少花至少一倍的钱,而且好得快。对于孩子能否用那么大药量的问题,该家长表示,二院的医生虽然在用药上有所限制,但是动不动就输液三天,让人受不了。“没大病不会去的”,如果有大病的话,可能先会选择石家庄的医院,北京的医院一般不会去,“除非要命的病”。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儿科方面是最容易引起纠纷的,所以我们需要最大的耐心。但是有时候实在是难以承受。”一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儿科医生曾向记者痛诉,有时候,完全是家长的不信任,不懂医学造成的,怎么解释都没用,“这也造成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太高”。

【记者手记】

究竟是综合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儿科不景气,造成儿科医生流失?还是由于儿科医生缺失,导致就诊人数下降?不管怎样,两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架势,亟需改善和遏止。

尽管医院“专科化”的趋势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然而,医院“专科化”并不应该造成这种事实:大量的资源空置,而一些医院则因过重负担被拖垮。

作为大城市的通病,儿科看病难在各地情况相似。据悉,除了北京,天津、广州、武汉等地将筹建儿童医院列上日程以外,今年年初,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再度把新建儿科医院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筹建儿童医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没有最好最救急的办法?有分析人士指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以北京为例,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患者分流。例如目前,北京市卫生部门已经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本市首批中医儿科诊疗中心,两家医院需提供24小时儿科急诊和全年无假日门诊;另一方面,是从长远来解决问题。筹建儿童医院不是唯一的办法也不是最终的办法,要防止急迫时盲目上项目造成规划不合理。

从长远来看,一要恢复大学儿科专业设置,保证儿科人才输送质量和数量;二要在编制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对儿科“特别照顾”,尤其是在基层医院,要加强儿科的编制设置;三要加大政府在儿科方面的投入,保证儿科的公益性。此外,切实提高患儿家长对一些综合医院和基层儿科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这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

早在去年的两会前夕,就有代表和媒体对此表示过关注。在全国普及基本医疗的大背景下,儿科发展的尴尬和畸形,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看病难儿科医生儿童医院
92岁的儿科医生免费为病人看病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
湖南省儿童医院青年科技协会成立
看病难?它来帮你找专家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切莫因“规培”加重看病难
缓解看病难区别四种情况
儿童医院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小处方的大影响--怎么看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