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医院“下乡”仍待加速

2011-05-03

民生周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分院挂号女士

□ 本刊记者 董 颖

大医院“下乡”仍待加速

□ 本刊记者 董 颖

为缓解看病难带来的矛盾,1月16日公布的北京“十二五”规划草案里,明确提出要方便市民就医看病,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具体举措有核心区部分大医院外迁,以及规划新建1-2所儿童医疗机构。

现状:进城看病有多难

对于那些城区居民来说,郊区居民进城看病的费力和周折是难以体会的,半夜起来进城挂号,抱着孩子背着干粮,早上出来傍晚到家……若是需要输几天液,一星期的时间就都搭在医院和家的两点一线上了。

刚刚从北京顺义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搬到崇文区花市地段60多平方米的小两居,杜笙新还有些不习惯,这个老旧小区环境很乱,晚上楼下车来车往的声音吵得人睡不好觉,但是他觉得“家附近有大医院,住着让人踏实。”

3年前,杜笙新有了可爱的女儿,加上70岁的岳母,一家4口住进顺义某新小区10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非常高兴。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意味着要经常与医院打交道,今天孩子生病,明天老人不舒服。折腾了2年多,杜笙新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市里租房,而且,必须要离医院近。

杜笙新说,孩子发烧一般是在夜里,等早上全家准备好东西,带着孩子赶到市里的医院时,往往要将近上午9点半了。这时候挂号只能到下午才能看上,耽误了孩子看病不说,一家大小还没地方呆。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出来看次病,要背着奶瓶、奶粉、尿不湿、小被子,挤在早高峰的人群中,“感觉跟行军打仗似的”。

去年12月,杜笙新带着咳嗽的闺女去了朝阳医院,确诊得了肺炎,要输5天液,上下午各一次。这可让杜笙新犯了难,“这要是来回跑,还没到家呢又得往回返”,幸好儿科病房床位不紧张,杜笙新赶紧给闺女申请了住院,索性在医院住了一个礼拜。“当时真羡慕那些住医院附近的人,我就想,哪怕是为了孩子,我也一定要搬到市里住。”

如今,杜笙新顺义的房子租了出去,租金2500元/月,在市里租的小两居是2900元/月,每月倒贴400元。“我觉得值,要不时间得搭进去多少。”杜笙新略显无奈地对记者说。

困局:就近犹如水中月

就近诊疗,这是百姓在抱怨“看病难”时得到的最多的建议。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舍近求远,奔着为数不多的大医院去呢?

“我也想就近看病,但是试了两次,我觉得不成功。”家住通州果园附近的高女士对记者说,郊区医院选择少、诊室不全、药的品种不多都影响了就近诊疗的实际操作性。

高女士的孩子不久前发了高烧,考虑到通州仅有的妇幼保健院日日爆满,高女士选择了离家车程仅10分钟的通州中医院。早上不到9点,上午的儿科已经没号了,挂号台说,每天上午只有30个号,可以找医生申请加号。就这样高女士在诊室和挂号台之间往返几趟,得到的答复分别是“不能加号,小孩子发烧容易抽过去,不能等,要赶快去别的医院”,“急诊不行,看不了小孩的病”。无奈高女士带着孩子赶紧又去了妇幼,挂上号一看,前面还有97个人没看,普通号3个医生看病,上午肯定是没戏了。急诊也表示,发烧的小孩特别多,照顾不过来。当天高女士只跟单位请了半天的假,最后只能带孩子回家吃了退烧药,让老人先照顾着,直到第二天周末才去医院看了病。

除了就医资源紧缺,郊区的药品配备也难以尽如人意。高女士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平时都在西城区看病,过来帮忙看孩子期间,在通州看过一次病,可每天要按时吃的三种药里,有两种药医院的药房都没有,没办法,老人还是长途跋涉回市区拿了药。

都说就近就医方便及时,但是以目前郊区的医疗配备来说,还有很多病或很多情况无法得到解决。有报道称,元旦期间北京儿童医院的单日最高门诊量达到了9300人次,瞬间人流高峰近3万,医院简直难以招架。

举措:提升郊区诊疗能力

目前,除城六区外,北京市所有远郊区县均无三级医院,这与新型城区的发展程度及中心人口疏散进程严重不符。80%左右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三环内,大部分是二环内及周边,不仅导致交通拥堵,也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甚至会延误最佳就诊时机。

在1月召开的市人大平谷团的小组审议会上,副市长丁向阳表示,政府已经下决心,通过名院办分院、名校办分校等形式,将城市核心区的医疗资源转移至郊区。目前,天坛医院已迁至丰台,口腔医院也要去;地坛医院已从东城转移到朝阳的机场路附近。

丁副市长表示,目前,北京市的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核心区,导致每个医院的门口都是交通堵点,“这同时说明,现有的医疗资源布局也不合理”。他说,目前城市核心区共有22家大医院,迁走3家后,还剩19家。十二五期间,北京全市将有17家新的准三级医院在郊区建成。

“如果家门口能有综合性大医院就太好了。早就想把老人接来一起住,但是考虑到老人年纪大,担心有什么病往医院送来不及,所以现在老人还住在市里的老房子,没电梯特不方便。”家住南五环的尹先生对记者说。

期盼:大医院下乡再快些

近日,核心区部分大医院将外迁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哪些大医院将要外迁,什么时间能够投入使用已经在网上热议,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百姓的切实生活,也影响着一些人购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记者从有关媒体看到了如下的医院外迁路线图:

丰台:新天坛医院选址在南四环花乡桥北侧,占地面积438亩,相当于现在天坛医院面积的4倍,建成后将设床位1500张。

昌平:东小口地区将建清华长庚医院,这个三甲医院将配1000张以上床位。此外,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大国际医院正在抓紧建设,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积水潭医院分院、安贞医院昌平分院、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大厦等项目也都在规划和建设当中。

朝阳:十二五期间,将新建友谊医院望京分院、朝阳医院常营分院、东坝国际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垡头分院。同时朝阳第二医院、第三医院整体搬迁。

“快些、再快些!”,这是郊区居民对大医院的期盼。那么,这些医院建立分院的具体规划和投入使用时间是什么呢?

记者与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宇取得了联系。毛局长表示,目前已经确定了要大力加强郊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方向,具体方式以三级甲等医院建分院为主,整体搬迁为辅。目前已经确定搬迁的天坛医院,工程建设周期为5年,时间是2010年动工,2015年结束,2016年搬迁。北京口腔医院也正在附近的区进行前期选址工作。同时,积水潭医院、安贞医院、同仁医院,都打算或正在进行分院的准备工作,其中积水潭医院分院选址昌平,500张床位的分院建设已经进行到内部装修阶段;安贞医院分院选址天通苑,也在进行之中。

毛局长表示,三级甲等医院建分院的形式确实可以大大提高郊区的医疗水平,但目前并不局限于这一种形式,提高现有郊区县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2010年开始,卫生局要求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与郊区县医院结对子,未来3到5年的时间,争取通过这种方法,使一批郊区县医院通过验收,达到三级水平。

通过这“两条腿走路”,到时将达到在郊区既可以看常见病,也可以看大部分疑难症、重症的水平。这样既可以缩短病人看病的时间、节省看病成本,也可以保证病人救治的有效时间。

此外,记者与医院方面也取得联系。北京市朝阳医院、北京市朝阳二院宣传科的同志分别告诉记者,他们也是在媒体上知道这个消息的,目前还没有接到上级通知,所以,具体要搬到哪里,什么时间,还不知道。北京市友谊医院宣传科的孟主任告诉记者,三级医院建分院或外迁部分科室都不是小工程,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配合,目前的确尚未接到确切消息。但她同时表示,这确实是件好事,如果有了明确的安排和要求,他们一定会全力配合。

“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住在郊区看病更难。

记者手记

近日,记者在北京市区各大医院采访时,遇到了不少来自远郊区县的病人和家属。

2月11日早6点25分,记者来到北京友谊医院时,挂号窗口前已经排了4条队伍,每个队伍都有将近50人,排在最西侧队伍首位的女士,已经坐在自己带的小马扎上睡着了,排在第二位的男士告诉记者,他凌晨3点就到了医院。这些来得早的人,有不少家住得很远,因为担心挂不上号,凌晨就出了家门。7点挂号开始,仅十几分钟的时间,一些热门科室的上午号就已经没有了。

记者随即赶往相隔不远的宣武医院,紧俏的号也是一早挂空,一些挂上号的人坐在椅子上打盹,其中最远的是半夜从门头沟区赶来的。

试想,如果家门口有了大医院,这些远郊区县的病人或家属就不必这么早便踏雪而来,而市区大医院的号也不至于这么紧缺。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北京大医院“下乡”已经被列入政府五年规划之中,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还在论证中。百姓们期待着,得到确切消息的时间能再快些,在家门口看病的日子能更近些。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分院挂号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探秘霍格沃兹分院式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来听,分院帽之歌
女士找茬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我会独自挂号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
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探索
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实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