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学的办学定位

2011-04-29陈伟源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12期
关键词:海岩中国大学美国大学

陈伟源

据我了解,这些高校领导参加培训之后,在制定本校发展规划时,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强国。美国大学能走到世界前列,不仅因为其拥有充裕的资金和一流的师资,而且由于其具有恰当的办学定位。因此,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分多批次组织我国高校领导赴美国大学进行培训,就大学办学定位问题进行调研,以促进我国高校探索办学之路。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曾经参加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组织的“2004年高校领导赴美培训团”,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等高校进行培训与考察。他对这次赴美国高校培训的印象深刻,数年之后,仍对当年所见所学记忆犹新。2011年11月,胡海岩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专访。

《国际人才交流》:您如何理解大学之“大”以及中国大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坐标位置?

胡海岩:2004年赴美国培训时,我国高等教育界尚处于追求大学综合化的热潮中。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鼓励大学合并,社会评价机构发布的大学排名则仅仅考虑学校的教育和科研规模。这导致许多高校追求“大”而“全”的办学目标,似乎学校的规模越大、学科越全则办学水平就越高。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应该合并为一所航空母舰式的大学,并建议取名为“中国农民工大学”。虽然这是一个玩笑,但确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潮。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正朝着日益综合化发展,中国确实需要有一批优秀的综合性大学。然而,高等教育的综合化发展并非是把几所大学简单合并堆砌,而是要在内涵发展上有综合化的思路和举措。这种综合化要围绕大学的主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来设计,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学只有定位准确、目标合理、特色鲜明,才能肩负起“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重任。至于大学之“大”,绝非是指办学规模大,而是指大学应该拥有代表一流办学设施和校园的“大楼”,拥有代表一流教授和学者的“大师”,拥有代表先进文化和大学制度的“大爱”和“大气”。

我们那次赴美国培训团的人员组成比较多元化,包括来自国家部委直属高校、地方政府所属高校、民办学院的党政领导。虽然大家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但学习和考察美国高等教育后一致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呈现多样性,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性需求。中国高等教育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因为任何一所大学都无法依靠自身综合化来满足整个国家或所在地区的多元化需求。中国大学要找准自身坐标和发展方向,要看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要看准世界范围内教育、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

当然,强调大学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要抹杀大学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和相互学习的必要性。在我国,既要有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己任的几十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大学,又要有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数千所其他类型院校。总之,大学的办学定位应该具有多样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所大学,只要在同类型的高校中办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特色,就是一所优秀的大学。

在当时的背景下,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分多批派遣高校领导出国培训,对探索我国高校办学之路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据我了解,这些高校领导参加培训之后,在制定本校发展规划时,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

《国际人才交流》:准确的办学定位对大学发展十分重要。您2004年赴美国大学实地考察,发现他们在大学的办学定位上都有哪些好的做法?

胡海岩:美国高等教育充分体现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来确定其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美国的多数大学在创建之初就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如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职业教育型等等。对于公立大学,政府通过立法、大学董事会和财政拨款等途径对其办学定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允许学校通过所谓“升格”来改变其办学定位。对于私立大学,则完全由大学董事会确定其办学定位,并不追求“升格”。而大学的办学定位一旦确定,大学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必须以此为目标开展工作,并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例如,美国大学校长常常在开学典礼上告诫学生,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我们培训团在美国东部、西部考察了公立、私立不同类型的8所大学,看到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明确办学定位和独特发展思路。虽然这些大学的办学层次不同,但学校的决策者均力求使学校各方面的建设与学校的总体办学定位相符。例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董事会和校长为了保证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处于世界一流,对新增设学科和专业非常慎重,对无望进入世界一流的已有学科和专业则不断压缩拨款,让其慢慢消亡。又如,社区学院的决策者将满足所在社区的需求作为最主要的办学目标,社区和城市需要什么人才,就办什么专业。

《国际人才交流》:作为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您认为学校的定位、学科的定位应该怎样来科学确定?

胡海岩:确立大学的办学定位属于战略性谋划,需要从战略高度去考察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需求,综合考虑大学的类型、历史、传统、优势、特色等要素,做最优选择。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院校,也是新中国第一所军工院校。从学校的历史、传统、优势和特色看,她是一所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型大学,具有鲜明的国防科技优势和特色。进入新时期以来,北京理工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提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并重,“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确立了“三步走”,到2040年建校百年时成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愿景。

在学科定位方面,学校瞄准国防科技工业对原始创新的迫切需求和世界科技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强地、扬信、拓天”的特色发展路径,着力建设好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光学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重视在航天、材料、能源、生命等领域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出“理工并重,工理文协调发展”的优化发展路径,实施理科振兴计划、促进理工融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等。

作为大学的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的办学定位确定后应该相对稳定。通常,社会需求具有比较强的功利性和紧迫性,而大学的办学定位必须关注未来,这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尤为重要。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基础,培养功底扎实,有发展后劲的学生,而不能为了迎合社会需求、毕业生的就业率等因素而轻易变更人才培养定位。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

创新方面,亦应如此。面对功利和浮躁,真正的教育家必须要坚守正确的大学定位。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大学校长的职能与美国校长的职能有什么样的差异?您如何理解“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

胡海岩:美国大学的组织架构和组成方式依据各大学的性质(公立、私立)及办学定位不同会有所差别,但更多的表现出一致性,这就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美国大学校长是由学校董事会任命的,其主要职能是执行董事会的意志,受董事会委托对学校运行和发展进行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美国大学的内部管理表现出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和统一。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学校董事会和校长,而学术权力则更多地集中在院系和教授。几乎所有的学术活动都由教授、系、院自下而上提出,学校的职能更多是协调和推动。学校设立教授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对学术问题的决策作用。学校招聘和晋升教师、成立新的学术机构等学术性强的问题,一般均先经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这就是美国大学的“教授治校”。

中国公立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大学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遴选和任命,在学校党委的集体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运行和发展。虽然中国大学在内部学术结构上与美国大学相似,大都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但中国大学还承担了美国大学所没有的众多社会功能,例如党群工作、稳定工作、后勤工作、离退休教职工工作、居委会工作等等。由此可见,中国大学不单纯是一个学术机构,而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因此,中国大学校长承担了比美国大学校长更多的管理职责,在中国大学中尚难实施“教授治校”。

鉴于上述国情,中国公立大学采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大学的管理中常常出现“党政不分”、“政学不分”的现象,导致“教授治学”无法真正落实。目前,许多大学都在探索如何充分实现“教授治学”。北京理工大学在2009年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部制度,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每个学部委员会覆盖若干学科门类或学科群,负责相关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的发展规划、学术评价标准制定、学术评审、职称评审、学位评审、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等工作;二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当分离,学部委员会是纯粹学术机构,其成员由教授选举产生,不具有行政职级;三是学校领导不得担任学部委员、学院领导不得担任学部主任和副主任。此举旨在让学术权力回归教授,真正实现“教授治学”。

《国际人才交流》:大学一般要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北理工对培养人才有哪些定位?在新形势下,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

胡海岩:如果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大学就去培养什么人才,那大学决策者的办学目光是短视的。相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的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4年,长则10年。如果大学看到了社会对某种人才的需求再开始培养,那么人才培养肯定跟不上社会变化。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曾经出现过众多大学“一窝蜂”兴办某些热门专业,没几年又出现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因此,一所大学要建设什么样的学科和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位是什么,是否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等等,是大学领导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才能拍板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中,既要看到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又要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趋势,决不能简单地跟着社会需求的热点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理工大学一直是国防科技人才的摇篮,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的主要办学面向拓展到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面向则不仅拓展到服务上述“三化”的专门人才,而且拓展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学校对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加注重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例如,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并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以学校最具特色的国防科技人才培养为例,过去学校主要培养以模仿跟踪国外技术为主的工程师,现在则转向培养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工程研究人员。因此,学校提出要培养适应这一重大转变的“研究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并且在武器、航天、电子与信息三个学科群进行了“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此外,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在14个特色本科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

去年,学校制定了“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既是建校70年来学校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

最后我想强调,2004年高校领导赴美培训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培训团所有成员都认为,近1个月的培训使我们在思想上、观念上受到了美国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的碰撞与冲击,促使我们去深入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此外,我们全团的高校领导之间、以及高校领导与部机关干部之间有了一次难得的深度交流机会。这种相互交流与学习,达到了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培训之后的7年来,我们全团成员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交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经验。

猜你喜欢

海岩中国大学美国大学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观察及启示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榜单
Identification of Time-Varying Modal Parameters for Thermo-Elastic Structure Subject to Unsteady Heating*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