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敬手艺人

2011-04-29高晓涛

京华周刊 2011年14期
关键词:手艺人唐卡手艺

高晓涛

手艺的熏习会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我曾经在《尼木三绝》中写道:“手艺是尼木人的灵魂。”如今我离开尼木已经有七年了, 但那年的尼木,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藏地之门。在四年的藏地生涯中,遍布大地的手艺人为我展示了藏文化中最简朴、最宽广、最精深的主题—— 他们的手艺和他们的生活。

由于并非科班出身的人文地理领域工作者,那时我对于“人文地理”一词一知半解,尼木式的村庄给我上了第一课:这个四周被高山与大江围拢的小县,常年隔绝在历史主流文化之外,在藏史中鲜少记载。地域封闭使生活形态顽强地保持下来,典型的尼木小村背山面水,山腰一间小寺为其精神的引领,村中小路纵横,田地在平地上延展开来,村中或有经堂,或有法师或有一天气咒师(冰雹咒师),由此构成一个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都可以自足的生活空间——手艺人就生活在那里。

“尼木三绝”实在为虚指,尼木人擅长的手艺不止三项。其中,雪拉藏纸将狼毒草加工成不受虫噬的优等手工纸;吞巴藏香利用精巧水车将香柏木研磨成泥,并添加来自山河湖海的各类藏药;尚日木雕师傅在木头上雕刻出对生活祝福的吉祥图案、瑞兽与花草……无不是一种对自然的提炼,如同炼金术一般神奇——尼木对我是“人文地理学”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对于尼木人来说,手艺是一种营生,而这营生却可以成为艺术,以至在普松乡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也可以雕刻印经版——而印经版上的文字,是这个民族最精深思想的纪录——手艺的熏习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我们访问的普松农民呈现出谦谦君子之风,待人接物自有一种温淳,像他们迎宾时捧来的青稞酒和酥油茶一般。

我的第二堂手艺课在姐德秀小镇,一个擅长织锦的小镇,有河穿过小镇,村后一座大寺,村左一潭清泉,村右小山丘上昔日的漂染管理会遗址兀自耸立,村中一条有上百年历史的商业街,村舍处处机杼声,不绝于耳,如同姐德秀出品的邦典(围裙)一样,整个小镇、居民、劳作、商贸等活动如同一件斑斓的编织物,整饬有序、经纬分明——贯穿其间的正是“手艺”。这正是社会自然成形面貌,具有诗意的美。

列文·斯特劳斯在他的人类学巨著《忧郁的热带》一章中,描述他从飞机上俯视大地上人类劳作之处,形成片片色彩斑斓的织物,姐德秀正是这样用表里如一的编织方式传达着人类文化的诗意——编织者,和他们的织物,在他们的织物中,奇妙的图案和奇妙的命名:风行全藏的 “甲加姆椎”,意为彩虹背,七彩的宽条纹如彩虹般醒目;名为“刚巴卡”的品种初看如“甲加姆椎”,但却多了一组由三条蓝色夹两线白色的图纹,姐德秀人说它像“老虎钳”;名叫“斯麦卓”(刺猬毛)的这种款式是以青绿色为底,饰以红色条纹,人们用“刺猬毛”来称呼它,其中包含有藏族人独有的想像力,着实大胆又奇特……

第三堂课来自热贡的唐卡艺人。手艺自不必说,热贡唐卡如今名声远扬,几乎遮蔽了其它各类风格鲜明、美学独特的唐卡流派。我的热贡课程来自手艺人的激情,他们创造了全藏最魔幻的节日——“六月会”。吾屯村艺人嘎太加用最好的饭菜招待我们两个胆大妄为闯入他家庭院的陌生人,他画的一手好唐卡,全凭自学成才,他也唱得一口好“拉伊”(安多情歌),在每年的“热贡情人会”上,唱得情歌、会得情人;四合吉村的艺人们跳起龙鼓舞,抬起“神轿”步伐颠狂;郭麻日村的 “舞神”——一个大醉艺人在一众年轻人的携裹下,像大鹏一样伸展着双臂,带着醉意旋转着,他的动作极富煽动性,自由舒展,令人深深迷醉,青年们形成两列队伍海浪般从他两侧荡漾开来……这种魔力是精确的、在失控的边缘但绝不失控而漫无边际的——像一切成熟而伟大的艺术品一样,具有酒神的痴狂和美神的优雅……

有时我会以西藏的手艺人为标准来提醒自己:我的记者工作也是一门手艺,我应当力图使之专业、精彩,像姐德秀的邦典、江孜的卡垫和日土的藏毯一样——这种祟敬之情并且延展到我生命的根本——作为诗歌的手艺,如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表述,伴随“我的手艺”的是“我忧郁的灵魂” ,这种奇妙平衡只有在劳作时才能产生并达成。

猜你喜欢

手艺人唐卡手艺
手艺
A new beginning
维吾尔族手艺人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最贵的不是手艺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