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 109例临床分析
2011-04-27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714000杨鹏飞
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 714000) 张 攀 杨鹏飞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发展,VLBWI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同时伤残率也增加,其生长发育落后和神经精神损伤远高于正常儿[1],如何管理好极低出生体重儿,找出其高发高危因素,对降低其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现将我们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10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极低出生体重儿 109例,男57例,女 ,52例 ,平均胎龄 (31± 2)周 (26~ 36周 ),入室时间在生后 1h内,平均体重(1100±120)g(750~ 1500 g)。剖宫产 34例(31.2%),胎吸或产钳分娩 9例(8.3%),自然分娩 66例(60.5%)。
2 方 法 对所有患儿注意保暖,呼吸监护,预防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监控生命体征。给予早产儿配方奶,不能耐受肠内喂养和肠内喂养无法提供预期营养及热量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并按出生体重分为3组:≤ 1000g,1001~ 1250g,1251~ 1500g,对其发生的原因、转归、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不同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转归 见表1。10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 66例,好转 32例,死亡11例,其中体重≤ 1000g死亡 2例,1001~ 1250g死亡4例,1251~ 1500g,死亡 5例,3年间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率逐年提高,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治愈率为61.3%,平均病死率为 10.5%。
表1 不同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转归
2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30.3%(33/109),胎膜早破 18.3%(20/109),多胎妊娠 12.8%(14/109),胎盘早剥 10.1%(11/109),高龄产妇 9.2%(10/109),不明原因 11.0%(12/109)。
3 出生体重与并发症的关系 见表2。本研究中≤ 1000g,18例 ,1001~ 1250g,37例 ,1251~ 1500g,54例,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均有 1种或 1种以上并发症,出生体重越低,存活率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表2 出生体重与并发症分析 [例数(%)]
讨 论
本资料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是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与国内相似[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首要原因,由于 HDCP时胎盘血管,脐动脉均呈痉挛状态,使胎盘血管血流灌注减少,功能减退,影响胎儿对氧及营养物质的摄取[3],极易引起早产及低出生体重[4]。近年来,多胎妊娠及高龄产妇分娩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增加,这与生殖医学及围产期医学水平提高密切相关。胎膜早破不仅是导致早产的常见原因,也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常伴有各种产科并发症,保胎也颇为困难,一旦发生大部分在一周内分娩。由于VLBW I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本资料中,NRDS,呼吸暂停,高胆红素脑病,感染,新生儿硬肿症,颅内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其中造成死亡及预后不良的主要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频发呼吸暂停、败血症、颅内出血等,并随着体重的降低而增加,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近[5],这与出生体重越低,肺脏,视网膜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脏器功能成熟度越低,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越易受到外界环境包括治疗等因素而发生上述并发症。呼吸暂停反复发作、NRDS可造成脑组织缺氧而至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引起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等[6]。呼吸暂停是 VLBWI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胎龄降低而增加,呼吸暂停发作时部分表现为无呼吸运动,部分则表现为有呼吸运动,但心率和氧饱合度呈直线下降,提示无效呼吸。因此 VLBWI的呼吸暂停既有中枢性的,也有阻塞性的,重要的是通过监护和及时发现和处理。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有时要应用呼吸机治疗,同时应注意对症状性呼吸暂停之潜在性疾病的排除。本资料显示极低出生体重儿 NRDS发生率 64.8%,呼吸暂停发生率 61.5%。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呼吸监护,及时发现呼吸危象,妥善处理,以减轻中枢损害,降低致残率。感染是 VLBWI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遇有可疑感染及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应及时做血常规、CRP、血液及分泌物等检查及早发现,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增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几率[7]。
加强高危孕妇围产期监测,减少 VLBWI发生率,一旦出现 V LBWI,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针对治疗并随访,以提高 VLBW I生存率及近远期生存质量。总之,影响 VLBWI存活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其质量有赖于坚持不懈的正确治疗和护理,有赖于产儿科医生密切的配合。
[1] 李劲松,韩汝棠.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发育及营养因素 [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5:311-313.
[2]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 [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3-202.
[3] 谭艳华.小于胎龄儿的围生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79-1280.
[4] 马雅玲,张 巍,黄醒华.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153-156.
[5] Cioherty JP,Stark AR.Manual of Neonatal Care[M].4th ed.Philadelphia.New York: Lippinocott-Raven Publishers,1998:75-76,45-46.
[6] 杜立中,洪文澜,孙眉月,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心输出与脑肾动脉血流速度动态研究 [J].中华儿科杂志,1995,33:339-401.
[7] 张元晓,韩选明,董明翠.极低出生体重儿 28例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74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