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渡钼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2011-04-27张选固刘萍李晓雄
张选固,刘萍,李晓雄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陕西宝鸡721015)
0 前言
八渡钼矿点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八渡,地理座标为东径106°46'47″,北纬34°45'02″。根据《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地层划分属宝鸡-洛南分区;大地构造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陇山褶皱束。即八渡-宝鸡断裂与拓石-宝鸡断裂挟持的三角地区。区内出露有大量的中元古界秦岭群(Pt2qn)片麻岩及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火山岩、火山侵入岩。八渡钼矿点就产在秦岭群上亚群(Pt2qn3)片麻岩与印支期花岗岩接触带,片麻岩、花岗岩中均有矿(化)存在,以岩体外接触带片麻岩中矿(化)为主。为一典型的石英脉型铜钼矿(化)点,明显受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因种种原因,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基本上没有正规的地质队进行过工作)作者根据自已了解到了情况,简要介绍一下该矿点地质特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矿管部门能对该点引起重视,积极协调各种关系,尽快引进地质队伍介入;也希望从事钼矿工作的广大地质技术人员,能够提出科学的找矿思路,力争该点在找矿上实现重要突破。
1 区域地质概况(见图1)
1.1 地层
区内主要地层为中元古界秦岭群(Pt2qn)、奥陶系草滩沟群(Oct)、白垩系下白垩统(K1)和第四系(Q)。
秦岭群(Pt2qn):由一套中级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其间夹有灰白色透辉石大理岩,长石石英岩夹透辉石岩,总厚>9 000 m。以大理岩夹层构成的现存褶皱层序及岩性组合,可分为下、中、上3个亚群:
下亚群(Pt2qn1):主要分布在南部,以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夹有透辉石大理岩。总厚度>1 793 m。
图1 陕西陇山褶皱束地质图
中亚群(Pt2qn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灰绿色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为主,夹灰白色透闪透辉大理岩,灰白色、褐色硅线石斜长白云母红柱石片岩。厚度2 886 m。
上亚群(Pt2qn3):黑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长石石英岩夹透辉石岩,厚度>4 836 m。
奥陶系草滩沟群(Oct):主要出露在西南部,与下伏中元古界秦岭群呈断层接触,为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组合夹碳酸盐岩,岩性以灰色变质细砂岩、粉砂质板岩、变质凝灰岩、灰-深灰色薄-中厚层微晶灰岩夹灰红色英安斑岩,厚度1 000~2 400 m。
下白垩系统六盘山群(K1):分布在陇县固关-宝鸡市陈仓区功镇一带,岩性以紫红色砂砾岩为主。自下而上分为3个组。
李洼峡组(K1lw):岩性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属河流相沉积,厚度600 m。
和尚铺组(K1hs):为一套棕红、紫红色厚状-块状、细-粗粒砂岩夹砂砾岩及砂质泥岩,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厚度400 m。
三桥组(K1s):为一套紫杂色块状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砾径大小不一,园度分选性均差,排列杂乱,一般无明显层理,厚度变化大,为1.8~400 m。不整合于中元古界秦岭群或在印支期花岗岩内呈残留体。
1.2 构造
本区为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陇山褶皱束,处于秦岭地槽西北角。为南侧以宝鸡-拓石断裂、北侧以宝鸡-八渡断裂两断裂为界挟持的三角地带。出露的地层基底构造层为中元古界秦岭群,厚度>4 000 m,原岩为海相碎屑岩、镁质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其上下古生界构造层为草滩沟群,与元古界秦岭群多为断层接触关系,厚度>4 400 m,为变质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局部混合岩化。中生界白垩系构造层,分布零星,为红色粗碎屑岩,厚100~150 m。区内褶皱形态总体为一复向斜,向西倾伏,走向NW,背、向斜彼此平行排列,具有线状褶皱特点,自北向南为长宁驿向斜、关山背斜和望家坡向斜。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除火山岩外,侵入岩约占本区面积的1/3,以印支期花岗岩基为主;加里东期有少量角闪岩、闪长岩、混合花岗岩;燕山早期也有零星花岗斑岩岩株。
2 矿点地质(见图2)
2.1 地层
图2 八渡钼矿点地质图
矿点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秦岭群上亚群(Pt2qn3)及第四系(Q)。
其中秦岭群上亚群(Pt2qn3)主要分布在矿点东部,为一套中级变质中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岩性为灰黑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下部未见底,上部不同程度有第四系覆盖。
第四系(Q)主要分布区内斜坡上,主要表现在荒地,主要为黄土、花岗岩、片麻岩残坡积物,厚度3~50 m。
2.2 构造
2.2.1 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地层表现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倾角较小,一般在30°左右。
2.2.2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4条,其中南北向的断裂有两条,近东西向的断裂有两条。
其中南北向的断裂F1断裂:长度约600 m,宽0.5~3 m,走向近南北向,倾向100°,倾角85°。断裂带有片麻岩角砾及铜钼矿化的石英脉充填。是主要控矿断裂。
F2断裂,长700 m,宽5~10 m,走向近南北,倾向95°,倾角75°。断裂带内有片麻岩角砾充填,角砾棱角明显,局部有钼矿化。
F3和F4断裂为近东西向断裂,规模不大,长度只有几十米到上百米,常错断矿体和近南北向断裂。
另外,局部还发育有较密集的走向近南北向的的裂隙带,裂隙一般宽1~2 cm,个别达4~5 cm,常成群分布,如果裂隙内充填有石英脉,常会形成铜钼矿化。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分布在其西部,主要为印支期黑云钾长花岗岩体。局部有石英二长岩和角闪斜长岩脉。
3 矿(化)体、矿石特征
3.1 矿(化)体特征
1959~1966年,西北地质局秦岭区测大队开展了《陇县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发现了八渡钼矿点。
1995年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对该点进行了调查,地表矿化带长700 m,宽200 m,围绕岩体与片麻片岩接触,呈近南北向分布。矿体特征见表1。
2002年陕西省地矿局第三地质队对该点开展了矿点检查,主要对民探、采坑道进行了调查,查明该区有一条铜钼矿化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由铜钼矿化石英脉组成,矿体呈脉状,倾向80°,倾角84°,矿体长度370 m,厚度0.59 m,钼品位1.57%,铜品位1.2%,该矿体与地表1号矿体相应,属同一条矿体。
以上两次调查都因为地方不支持而终止。
表1 矿(化)体特征表
3.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铜矿、孔雀石和兰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黑云母、斜长石和角闪石。
矿石结构构造,主要为不等粒状结构;浸染状-斑状构造、网脉状构造。
4 矿点成因类型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钼矿地质勘探规范》,矿点成因类型应属于斑岩型钼矿点或脉型钼矿点,更象斑岩型钼矿点。其理由是矿点产在岩体接触带,主要以矿化石英细脉形式产在围岩(片麻岩)中,细脉常成群成带出现,形态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形态基本一致,受岩体控制明显;另外,岩体内也有矿化,据此推测应当是斑岩型的铜钼矿点。
5 以往探采情况及目前现状
5.1 以往探采情况
八渡钼矿点一直是个人在探、采,由于没有合法的手续已被矿管部门关闭。山上仍留有以往探采坑道和简陋选矿的痕迹。留在坑口的矿石中明显能看到辉钼矿和黄铜矿,尤其是辉钼矿,目估品位都应当在0.5%以上。根据对以往坑道施工人员的调查询问,深部矿体厚度不大,厚度0.3~2 m之间,但品位较高,钼品位都在0.5%以上,肉眼基本上都能看到辉钼矿。
目前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该矿点是一个规模小、矿体条数多、品位高的钼矿点。
5.2 目前现状
该点过去一直属个人探采,由于没有合法的手续,被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叫停。2005年该点被宝鸡市国土资源局进行了探矿权拍卖,由于存在以往探采矿人施工投入问题,拍卖没有成功,至今一直停着。
6 找矿思路
八渡钼矿点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尽管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取得了一些认识和成果,但要真正搞清、探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点的难点不在技术和工程施工层面上,而是与地方的关系上。基于目前的现状及历史遗留问题,在找矿思路上,建议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地勘单位介入,可以采用合作勘查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办法,尽快启动对该点的系统勘查工作,早日实现八渡钼矿点的查明和突破。
[1]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陇县-宝鸡西部矿点检查情况介绍[R].1972.
[2]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陕西省陇县关山地区普查找矿总结[R].1979.
[3]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宝鸡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远景区研究报告[R].198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钼矿地质勘探规范[R].1983.
[5]宝鸡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拍卖陇县炮石梁钼矿探矿权的实施方案[R].2005.
[6]陕西省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中心.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汇编[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