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调节受损者心电图异常特点分析
2011-04-25卢秀兰张淑贞李雪宏
卢秀兰,张淑贞,李雪宏
糖调节受损 (IGR)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糖代谢状态,是 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的前期阶段,其患病率略高于糖尿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以每年 10%的速度转化为 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是这类人群的主要特征。心血管疾病是高血糖重要的并发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1]。为了解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本研究通过经确诊 IGR患者 202例,进行 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与 200例糖耐量正常 (NGT)患者进行比较,了解 IGR者临床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特点,探讨 IGR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例均为 2009年 1月—2010年 12月在本院确诊为 IGR患者,其中男 108例,女 94例,年龄 (46.1±8.7)岁。正常糖耐量 (NGT)组 200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肝肾功能、血脂、血压均在正常范围,男 105例,女 95例,年龄 (44.2±9.5)岁。
1.2 评价指标测定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应用Beckman UniCel DxC800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试剂为 Beckman原装试剂。诊断参照2006年 WHO关于糖尿病和中间高血糖诊断标准的建议[2]。入选标准:(1)空腹血糖 (FPG)6.1~6.9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7.8~11.0mmol/L。排除标准:(1)2型糖尿病者;(2)伴全身性疾病者 (心、肝、肾、肺等严重疾病,严重感染、精神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心电图测定采用 ECG-1200十二道心电图机,异常心电图分类参照人群中各类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3]综合 8项指标:R波高血压 (V5、V6导联)、ST-T异常、室内阻滞、窦性心律失常 (窦速、窦缓、窦性心律不齐)、其他心律失常 (类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 (AVB或 SAB)、预激综合征 (WPW)、心肌梗死(MI、病理性 Q波)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GR患者组心电图异常者 53例 (26.24%),其中主要表现为 ST-T改变、左室肥厚劳损、期前收缩、心房纤颤、束支阻滞等,其发生率分别为 10.40%、6.43%、4.46%、2.97%、1.98%;明显高于 NGT组心电图异常者 18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
表1 IGR和NGT临床心电图改变比较 〔n(%)〕Tab le 1 Comparison of ECG between two IGR and NGT
3 讨论
近年来 IGR人群越来越受到关注,影响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血糖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虽然不如高血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密切,但在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阶段,大血管病变的发病危险已经显著增加,IGR既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大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干预是降低或延缓 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降低其致死率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结果显示,IGR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NGT者,在 202例 IGR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达 53例,占26.24%,而且心电图改变有着 “多样性”的特点。其主要心电图变化以 ST-T改变、左室肥厚劳损、期前收缩、心房纤颤、束支阻滞等,其发生率分别为 10.40%、6.43%、4.46%、2.97%、1.98%。其中以 ST-T改变、左室肥厚劳损最常见。与 NGT组比较,IGR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提示 IGR者心血管相对风险明显增高。结果表明 IGR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但由于多因素的影响,危险因素不同,心电图异常改变特征不同,不同的危险因素表现出不同的异常改变形式,其改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IGR者心电图异常变化以 ST-T改变最为多见,这可能是由于IGR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缺乏及发生胰岛素抵抗,使血糖过高,导致脂、糖代谢的紊乱,可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加,进而使血管张力增加,管径缩小,久之则血管发生硬化。当冠状动脉硬化时导致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2)IGR者左室肥厚劳损可能与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有关,心电图异常除可能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外,长期的高血压使左室受累,最终进展为左室肥厚,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劳损。高血糖与高血压经常共存,这两种疾病共存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IGR者者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胰岛素不足则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当心脏供血渠道冠状动脉受到损害后,引起心肌缺血、心电紊乱而致心律失常。 (4)血糖增高时,山梨醇旁代谢增强,生长激素过多,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有黏滞、凝集倾向,血流淤滞导致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的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从而降低了微循环中血液与组织间氧的交换,使心肌缺血、缺氧。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等损害,导致心肌病的发生。(5)血糖不稳定可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易致心肌激惹性增加,异位兴奋灶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并释放活性因子等因素,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6)高血压是公认的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IGR合并高血压加速了大动脉的粥样硬化,二者共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时,心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
几乎所有的 T2DM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之前,都要经 IGR阶段。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成年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死亡率比非糖尿病者高 2~4倍[4],若能在IGR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IGR病情进展将能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糖调节受损人群降低或延缓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2):7-10.
2 程莹,潘长玉.糖尿病和中间高血糖的定义和诊断 (WHO/IDF评议报告)[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6):附录 6b-1.
3 Mazzali M,Hughes J,K im YG,et al.Elevated uric acid increasesblood pressure in the rat by a novel crystal-independent mechanism[J].Hypertension,2001,38(5):1101.
4 胡大一.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