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记”们的4.23

2011-04-25杨莉

全国新书目 2011年4期
关键词:书单绿茶好书

文 / 杨莉

对于这群人来说,4月23日是一个并不需要注释的日子。他们是图书记者,简称或自称“书记”,活跃在各大媒体上记录、互动着与书相关的阅读文化生态。世界阅读日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处理如常的书讯、书评、采访等稿件,加上精心策划一些迎节的栏目及活动。“其实这些远远不够,”接受这次调查的书记们说,“读书在现在这个快速消费的社会里倒成了一种奢想。阅读日不能仅仅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口号。”让好书进入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是书记们自觉肩负的一份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常读书,读好书,这种状态或许是职业本身给予书记们的一份馈赠。他们的阅读日不仅仅是4月23日,他们的梦想或许是人们内心能自发形成更多的4.23,与更多的好书结缘。

恋恋书情:缘来缘去

受访的书记们大多有6-8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从业经验。他们就职于网络读书频道,如新浪读书、搜狐读书、和讯读书、当当网图书在线;或报刊,如《新京报》、《广州日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或杂志,如《中国出版》等多家读书类主流媒体。相比采访其他行业的记者,他们的收入可能略低一点,但是出版业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精神财富。七成受访者都表示自己是因为喜欢看书才进入这个行业的。同时,他们职业的稳定性也比较高,即使有变动,也在出版圈内寻找职业机会。就去年的职场经历变化来看,他们中有人从当当网在线主编入职汉王,进入了专门的电子书板块;有人从中国经济网读书频道的记者编辑转身去京东商城销售少儿图书;有人放弃广告业的高薪进入著名民营书业公司担当企划宣传,再而供职凤凰网读书频道……有些时候,从个人的发展轨迹也能看出当年或将来几年行业的热点及未来走向。书业也是一座围城,进进出出的人都有一份恋书的情结。“能为读者推荐好书,也有一些穷开心。”广州日报的吴书记如是说,“一份还是有价值的工作。”

幸福:读书平常得如有盐吃

对全世界人来说,盐是最平常又不可或缺的食物,无盐即短活;对读书人来说,书就是盐,平常不可或缺。如能生存,无书即不幸。在他们看来,人生最大的欲望,不是金钱、物质的,而是对知识的占有。当知识物化为书,爱书、读书、藏书就是有盐吃的幸福,平常至极。所以,那些非常资深的书记们就认为:替人读书,是一件好事,比如江晓原、刘兵等人。这类书记有点特殊,非媒体供职人士,确是真真正正的爱书、识书、赏书之人,并把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媒体传达出去,被书记们尊为老师。巧的是江刘二人还真是著名大学里的教授。一个在南边的上海交通大学,一个在北方的清华大学,取地理特征,他们俩在《中华读书报》上的专栏就叫“南腔北调”。这个专栏以对谈的形式,写了整整九年。交谈讨论中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两人思想交锋中的某种鲜活气息,因而深受读者喜欢。他们讨论过的书基本上可以归入“科学文化”这个大类,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印度、丹麦、墨西哥、古希腊、中国等不同国籍作者的著作。由专栏结集成《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2007)、《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南腔北调2集》(2010)、《要科学不要主义:南腔北调百期精选》(2011)。看来,世上的盐本质是一样的,不同的人端出的菜口味却不同。翻开书来,这两位大厨的手艺怎样呢?有一点可以肯定,好读书、读好书是这类书记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幸福生活。

忙于各种新书发布会的书记们

感叹:好书少了,更须甄选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谈到了好书越来越少了。行业法则、社会环境、大众阅读品味、作者水平等因素都成为高品质图书减少的原因,以至于有的书记唉叹,自己的工作热情也会随之降低不少。当然,也有坚持理想者,比如新京报文化版的绿茶书记。由他一人编辑的《绿茶书情》从去年8月至今,每月一期,已经出了7期。从晒自己的书单、推荐甄选的好书,到最近一期,400来人在一起晾大家的春节假期读书单,这气势让原本打算把这栋“晒书楼”封顶完工的绿茶,只能继续等待了两周多。想想这样的情景:大年三十的下午,浓浓年味,就等着年夜饭的到来,一群人在发着短信,忙着分享自己假期里在看和将看的图书。“今年我整个春节就和书单耗上啦。时不时就上网看看,甚至陪家人逛街、游玩时,都用手机随手转发,几乎是随手转。”绿茶说。晒书单是很个人的行为,但很多人的书单晒在一起,就有了一些共性和共识,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样综合选择出来的书单,好书率更高,可读性更强。很多爱书人都期待着新一期《绿茶书情》——关于4.23的阅读精选。

阅读主张秀

很多人会认同: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很多人不能选择:让阅读成为生活常态。在信息获取、交流变得便捷、快速的今天,还有时间静下来读书吗?所以说,“阅读需要分享。”绿茶说,这是他一贯的阅读主张,也是编“绿茶书情”的初衷,阅读在大家的好口碑中获得生命力。同时,江晓原和刘兵教授也都认为:书读深、读浅各有意思,关键在于选择好书和个人的品味。

那该读什么样的书呢?江刘两人在“南腔北调”专栏里选择标准是:这书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同时又有一定的阅读趣味。凡涉及科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科学传播或公众理解科学的书籍,都有可能成为他们阅读的对象。而广州日报的吴书记则从个人角度坦言自己的选择。他主张阅读分为两类,一种是学习、研究型的,比如对某些前沿、先锋思想的学习,有助于开拓视野;另外一种是文化陶冶类的,让自己更充实。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吴书记说:“每年的4.23,我们都会有一些策划,配合阅读、图书市场和报纸的广告市场。其中包括参与南国书香节、举办我们报社自己的品牌图书评奖活动等。”

类似这样的活动在4月23日会达到一个高潮。这一天,或许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日子,但是它的意义深远:愿世人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大师们,能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当下,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真正守护阅读的源头。

各种图书展会是书记们大显身手的场所

猜你喜欢

书单绿茶好书
好书分享会
The Price of Beauty
推荐一本好书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好书共享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好书推荐
红樱绿茶两相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