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篆刻国展初绽申城

2011-04-23文/海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作品展览获奖者优秀作品

文/海 风

2011年11月初,上海展览中心人头攒动,这里成了全国书法家及其作品交流的胜地,也是众多书法迷欣赏学习的佳地,爱好者特地打“飞的”来,也有学生相约一同前来参观。展厅内不时听到相机的“咔嚓”声,不少人觉得单看看不过瘾,需要“记录”下来回家仔细鉴赏。这里正进行的是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三十年来首次在沪举办。

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是全国最高级别、也是最为重要的综合性书法展览,堪称中国书法界的“奥林匹克”, 迄今已举办了九届。每次展览的举办,都引起全国书法界、文化界乃至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在海外也有重大的影响。在第十届时,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初登上海,由中国书协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上海书协和广西书协分别承办。其中,上海展区展出楷书、草书和隶书;广西展区展出行书、篆书、篆刻和刻字,这也是第一次由两地同时承办这一展事。

在种种推动下,今年上海地区作者投稿总计855件,其中包括上海书协会员投稿的403件,远超以往,这两个数字都打破了以往各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作者投稿数量的纪录。同时,从整个入展情况来看,上海展区评出394件入展作品,其中获奖的优秀作品28件,广西展区有400件作品入展,30件被评为优秀作品。上海全部入展作者共25位,同样打破了以往各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作者入展的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地区两位优秀作品奖的获奖者都是“新上海人”,年纪都在30岁左右,并且都是业余练字的。据悉,本次全国范围的获奖者中,大部分都是30岁至40岁的青年书法家,显示出中国书法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的喜人态势。

除了获奖作者年轻化现象一届比一届突出的特色外,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组委会还指出其他几大特点:不少作者对于书法传统的研习揣摩更为潜心和深入,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开拓与创新;作者对于作品形式的追求更加强调,包括对纸张的颜色、幅式的安排和拼接等方面更加细微和精到,对视觉审美效果的追求可谓不遗余力;用小字大篇幅、多种字体组合方式来创作大型作品的理念和实践,似乎成为时尚;草书成为当今书坛作者数量最大、发展最快、最有时代成就的书体,比较而言,楷书似乎没有十分显著的进步。上海地区的获奖者杨贤淼的获奖作品也是草书,他在获奖感言中坦言,书法学习是一种与古人对话和沟通的探索过程,“生活在当代,我们难以洞悉古人书写时的原生态,只能对着古帖心追手摹,临池不辍来靠近古人,只能在不断的临摹和思考中提高创作实力,也就是先练书写技术,有一定的技术后加以想象力和激情就是创作。”

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历来为中国书法的重镇,书法专业团体和艺术院校众多,有群众基础。但是,上海的书法教育、普及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感慨:今年教育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需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这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对于我们大学生,以及工作的白领来说,怎样能够补上这一课呢?今天的大学生们,有些人写的字实在连小学生都不如啊。周志高建议在日常的时候,还是要多练练字。

猜你喜欢

作品展览获奖者优秀作品
“隐秘青春”专栏填色活动获奖名单
诺贝尔奖垂青气候科学,不仅是获奖者的成功,还是更多人的成功
优秀作品展示
谁是获奖者?
风景月赛优秀作品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选登(三)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选登(二)
优秀作品选登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获奖美术作品选登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选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