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选修3》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1-04-21胡小勇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电离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胡小勇

(海安县实验中学江苏海安226600)

化学《选修3》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胡小勇

(海安县实验中学江苏海安226600)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宗旨。笔者结合人教版选修3的教学,阐述高效课堂的本质和特征,从教学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谈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高效;课堂教学;选修3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宗旨,本文结合化学《选修3》的教学实践,浅析构建高效课堂的认识与肤浅的尝试。

一、高效课堂教学本质

1.重视学生认知状况起点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点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在《选修3》“原子结构”教学中,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能从原子水平上来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他们因能更深层次的了解原子结构而感到兴奋,但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抽象,学生能否成功掌握将影响后面整个模块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识为认知状况起点,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激发对原子深层结构奥秘认识的兴趣,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感受新知识应用的无穷魅力。

2.关注学生知识自主构建

课堂教学的设计要能突出提高学生知识自主构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有自主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引导学生总结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而要注重分析比较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在解释元素性质变化问题时,什么情况应用电离能,什么情况下应用电负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教师要在复习必修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3.逐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相互关联,形成知识网络,提升学生认知能力。高效教学不是教师根据经验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学生在学习电离能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小,为什么却是镁比铝活泼?”这就是一个很好地区别第一电离能与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的例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中镁铝原子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第一电离能概念的再学习,这一问题将顺利得到解决,学生对第一电离能的理解更加到位。

二、高效课堂教学特征

课堂教学高效的特征主要有两方面:

1.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性有没有得到发挥。不能简单地从有没有参加小组讨论、有没有自学等形式来判断,而是要看他们的学习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

2.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现代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事先设计好的导学案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教者应及时调整原定的教学安排,补充适当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加强教学研究,实行导学领先

集体备课是当前很多学校采取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通过个人备课,集体讨论对近期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以及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等,并最终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确实可行导学案应用于教学中。

如选修3《分子的空间构型》导学案编制中,教师对课前预习部分不是简单地对上一节课已学知识的回顾和概括,而是根据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以表格这种具体的形式要求学生填空,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究和概念的深化能力。如:

这个表格的设计不仅能完成已学化学键的学情检查,电子式书写的复习巩固,更能使学生通过对σ键数和孤电子对数的确定,提前介入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

2.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要构建高效化学课堂,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化学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新颖性,化抽象为生动、化枯燥为乐趣。在《选修3》“分子的空间构型”的教学中,研究分子立体构型时可适时借助Chemsketch软件进行立体模型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在计算机上制作进行三维效果演示,增强感性认识。学习金属晶体时,让学生利用Word自带画图软件,通过复制粘贴操作,设计出二维平面放置方式(如下图),体会三维空间的四种堆积模式。

3.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试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不令学生感到厌倦。化学这门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素材把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融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在学习氢键的过程中,我们设计“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存在,地球上将会是什么面貌”的思考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氢键的认识,同时也能很直接地比较出氢键与范德华力的大小。

又如在学习离子晶体晶格能过程中,学生如何掌握比较晶格能大小的方法,可通过对“工业上冶炼金属镁使用的是熔融的MgCl2,而不是MgO?”这一问题的探究,提出晶格能大小的比较规律,再指出“冶炼金属铝使用的却是Al2O3,而不是AlCl3”的工业事实,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晶体熔沸点高低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何种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时刻关注的问题。

教师通过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反思。同时,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的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收获,个性上得到发展,能力上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高效的原则,将高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心琦,王晶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08-0546(2011)10-0032-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16

猜你喜欢

电离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学科融合视野下的探究教学实践*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元素周期律”教学为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A Level 化学中电离能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与普高教学的差异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基于图表分析的课堂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
卷烟烟气化学成分的电离能计算及其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