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弱思维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1-04-20王新福

化学教与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弱点溶液思维

王新福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

克弱思维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新福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

克弱思维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师的角度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克弱思维法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出发,去发现“弱点”(突破口)、研究分析,努力克服,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教的清楚,学生学的明白。

创造性思维;克弱思维法;弱点

所谓克弱思维法,就是在创造研究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精心寻觅有关事物的弱点,并作为新的研究的瞄准点。攻克了弱点,就寻得了创造发明的成功。

克弱思维法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一位发明家在谈到他发明的关键起点时曾说,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看成是不完善的,都是暂时的稳定,一切都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改造或再创造。印刷术的发明历程就是很好的例证,秦朝之前人们只知道抄书→汉朝石刻印刷→隋朝雕板印刷→北宋活字印刷→现代化激光照排印刷,每一次革新都在发明者身上打上了克弱思维的烙印。又如日本企业家鬼冢八郎为使自己生产的篮球鞋优于他人,就专门研究篮球鞋的缺点,还遍访各地优秀篮球运动员,请他们帮着挑毛病。结果鬼冢八郎找到了市面上所售篮球鞋的通病:防滑性差,止步不稳,影响投篮,容易摔跤。据此,鬼冢八郎开发出了新颖的凹底型篮球鞋,逐渐排挤了其他厂家生产的平底篮球鞋,成为独树一帜的新产品,而且传到了世界各国。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克弱思维法从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师自身出发,去发现其“弱点”(突破口)、研究分析,努力克服,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教的清楚,学生学的明白。

一、要善于给学生“找弱点”

给学生“找弱点”,如同医生给病人把脉,先诊断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以高三化学复习为例,经过一轮复习,教师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知识体系已初步形成,也积累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情况又不尽相同,通过几次模拟考试,可以看出学生在解题中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不扎实、表达不规范、思考不严密等等。

针对学生的“弱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去积极地克服和改变,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得分率。

譬如,针对学生基础不扎实,解答试题时出现盲点等情况,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考试说明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涉及知识盲点要及时回归课本,抓住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及核心内容,解决学生在复习中只顾练题不重视课本的不良现象,建议学生每做完一道题后,都要认真想一想,思考一下这些练习题跟课本上的哪些知识有关,并在课本上找准找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从课本上查找依据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思维,使其明白试题的“源头”都来自课本。无论是简单题、还是难题的“根”都在课本上,都能从课本上找出依据,这样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效率。的确,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例如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不要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不要将“标准状况下”说成“标况下”。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更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等。

其次,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会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所以教师在书写时要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等。

最后,建构语言表达的模式让学生学会模仿。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获取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例如: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紧捂热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会回升到导管中,说明气密性良好。

图1

又如,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如何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请用文字描述。洗涤沉淀的操作: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固体,待滤液流出,再重复操作几次;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入数滴沉淀剂(结合具体问题写出沉淀剂的名称),若无沉淀产生,则沉淀洗涤干净。

总之,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批阅作业时,一旦发现学生的“弱点”,要及时分析研究,帮助他们克服弱点,找到解决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二、要善于给问题“找弱点”(突破口)

这里所讲的“问题”泛指专题、知识点、习题中的问题或是派生的思考题、探究题等。“弱点”即突破口,给问题“找弱点”就是引导学生探寻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机合成与推断”专题,教师通过对重难点知识合理筛选,对相关知识整理归类,对相近知识对比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清晰,锁定核心内容,设计学案时先以典型例题引入,给学生创设试题情境,在学生思考作答中一起回顾本专题所涉及的考点,并围绕试题回顾相关知识。然后总结解这类题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反应方程式;所要具有的相关方法:官能团的引入、官能团的消除、碳链的增长、缩短、成环等等。再适当借题探势,建立解题模型,探讨科学的备考策略。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明确有机推断与合成的“弱点”(规律)就是“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又如,高三化学习题课中解答问题“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A.溴水;B.FeCl3溶液;C.酸性KMnO4溶液;D.AgNO3溶液)”的过程中,学生对D选项提出了质疑,认为D也可以鉴别,理由是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沉淀和气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演示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只产生白色沉淀,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再结合相关数据如AgOH的Ksp=10-8,Ag2SO3的Ksp=10-14,Na2SO3溶液中c(SO32-)远远大于c(OH-),Ag+与SO32-各自水解程度不大, Ag2SO3的溶度积较小决定了反应的方向,主要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而不是水解反应。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体会到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化学变化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无论哪一种课型,教师要视教学过程为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探寻问题的“弱点”,使得每一节课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三、要善于给自己“找弱点”

教师给自己“找弱点”,即开展自我批评,包括反思自身诸如是否缺乏教学反思意识,是否缺乏研讨合作意识,是否缺乏学习意识等等。教师寻找自己的弱点是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不断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那么该如何从自身做起呢?

首先,教师要经常做教后反思。“教然后知困”,教师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常思常进,愈思弥新。有经验的教师讲一节课,或解决一个问题,常常是辗转思考,换位分析,事前有计划,事后有反思,得失有记录,令人感到既谦逊又充满智慧。与之相反的是,缺乏教学反思的教师则是另一种境况,譬如,参加过优质课评比的青年教师大多有这样的体会:“讲一次课,扒一层皮”,太辛苦了!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平时对教学设计缺乏精益求精的作风,对教学活动缺乏反思的习惯,缺乏学习积累的过程,一到公开课、评优课就显得捉襟见肘,缺乏亮点。

其次,教师要经常听后反思。听课评课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例如,对于“离子反应”一课,两位教师引入各不相同,某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取过滤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前者是产生蓝色沉淀,后者是产生白色沉淀)使学生明确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而另一位教师则做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后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小灯泡“亮、灭、亮”的现象使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尽管从教学目标来看,两者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前者的实验涉及的物质较多、反应较多、现象较多,学生理解起来障碍较多,形式复杂,后者更为直观且有动感,能使学生产生联想,并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更能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教学效果前者不如后者。

最后,教师要经常学后反思。“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有些教师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过于单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和反思,学习不仅使教师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更为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怠倦感,使自己的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感染力。

反思能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通过反思、探究,常常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把“反思”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反思”来激发自己永恒进取,去点燃探索的火把。

总之,克弱思维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创新思维法,教师要不断从学生、教材、教师本身出发,寻找其缺点或弱点,作为研究的新的起点,努力克服,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08-0546(2011)08-0004-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8.002

猜你喜欢

弱点溶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弱点
解读“溶液”
化身侦探 捕捉恋爱情绪弱点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