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湖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1-04-20洁,杨

绿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风景区资源旅游

周 洁,杨 笛

(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610207)

1 引言

风景区旅游业的合理开发需要建立在其旅游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马湖是全国第3大高山深水湖泊,也是四川4大天然湖泊之一,马湖风景区现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对马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对全面衡量马湖旅游资源吸引功能,实现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马湖风景区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马湖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东北部,东经103°41′48″~103°50′20″,北纬28°18′48″~28°30′00″,距金沙江溪洛渡电站53km,属于地震堰塞湖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总面积为156.8km2。

2.1 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马湖水质属国家一级水质,水面面积为7.33km2,湖周群山环抱。除马湖湖体本身外还有有瀑布、溪流、湿地等多种水体景观类型。生物种类繁多,湖西南有西部沟杜鹃花海、珙桐、万亩筇竹林等,是我国大熊猫栖息的最南端。漫长的地质演化及复杂的地质构造活动,形成了多达14种成因类型并具有较高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主要的地质遗迹有高山湖泊、岩溶地质地貌、金沙江峡谷地质地貌等。

2.2 人文旅游资源特点

马湖风景区有着以三国“孟获”文化与小凉山彝族为主要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景区有众多三国遗迹如古战场、龙湖雄关、孟获殿等。孟获殿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除三国遗迹外还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如大陷槽、苏(输)家坡、彝族向天坟、倒马坎、僰人悬棺、诸葛荡等。

马湖风景区内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规定对马湖旅游资源进行统计,马湖风景区内旅游资源涵盖了包括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在内的8个中类,42个亚类。

3 马湖旅游资源评价

3.1 建立AHP模型树

马湖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多层次分析决策方法[2,3]。马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评价,首先应确定其影响马湖旅游开发的因素。就马湖而言,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些影响因素可归纳为马湖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因素、景点规模因素和旅游条件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马湖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马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图1)。体系可分为4个层次,第1层是总目标层,第2层是评价综合层,第3层是评价项目层,第4层是评价因子层。

3.2 马湖风景区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及评分

层次分析法中,评价体系确立后的关键问题是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4],参考山东大学出版社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权重赋值情况,结合马湖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马湖风景区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体系的权重后,还需对体系中最低一级参照层按一定分级给定计分标准。本体系邀请6位专家对马湖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再对每个因子分值进行处理,获得其平均值(表1)。

图1 马湖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模型树

马湖旅游资源的最终价值得分按菲什拜因-罗森伯格的数学模型计算:E为旅游资源价值得分,Q为某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为某个评价因子的评分值,i为第i个评价因子[5]。

表1 马湖风景区评价因子权重及评分

3.3 马湖风景区质量等级的确定

由菲什拜因-罗森伯格的数学模型计算,马湖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分为82.727,根据对黄山旅游风景区的评价情况,其评价结论为:很美,评价结果属实,由此可借鉴其评价体系,由表2可得出马湖风景区的风景质量等级评价为:美[6]。

马湖内旅游资源丰度高、分布广、自然与人文资源相互渗透,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从旅游资源评价的最终结果来看,马湖的科学、文化价值比较突出,马湖观赏特征中愉悦度、奇特度分别得分为89.2、85.3。原生态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奇特的地貌让马湖适于休养娱乐。同时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化了旅游环境,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银鱼、莼菜基地等资源;三国特色文化和彝族氛围增强了马湖的资源价值。

表2 风景质量等级划分

4 马湖现状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根据马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因子评分,也可归纳出马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为马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化和资源的挖掘打造建立科学的基础依据。

(1)马湖景区内的建筑特征不明显,当地特色民居数量较少,并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地区文化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景区内功能不同的建筑类型都多为现代水泥房,缺乏观赏性。

(2)马湖沿湖的居民汉族人口比例大,彝族多居住于湖区周围的高山上,游客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感受度不高。能体现马湖历史文化的实物旅游资源不多,如诸葛亮点将台,现位于茶园之中,规模较小。再次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尚未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5 合理开发马湖旅游资源,实现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1 旅游发展定位

在构建马湖风景区评价体系模型树的3个主要因素中,资源价值因素权重最高,其次是景点规模因素和旅游条件因素。因此马湖风景区在以后的旅游开发中应突出其旅游资源价值,尤其是观赏特征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景点的规模和组合需要精心打造,积极开发一些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如莼菜基地的参观与种植体验等。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和各类的专题旅游,结合历史神话传说,加大力度打造三国彝族文化特色资源,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创造知名品牌,把马湖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国际化旅游景区。

5.2 加强景点打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景点打造和旅游开发条件的优化是马湖风景区建设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应加强对景区科学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

5.2.1 规整建筑风貌

规整马湖风景区内的整体建筑风貌。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风景建筑和民居;改善风貌不佳或年久失修的建筑;整治对整体环境有影响,需要进行功能置换的建筑;保留现状风貌较好,与环境比较协调的建筑;拆除有碍风景区景观质量的违章建筑[7]。必须严格保护现有的文物类建筑和特色鲜明的乡土建筑,如海龙寺,土司府等。风景区内各类新建筑应服从风景区环境的整体要求,打造小凉山彝族文化特色,尤其是风景区内村落民居、休闲度假建筑和入口区的景观建筑等。应在体量、造型、风格、色彩等方面与四周环境一致,不得破坏原有景观的整体一致性。

5.2.2 进一步恢复名人古迹,打造精品景点

根据马湖的历史传说打造马湖特色文化,加强文化景点的旅游实物感,恢复景点完整度,优化风景组合。如诸葛亮南征故道、点将台等,可结合伟人事迹打造气势恢宏的出征景观。孟获殿四合院尚存正殿、前殿和左右厢房,建筑部分如眺望楼有损坏,在其现状上应修葺建筑,并保持其独特的彝族风情。

5.2.3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评价结果表明,食宿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评价也都较差。因此在未来开发中,马湖风景区还应加强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马湖风景区的情况来看,首先应解决景区外与景区内交通不便的问题,开通从龙湖溶洞一侧到马湖乡的环湖道路旅游观光线,以及龙湖溶洞的观光步道建设。其次应加强治安措施和沿湖防护设施,保证游客旅游安全。

5.3 强化整体旅游形象

马湖的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营销对于马湖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作用。相关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马湖风景区的特色旅游商品,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对马湖风景区旅游业进行产业化的科学开发,使其成为地域经济的增长亮点,使开发和保护形成良好的循环。努力塑造风景区的整体旅游形象,提高旅游者对马湖风景区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地质科普的感知度,打造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既有局部优势又有整体优势的旅游景区。

马湖有着非常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介于其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物质实物资源比较缺乏,在规划中给予了更大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独具个性的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资源对马湖旅游开发规划弥足珍贵,必须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结合游客旅游需求及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才能塑造一个独具魅力的的旅游目的地。

[1]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2]Dagdeviren M,Yuksel I.Developing a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model for behavior-based safety management[J].Information Sciences,2008,178(6):1 717~1 733.

[3]Bozbura F T,Beskese A,Kahraman C.Prioritization of human capital measurement indicators using fuzzy AHP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7,32(4):124~147.

[4]余 敏.层次分析法在旅游资源分析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6):100~102.

[5]鄢志武,柴海燕.旅游资源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景平.山东地质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0,26(4):63~66.

[7]张艳明,吴樟荣,王才福.基于旅游业发展的风景区村落整治及规划研究——以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5 971~15 973.

猜你喜欢

风景区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旅游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
视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怪树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