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保:“全民养老”在加速

2011-04-20

民生周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新农社会保险

□ 本刊记者 潘 阳

社保:“全民养老”在加速

□ 本刊记者 潘 阳

民间呼声

年底同学聚会上,一笔生小孩花销的比较,让淘宝私营店主张心心开始积极关注社会保障制度。原来,一大学同学因为有生育保险,生小孩儿只花了一千多,而不久前跟自己一起开网店的朋友生小孩儿,却全部自掏腰包花了七千有余。社会保险制度设计是否适用于自己这类“灵活就业人员”是张心心当下最关心的。

权威论调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下一步国家将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给予更多的支持。

新时期社会保障被这样定义,即:涉及一个国家总的劳动力生存和发展的制度体系,叫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涉及一个国家总的劳动力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叫社会保障问题。就其实际作用而言,社会保障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社会保障的本质是涉及社会劳动者的保障,是针对所有社会成员生存后顾之忧的保障。

2011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呵护,社会保障逐步实现从普惠性向公平性迈进,公平性会得到增强。保障体系行将进入构建覆盖全民体系的新阶段。

《社会保险法》给“民生”上险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010年10月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解决缴费不足15年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跨地区就业人员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医疗费用即时结算问题、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问题、工伤待遇垫付问题等等”,社会保险法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迈出坚实一步,将使社会保险本应具有的公平社会分配的作用充分发挥。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潘锦棠强调,这既有外部环境制约的因素,也有内部设计的原因。其中,便携性损失、覆盖面狭小、制度碎片化等缺陷,暴露出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的公平性问题。

《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将弥补这三个缺陷,成为深化制度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加速城镇化进程。将促进农民工的农转非、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和定居的历史进程;有利于形成全国劳动力大市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稳定农民工消费预期,为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居住证制度行将全面推行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2010年5月,国务院再次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目前上海、浙江、深圳、成都等多地均已纷纷推行居住证制度。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上百万流动人口,将在计划生育、子女就业、劳动就业、申请驾照等十多个方面享受相关权利。

当然,仅有中小城市及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配套的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城市土地“同地”“同权” “同利”,才能够真正带动中小城市及城镇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分析,中小城镇及城镇户籍制度的开放,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躁冒进。如果大量农民进入到中小城市而就业岗位跟不上,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他们回到农村的路再被堵住了的话,后果将更严重。如果他们的宅基地与承包地没了,那问题就更大了。应防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没收农民的宅基地与承包地,不论达没达到条件,把农民都赶到小城镇去,农民难以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社保又跟不上,这部分人很容易陷入困境。

目前大城市户籍制度背后的福利太厚,如何逐步剥离这些福利,进而解决我国的户籍制度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农保扩大试点范围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2010年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大至23%左右,新农保制度实行普惠与激励相结合,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居民都可以领取由政府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农民个人缴纳的养老金费用截止到2010年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超过1亿人。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农保试点范围将扩大到40%的县,并重点向民族自治地区、贫困地区、陆地边境县、革命老区县倾斜。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分析提议至少透露了如下政策信息:

“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在去年国务院推进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时候,我们提出来的是2020年前实现覆盖。今年说“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全覆盖,意味着它的速度在明显加快。

“完善设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提法是过去一直这么提的。当然我们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完善。但是提到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们首次提出来的。因为从去年农民养老保险试点以后,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在向全民养老保险制度迈进。希望这样一部分没有被三个养老金制度覆盖的人,也能享受到养老保障。这样我们才能在“十二五”期间把城镇的职工居民养老金制度加以完善。

“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只有这个制度实现了全国统筹,劳动者才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并且在流动过程中不会让劳动者的养老金权益受损。我们注意到中央这个建议里面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国统筹,那就是说,这就是一个约束性的指标,就是到2015年之前,必须实现全国统筹,否则就意味着我们的改革任务没有完成。

制图 / 阎瑾

□ 编辑 韩宇明 □ 美编 阎 瑾

趋势2011

基本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表示,2011年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基本思路是积极渐进和缩小差距。要制定基本保障国家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和中央调控力度,实现优先项目和重点内容的全面覆盖和应保尽保,同时要缩小地区间、人群间基本待遇上的差距,积极探索制度整合,为今后的“大一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老:群众社保待遇标准与物价逐步挂钩,养老保险金缴费和发放金额会进一步提高。全国跨省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对流动就业人员一视同仁。

计划生育:中央明确五年内不会开放二胎政策。

工伤、生育保险:

将实现全面覆盖,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外地户籍职工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户改:进一步深化试点,居住证制度行将全面推行。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新农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