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
2011-04-19刘雷雷
刘雷雷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大连市是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境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8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大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水环境的日益恶化,水问题将成为大连市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正确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对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至今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且单项研究在国外较少,大多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涉及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常见的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法[1]、多目标决策分析法[2]、系统动力学方法[3]、主成分分析法等[4]。这些计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足,各有适用范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依据研究区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旨在通过对大连市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趋势的模拟,寻求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最佳方案,采用擅长处理高度非线性、高阶次、多变量、多重反馈及进行中长期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
1 大连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现状
1.1 水资源概况
大连市位于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根据大连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2.70亿m3,折合径流深260.06 mm,地下水资源量为7.27亿m3,境内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水平的1/5。受气候影响,降水时空分布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6~8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70%,容易形成春旱秋涝。地表径流和降水量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河流独流入海,现有水利工程调蓄工程较少,目前大连市地表水的拦截率仅为24.5%,地表径流利用率不高,每年绝大部分的水资源以汛期洪水方式白白流入渤海。
1.2 社会经济现状
大连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 417.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 314.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 789.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7.8%、16.5%、14.6%。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1∶52.4∶4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5% 、55% 和41.5%。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63 198元增加到71 833元。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大连市用水效率明显提高,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为、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这些指标的用水效率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 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建立
2.1 模型的建立
2.1.1 模型设计思路
大连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再加上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已经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短缺。假设大连市城市化水平保持较快速度上升,对应的社会经济也高速发展,而其用水模式保持目前水平,如按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保持目前的下降趋势,生活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保持目前的增加趋势不变等。在这样的前提下,预测大连市未来需水情况,然后与可供水资源量进行比较,得出未来大连市目前用水模式下,是否能承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2.1.2 模型结构及流图分析
结合系统动力学研究问题的主要特点和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将系统边界定在大连市土地面积范围内,对重要用水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后,采用SD专用模型Vensim建立包含生活、经济、环境和资源4个子系统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SD流图。
1)生活子系统
生活需水包括农村、城镇生活需水和环境需水。本文环境用水包括全市绿化用水、
市区及城近郊冲刷道路用水及河湖系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12],生活用水由人口数量、人均生活用水定额确定。主要反馈关系为:
总人口数→+城镇人口→+城镇生活需水量→+生活需水总量→+总需水量→+缺水量→-城市化率→-人口增长→-人口总数
2)经济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需水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需水,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以工业为例,模型通过工业总产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预测工业需水量。主要反馈关系为:
工业需水量→+总需水量→+缺水量→-工业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用水量→+工业需水量
3)水污染子系统
城市污水总量由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组成。污水总量由城市污水排放量与排污系数决定,选取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回用率作为不同的政策输入。主要反馈关系为:
污水回用量→-缺水量→+工业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城市污水排放总量→+污水回用量
4)水资源子系统
水资源量主要包含地表水供水量、地下水供水量、雨水、海水淡化供水量。
2.1.3 模型调试
模型直观检验和运行检验由软件自动完成,以2004年为基准年,模拟步长为1年,将2005~2009年的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相比较进行一致性检验,若误差小于5% ,则认为模型正确,否则对模型进行修改或调整。由表1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历史数据拟合误差均小于5%,表明模型结构合理,能反映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特征,能够模拟实际系统,有较高的可信度。
图1 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SD流图
表1 模型正确性检验结果
2.2 方案设计和结果分析
2.2.1 方案设计
为了比较和探讨未来25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在不同策略下的动态演变过程,本文设计了4种方案。
方案1:现状延续型。即不采取任何措施,保持现有状况不变。方案中各决策变量指标值维持现有发展趋势。
方案2:经济发展型。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把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一度调整到大连市2001~2009年工业产值增长率的最快值23%,把2025年的城市化率提高到85%,其他参数与方案一相同。
方案3:节水型。在方案1的基础上,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抑制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污水处理及回用率,降低居民生活用水量及农田灌溉用水定额,增加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根据预测,2025年工业产值增长率控制在10% ,城市化率提高至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污水处理率提高至100%,污水回用率提高至70%。节水灌溉增长率提高至9%,其他参数指标维持不变。
方案4:协调发展型。综合考虑以上3种方案各自的特点,兼顾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污水处理率、回用率、重复利用率、废水排放系数等均与方案2相同,城市化水平、经济、灌溉面积适度增长。2010年到2015年工业增速为12%,其后保持5%的增速,其他参数指标维持不变。
2.2.2 结果分析
选取模型中的城镇人口、工业总产值、污水排放总量、水资源供需差额4个主要变量进行不同方案的对比。根据不同方案下4个主要变量的模拟结果(表3),比较4种仿真方案,选取可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优化方案。
表2 四种方案下大连市资源承载力
在方案1的模式下,2025年大连市总需水量达到36.93亿 m3,可供水量为17.43亿 m3,水资源供需差额达19.48亿 m3,污水总量为16.42亿 m3,此时水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将严重影响大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污水处理及回用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方案2的模式下,工业总产值增速大于其他3种方案,2025年工业总产值模拟值达到2 2053.36亿元,城市人口达到513.013万,工业总产值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加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急剧增加。由于污水治理投资的限制,2025年大连市总需水量达41.38亿 m3,水资源供需差额达23.94亿 m3,污水总量达19.31亿m3。环境污染严重,大连市的缺水形势更加严峻,水资源承载力更加脆弱,此方案也不可取。
在方案3模式下,减缓工业产值增长速度,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使得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加大,2025年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回用率分别达到100%和80%;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及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的降低,也使得生活需水量及农业需水量大大减少,到2025年大连市总需水量仅为16.89亿 m3,可供水量大于总需水量,水资源盈余0·54亿 m3;污水总量减少至8.34亿 m3,同时工业生产总值到达到7489.23亿元。可见方案3中大连市的水资源基本上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方案4的模式下,按照协调发展原则,不以环境的牺牲换取发展的经济,适当限制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加大污水处理、污水回用的投资力度,在建设节水型城市前提下,努力提高污水利用率。到2025年大连市总需水量为18.74亿 m3,可供水量为18.86亿 m3,缺水量仅0.106亿 m3,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大连市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水现象。虽然方案4与方案3,都可保证大连市到2025年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水问题,但方案4的工业产值可达到8521.08亿元,污水总量仅为7.25亿 m3,表明方案4是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最可行方案。
3 结语与建议
要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使大连市未来可以实现走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建立起以水资源保障为基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核心、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非常规水充分利用为重点的“循环水务”体系。
[1]乔晶,崔兆杰.沿海缺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模式[J].水资源保护,2008,24(3):82 -85.
[2]籍国东,姜兆春,赵丽辉,等.海水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研究,1999,18(2):191 -197.
[3]冯海燕,张昕,李光永,等.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6):106 -110.
[4]大连市水务局,大连市水利建筑设计院.大连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2006.
[5]大连市水务局.大连市水资源公报.2001-2008.
[6]王薇,雷学东,余新晓,等.基于SD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16(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