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综合治疗体会
2011-04-17池新红
池新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儿经治疗后,基本治愈25例,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 脑瘫的大脑损伤随着患儿的生长,受损大脑对全身功能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症状也会越来越重,但如果能在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前早期积极干预,使受损部位大脑的功能通过其他途径得以代偿则可以使患儿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康复训练可让患儿学会和巩固已经学会的技能,预防肌体挛缩变形,防止症状恶化。
【关键词】 小儿脑瘫;综合治疗
作者单位:455133 河南省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小儿脑瘫,是指婴幼儿在大脑未发育成熟之前,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非进行性损害或损伤,造成以中枢性运动及姿势障碍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视觉、听觉、言语、行为、情感障碍及癫痫等的一组综合征候群。脑瘫康复治疗难度大、见效慢,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是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75例患儿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①1周岁以内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的症状;②肌张力异常;③静止或运动时姿势异常。同时具备①和②或③,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2个月~3岁;痉挛型42例,混合型21例,强直型5例,智力低下型3例,共济失调型和手足徐动型各2例。
1.2 治疗方法 促进脑瘫患者的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建立,抑制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运用促进性手技、抑制性手技、掌握关键点及各种叩击性手技对脑瘫患儿的头不稳定、不会翻身、不会坐和爬及不能站和行走进行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发育疗法、药物应用、推拿按摩、矫形支具辅助、手术等;对就诊年龄偏大的患儿强调自己控制运动,避免幅度过大;非紧张性不随意运动的控制主要是维持肢体对称,头控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对长时间治疗功能恢复不理想的患儿,采取自制和指导配制的手段为部分患儿配制矫形器以预防及矫正畸形,并补偿患儿的运动功能,或采用切断部分神经分支、降低肌张力等手术治疗。
1.3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智力与同龄正常儿童接近,语言无障碍,反应能力强,发育顺序基本或达到正常,肢体运动功能对称,异常姿势消失,行走正常;显效: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异常姿势得到控制,出现主动运动,应人能力好,智力有提高;有效:关节活动松解,肌紧张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有进步,有应人能力,智力稍有进步,异常姿势仍在控制中;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75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基本治愈25例,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产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脑瘫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早期诊断脑瘫就显得尤为重要。婴儿早期的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生后6个月内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细胞数目增加不多,主要是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形成和发育,而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如此时进行早期干预可使损伤修复和再生,给予足够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形成,此外生后6个月内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 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尚未固定化,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可预防由于姿势异常和运动异常引发的继发性损害和关节挛缩、肢体变形等。
小儿脑瘫是一组复杂的综合征,往往一个患儿的临床表现是多样性的。单一的治疗方法是有限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应因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效果要比单一疗效高[1]。小儿脑瘫的治疗目的并不是单纯躯体形态功能复原,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脑瘫的主要表现。尽量使患儿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和将来独立生存的能力,应采取综合治疗原则,包括神经发育疗法、药物应用、推拿按摩、矫形支具辅助、手术等。对患儿进行各种体位下的正常姿势和运动训练,如卧位的抬头、身体对称、翻身、坐位平衡、站立等可以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逐步建立和发展正常的运动模式,掌握运动技能[2]。选用最常用上田法、Bobath和Vojta各种运动治疗技术,Vojta姿势诱导疗法,是由西德学者Vojta博士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治疗方法,它是让患儿取一定的出发姿势,对身体的特定部位给予压迫刺激,诱发出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两个移动运动的手技总称。Vojta疗法强调脑可塑性原理的学说。促进脑髓化,促进突触间的传递功能,正反馈回路,空间和时间的强化,肌肉收缩方向的转换。bobath疗法是根据儿童神经发育的规律,采用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促进正常运动发育的手技。我们还对患儿采用了中医按摩的捏、推、拿、弹、拔、叩击法以缓解痉挛的肌肉减轻肌张力,提高肌力。并用点穴法头部取穴为百会、天柱、风池、哑门、大椎等[3]。年龄偏大的患儿强调自己控制运动,避免幅度过大;非紧张性不随意运动的控制主要是维持肢体对称,头控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对长时间治疗功能恢复不理想的患儿,采取自制和指导配制的手段为部分患儿配制矫形器以预防及矫正畸形,并补偿患儿的运动功能,或采用切断部分神经分支、降低肌张力等手术治疗,同时还配以大的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以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4]。
总之,脑瘫的大脑损伤随着患儿的生长,受损大脑对全身功能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症状也会越来越重,但如果能在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前早期积极干预,使受损部位大脑的功能通过其他途径得以代偿则可以使患儿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康复训练可让患儿学会和巩固已经学会的技能,预防肌体挛缩变形,防止症状恶化。
参考文献
[1] 卢庆春.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华夏出版社,2000:13-21.
[2]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3] 史惟.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中国康复,2004,10:772.
[4] 王冀平.小儿脑瘫的综合治疗.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24(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