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种植临床应用观察
2011-04-17欧阳冰李中峰
欧阳冰 李中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即刻种植适应证的选择、操作要点及失败原因分析。方法 应用ITI种植体及CDIC种植体即刻种植42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60枚,ITI种植体20枚,CDIC种植体40枚,术后三到四月种植体冠部修复。检查种植体松动度,X线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及牙龈外形,评价临床成功率及美学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2~5年60枚种植体中,2枚术后2周内感染松动,拔除。1枚3个月复诊时未达到骨结合,拔除。其余57枚种植体无松动,达到骨结合,成功率达到95%。结论 即刻种植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同样与延期种植一样达满意的临床成功率及远期效果。
【关键词】 即刻种植;适应证
作者单位:473013 河南省南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即刻种植是近年来口腔种植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项新技术,其最大优点是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即刻种植是在患者患牙拔除同期植入人工种植体,拔牙创愈合与种植体骨结合同期进行,共三个月时间即可行种植冠修复,能及早的恢复患者发音咀嚼及美观功能,减少牙槽骨、牙龈软组织吸收,牙龈外形更自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口外科门诊选择要求拔牙同期植入种植体患者42例,共60枚种植体。男20例,女22例。前牙、前磨牙、单根牙46颗,磨牙14颗。外伤引起冠折、根折不能保留修复者35颗,残根残冠25颗。年龄18~50岁。术前常规口腔检查,X线片检查。
1.2 即刻种植手术患者选择[1] ①正常前或单根牙外伤,冠根折无法保留者;②龋病造成残根、残冠不能保留,根部无急性炎症及瘘管;③恒牙先天性缺失,乳牙滞留者;④根尖肉芽肿患者,根尖周病变局限者;⑤以上患者牙槽嵴丰满,根尖部均有足够骨质支持种植体;⑥牙槽嵴与上颌窦、下颌管距离充分。
1.3 器械与材料 瑞士产种植机、ITI种植器械、种植体4.1×12、华西产CDIC种植器械及种植体(SCTⅡ3813、4413、4813)均采用两段式种植体。
1.4 手术方法 麻醉采用盐酸甲哌卡因唇舌侧浸润麻醉。患者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法,薄刃窄挺,尽量用钳拔除。完整拔除患牙时避免减少唇舌侧牙槽嵴骨骨折或缺损,减少骨损伤。拔牙创用刮匙刮出残留于拔牙窝的牙周膜、牙体碎片、炎性肉芽组织。
测量牙槽窝宽度深度弯曲度,用球钻在牙槽窝内定位,注意前牙区唇侧骨凹陷区,保证种植体植入正常骨质内的前提下兼顾种植体倾斜度以利冠修复,必要时应用角度基台,先锋钻扩孔,裂钻逐级扩孔。骨质疏松者先用先锋钻扩孔后,再用骨挤压器逐级挤压,增加骨密度。根部扩孔预备深度应在0.3~0.5 cm以上。
植入种植体长度选择尽量长,常用ITI4.1×12、CDIC、SCTⅡ3813、4413、4813。种植体植入时种植体领口边缘一般在龈下2~3 mm,或者于牙槽嵴骨质唇舌侧平齐。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缺损植入钻孔时收集的骨碎屑。特别注意植入种植体需要有很好的初期稳定性[2],避免咬合力干扰,一般采用内置式愈合帽。对于个别无法预估骨缺损程度,唇侧骨凹陷严重者采用黏膜切开翻瓣法,切开者严密拉拢缝合,术后7~10 d拆线,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含漱剂含漱,常规应用消炎止痛药物3~5 d,软食流食2周,避免烟酒刺激,3个月内避免种植体受力。
1.5 种植临床成功标准 种植体无松动,无疼痛和感觉异常,无种植体周围炎,X线显示种植体骨结合;失败:为种植体松动脱落,经常疼痛不适,用轻微旋转力即可旋动种植体,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出现明显透射区。
2 结果
随访观察42例患者60枚即刻种植体,3~6个月复诊检查,其中2枚在两周内松动,疼痛不适复诊,拔除。1枚在3个月复诊时检查种植体Ⅰ度松动,未骨结合,拔除。共3枚失败,其余57枚种植体稳固无叩痛,X线显示骨结合良好,牙槽骨牙龈无明显萎缩,外形美观,再换牙龈愈合基台,牙龈成型2周取模制作牙冠修复,随访2~5年即刻种植病例成功率为95%。
3 讨论
即刻种植应严格选择适应证,采用微创拔牙法,尽量减少牙槽峭骨缺损,完整彻底刮除根尖部肉芽组织,且根尖部有足够牙槽骨质,保证种植体植入的初期稳固性,种植体袖口部位位于龈下2~3 mm或者于牙槽嵴骨质平齐,尽量用足够长的种植体植入,术后预防感染及避免种植体骨结合期间受力微动。对失败病例回顾分析,一例患者右上5残根因上颌窦原因,根部无足够骨质,牙拔除后根部钻孔深度小于0.3 cm,种植体植入后初期稳定性差导致一周复诊时种植体松动,拔除。一病例左下4断根,拔除后即刻种植,初期稳定尚好。术后因烟酒刺激,不能有效保持口腔清洁,十天复诊时种植体松动拔除。另一例患者右下4残根,即刻种植采用穿龈愈合,加至咬牙合较低,一个月复诊时种植体松动,询问病史该种植体有咬硬物史。
参考文献
[1] 宿玉成.现代口腔种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225.
[2]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