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塑空间的深度

2011-04-17曾岳四川美术学院byZengYue

雕塑 2011年6期
关键词:黄桷雕塑景观

■ 曾岳 (四川美术学院) by Zeng Yue

空间本是一个物理概念,在雕塑的语境下其深度却有“非物质”特性的价值,因而在这里的关注点绝非空间某个轴长或纵深关系,探究也不仅停留在增加空间某种曲折性上。尤其是物质社会,一方面物质的潜力已有极大发现,而与之对应的“非物质”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应该有待深度发掘。

我们知道:空间的意义在于间,即隔断、限定的形式。空间主要是通过围合、分隔和划分被定义的。空间因为深度而存在。深度,其有效性在于纵深的展开。形态上,折叠即可以点、线、面、体等丰富的抽象限定元素生成深度空间。而通过折叠方式的空间结构划分,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时间与空间感的体验。

空间感是一种受时间因素影响的人对空间的感觉。空间感的本质是实体向周围的扩张,这种扩张在空间中形成一种被人感知的能量,即空间的“场所效应”。进起形成了视觉的延伸空间、想象空间等虚空间。空间因实体的出场而呈现。实体的大小、形状、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空间力场的强弱,但是最重要的是空间中实体对空间的围合与分割程度。

而雕塑空间的“空”,举词即赋予形体。对应形体语汇,空间是更为重要造型语汇:形、张力、意义、包容、穿越、生成艺术事件等。雕塑家分割空间,在视野中构成形色质媒的“场”。广袤空间,时间无限流逝。空间给时间以形色、质感等形态,时间赋予空间意义、阅历等内容。时间为空间的刻度,事件成为时间的标注。

空间的深度以时间来延续,而时间属于分享者。空间建构中,不断延长时间在空间中的感觉,传统雕塑的做法是以情节、背景展开观者的想象空间。而现代雕塑发现了空间话语的能量,继而以可品读的形体韵致或空间张力或质感铺成时光徜徉的通道,人以身体为尺度,体量空间感的奇妙变化。

现在我们正尝试一种折叠时空的方式:将形色质媒、声光影像折叠成新的雕塑景观“场维”,由多媒质叠现空间丰富的精神内涵。景观——时间以“场”的方式聚合的空间,用分享者的时间换取折叠空间的深度体验。连贯的身体带动视线的空间巡游,形成心灵深度介入雕塑的强大信息场域。

通过折叠,使多媒质在雕塑整体形的观念下生成多次元层次的景观内容。这本身就超越了雕塑的象征与叙事层面,突出景观质媒和“事件”的关联。媒介的中间介质的特性,既要促进交流在发生,却不能属于交流的任何一方。折叠,甚至是揉合在一起的多元媒介空间,也能完成快捷交互的空间综合重构。

这个质媒极大丰富时代,有足够条件尝试让人们在科技文明进步的层面上体验到人与自然真切的对话。打开雕塑形体,让阳光与环境驻进雕塑中,由以往雕塑驻在环境中反转为环境驻在雕塑体内。将环境贴实在雕塑起伏的内壁,植入实时更新的新媒体艺术,让流转的时光得以独特显现。将景观的节点做成时空折叠的雕塑,由对雕塑环绕的视觉体验,扩展为环绕、穿越的视觉体验。塑造内在的艺术境遇——敞开的景观雕塑,以形、色、声、光来雕琢在空间中难忘的时间刻度。

在这个充满碎片、稍纵即逝的数码时代,开放、弹性、生长、动态的折叠空间才能聚合人群并赋予活力。多次折叠出来的节点,如同“皱褶”的形态,是多层次、多媒质空间的构成。其富于延展的可塑性,易于生成极大的空间容量,可以展开多重的想象空间。而个人置身这样的深度空间,极易融合到群体参与的交互整体性中。今天这个信息社会,信息已非单一线性关系,处处可见错综复杂的通道交织,交互性需要平等、及时。以折叠时空是一种值得在公共空间中尝试的与受众交互信息的方式。

“公共空间”不仅是具有三维量度、公共所属的空间,更是一种可以引发感触并交由人们平等分享的空间。由感性的艺术家来提交某种揭示多元经验的空间作品,需要凝聚着大众的却恰恰相反,出场者是参与者自己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空间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空间里,面对我们所设定的多种凝聚记忆的形象元素,不同社会生活经验的艺术家能找到共同的生活感受——无论是对黄桷坪的记忆还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而,上升为一种对川美的价值认定。

川美由空气污浊的老工业区迁至空气清新的原生态农区,“呼吸吧”便如其名,“吧”既是设立的一个休闲场所、一个艺术沙龙,又是一个强调“呼吸”的语气助词:通过“呼吸”自在吐纳的生存感受,能够释放出人在生活节奏下的种种精神压力和抑郁。给出川美乃至整个重庆大学城以“呼吸”新鲜“空气”的“窗口”,分享自由思想与活力。让川美甚至是大学城的所有学生可以在这个奇特的艺术空间里,参与各种各样的空间和角色的当下记忆。使交流容易发生的空间一定非同寻常。在那里,因为与艺术相遇,一定能改变了公众知性的深度。

2004年开始,四川美院从黄桷坪街上整体迁出,意味着自己即将在一片崭新的土地上开始新的文脉生命。但是,这种新旧地域的空间骤然转换将会凝滞学生、老师以及美院精神生命的某种延续。时间之矢的无限前进告诉我们历史事件并非无中生有的突然出现,而总是有着前后相继的传承关系。黄桷坪街区低矮的老茶馆、入云的大烟囱,漫漫江水以及重重铁轨等印记早已渗透进艺术家的血液,成为艺术生命中的一部分,永远无法令川美人从记忆中磨灭。

因此,我们就有机会尝试建立这样一种衔接点:通过折叠记忆的空间,触动一系列艺术事件来为美院在新的地域来承载自身的记忆和以往的精神生命,从而为美院继续建构自身的形上世界提供延绵不竭的文化和精神底蕴。集合川美景观雕塑专业中雕塑、建筑、园林设计的力量,以“呼吸吧”为景观造型的命题,设计了一件关于我们黄桷坪的集体记忆的公共艺术品。

以折叠的方式,它能创建一个存储、交互记忆的空间深度。在以往的主体性雕塑或者环境艺术里,只存在艺术家自己的话语和主题。而“呼吸吧”这个艺术空间扮演,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来贴近大地和自然,感受人与世界的那份原初存在。

“呼吸吧”将景观放置于雕塑腹中的做法,本质上是对传统环境雕塑范式的一种颠覆。它破除了景观和雕塑截然二分的认识,以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一个与他人可以自由交流的公共空间。参照当代雕塑艺术的探索最新成果,敞开的雕塑——“呼吸吧”,在这里,雕塑艺术将不再只是做就一个空间的物件,更是在不断促成和凝练新的艺术事件,惯常经验的每个人在这个空间中都能获得全新体验。在创作这样的空间艺术过程中,材料、构成,影像、装置,时光、空间被折叠成一个景观整体。这样,在都市的公共空间里,于雕塑中拓垦景观,我们可以找到扎根的土地。

现代雕塑已经打开了空间和场域建构的历史,与空间设计相关的学科纷纷借题而为,以户外活动空间为对象,将造型与植物、材料与媒质迅速链接起来,辟为炙热的艺术景观。而公共艺术,交流就是力量。折叠传统雕塑的形体、空间、材料语言和新媒体,让雕塑艺术介入信息大空间,并重塑艺术的空间深度。

猜你喜欢

黄桷雕塑景观
巨型雕塑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我的破烂雕塑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写实雕塑
最熟悉的陌生者
94岁“黄桷兰婆婆”收到百元假钞直接烧掉
重庆黄桷坪长江大桥选址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