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擎:牵引传统产业华丽转身——大足县“十一五”科技工作回眸
2011-04-17重庆市大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文|重庆市大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大足是闻名中国西部的五金之都和传统农业大县,具有千年历史的小五金产品和富足的粮食,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由于“老大粗黑”、产量不高、质量不优等问题,陷入痛失市场、增收困难的窘境。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大足五金科技城、全球首条大功率跟踪式太阳能LED路灯、五金产业振兴计划、湿地植物专家大院、超级稻示范、双季花生栽培……“十一五”期间,大足县一批重要科技政策、高科技项目、自主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创新型大足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政策措施:科技渗入产业的“导向器”
改革开放以来,大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日益成为发展中的“短板”。
“请市科委一抓到底,帮助大足刀具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赢得更大市场,获取更多利益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2006年7月20日,时任重庆市市长的王鸿举针对大足五金发展中的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自此,大足拉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依靠科技提升传统产业的大幕。
2006年9月18日,重庆市科委、大足县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大足五金产业振兴计划》。此后两年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连续印发了《关于促进大足五金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关于抓实部市共建大足五金科技城的会议纪要》,开启了市政府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先河。
为了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打通大足传统产业发展进程中科技“瓶颈”问题,县委、县政府随之出台或修订了《大足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大足县知识产权强县实施方案》、《关于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大足县专利资助办法》、《大足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评选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办法与意见。
科技主管部门迅速跟进,配套出台了《大足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大足县鼓励科技创新实施办法》、《大足县科技富民强县资金管理办法》、《大足县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足县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为科技与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年实施,争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大足五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资金达到2237万元,县政府投入科技发展“三项费”5700万元,对太阳能、农业、五金、知识产权、科普宣传、软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重点支持。
五年实施,“科技三下乡”、“科技赶场”、“十百千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专家大院”、科普大讲堂、大足科技网、大足五金网、《大足科技》杂志等科普宣传载体风云迭起。县科委连年荣获全市科技宣传先进集体,《科技大篷车进村,“土专家”当教练》等2件新闻作品获得全市科技好新闻奖,《千年大足五金有了首项国家专利》等3件新闻作品评为全市知识产权好新闻奖。
科技平台:破解关键难题的“绿色通道”
“过去采用煤炉淬火报废率高、硬度不稳、表面不平,成为大足刀具的‘通病’。如今有了热处理中心,淬火、回火、退火‘一枪下马’,成本虽然相差无几,但性能却大大提高。”这是2007年年初由政府引导、业主投资建成的大足五金首个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了刀具、工具行业资金不足、单个企业想干又难办的共性技术难题。
这五年,市县联手,多部门参与,投资3000万元,成功建成了大足五金创新服务中心、五金电子商务平台、五金热处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改造提升大足五金产业提供了技术来源和物质载体。被认定为“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大足五金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共性技术、信息、文化研究、行业技术、展示、专家团队和示范基地建设等服务。
这五年,县政府、县科委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等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谋求县域经济新发展。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涂铭旌院士为首席专家的专家队伍,李远睿、丁培道、张家骅、陈瑞森等10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开辟了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题的“绿色通道”。
这五年,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开展的“高性价比刀具新材料开发及在大足龙水小五金行业应用及推广”研究获得成功,与大足县富通铸钢公司达成成果转让生产协议,形成大足五金产品稳定的材料货源。
这五年来,引进的可控气温调质、高温滚筒式热处理生产线,解决了龙水传统热处理工艺用煤火烧、电锤砸,刀身容易变形,还要两次加热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刀具性能,其硬度、锋利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五年,还请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的专家、教授,提供技术咨询、产品设计、项目策划与包装等服务。与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协议,依托重庆高校工业设计方面的技术力量和专业化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为大足企业提供产品造型、商品包装、企业标识设计等服务。
这五年,五金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五金文化、五金资讯、五金企业、商务中心、行业标准、价格行情、在线求购等内容,为大足五金企业提供信息、产品发布等服务,为大足五金走向全国、冲向世界搭建起重要桥梁。
这五年,市质监局在龙水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重庆市五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方位为大足五金提供试验、检验分析和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减轻了业主过去到重庆、永川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县、市质监部门合作,以大足五金为基础制发了《菜刀》、《钢锹》、《民用剪刀》、《手板锯》、《弹子挂锁》5个市级地方行业标准。
这五年,占地3万平方米的中国大足五金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大足五金博物馆成功建成,完美地展示了大足五金的形象和发展历程,知名度、美誉度在中国大地冉冉升起。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推动大足五金产业呈现“速度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生产企业已发展到670个,增加了168个,其中规模以上五金企业160个,增加了125个;实现五金产业总产值110亿元,比2006年(47亿元)增长134%,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实现利税6亿元,比2006年(3.7亿元)增长62.2%。
产业升级:科技与经济完美“结晶”
大足是闻名中国西部的五金之都和传统农业大县,具有千年历史的小五金产品和富足的粮食,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由于“老大粗黑”、产量不高、质量不优等问题,陷入痛失市场、增收困难的窘境。
“十一五”开局之时,大足县与市科委、高等院校合作,以科技为先导助推传统产业振兴行动,五年打拼,构建出“技术(孵化)+品牌+特色+人才”的复兴体系,找准了科技与产业的完美结合点。
这五年,专家团队与产业结合。《典型厨用切刀剖析及其热处理工艺探讨》、《日本精益模式》、《中小企业融资、借贷及风险投资》、《企业商标与广告谋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专利知识与应用》等20余堂培训课和农业“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等,唤醒了传统生产意识的觉醒。大足五金商会、五金商会刀剪分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五金科技园、表面集中处理加工中心、优质粮油基地;物流集团、刀具集团、米业集团等应运而生。近100名大学生加入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企业管理、会计、外贸出口等岗位。
这五年,产品与科技结合。《面向金属制品(手板锯)行业的高效低成本金属改性技术》、《高性能刀具新材料开发及应用》、《超高产优质稻示范试验》、《双季花生高产创建》等,近2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刀具研发设计中心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新建锻打抗菌不锈钢刀具生产线》、《鑫荣达刀具技改生产线建设》等近40个项目获得重庆市新型工业化、中小企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金额逾3000万元。引进了新设备、新工艺,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
这五年,创新观念不断引入。两届大足五金国际博览会、五金科技论坛等,引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中国日用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马宝东、中国刀具大哥大阳江十八子集团老总李辉等前来传经送宝,业主创新理念不断提升。广交会、德国科隆五金博览会、越南河内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销盛会,大足五金产品的身影随处可见。自营出口成为拓展大市场的新亮点。
这五年,五金品牌豁然崛起。“金忠”、“神针”、“翔锋”、“为民”、“邓家刀”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鑫荣达不锈钢刀具”、“抗菌菜刀”等5个产品被评为重庆市知名产品,“DZ牌”管件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玛钢管件知名品牌”。
这五年,大足农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超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综合技术等,传统种植模式依靠科技得到提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8万吨,平均亩产达到429.25公斤。主要粮油品种的优质率达70%以上,商品率达7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1个,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食品1个。宝顶牌冬菜、石魂牌冬菜被成功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大足黑山羊成功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研发创新:传统产业盛开出科技之花
“采用传统锻打工艺每人一天最多只生产20把刀,采用磨削工艺最多可达到500把左右。” 2009年10月,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潜心多年研发的《锻打不锈钢刀磨削工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工艺找到了将传统的手工磨削提升为机械化打磨,减少了传统的繁琐工艺,提高了规模效能,效率比传统高出10~15倍。其技术目前在中国锻打工艺生产中绝无仅有,国外也极为罕见。
这五年,大足人自主创新捷报频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1项,外观专利授权204项。内置滚筒式防摔、防划痕钢卷尺、锻打夹层菜刀等15个产品列入重庆市重点新产品计划,研发的“ZStrack-U1型太阳能户用聚光光伏(CPV)发电系统”、“大功率跟踪式太阳能LED路灯KINGSUN KS-8338”和“ZStrack-FS120平板跟踪光伏发电机”和“防盗新球阀管鞍”等四个新产品通过2010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实现了大足县高新技术产品零的突破。
这五年,项目申报成果丰硕。“跟踪式太阳能高效集成电源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大足五金产业振兴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及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大足五金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大足五金热处理中心建设》、《大足刀具深冷处理技术研究及系列新产品开发》、《大足五金研发平台建设》、《大足五金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二期)》等10个项目列入市级科技项目。
这五年,农业新技术应用引起关注。承担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获得稻谷平均亩产618.9公斤, 其中千亩核心片平均亩产658.6公斤,百亩攻关片平均亩产708.5公斤。万亩示范片、千亩核心片、百亩攻关片比临近非示范片分别增产25.7%、33.8%、43.9%的好成绩,赢得了市农委专家组的好评。双季花生栽培以两季平均亩产1103.87公斤,亩获纯利4500元以上的好成绩,得到市农委和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过去五年,自主创新与新技术引进,昭示大足人依靠科技进步,锐意进取的“开山化石”精神,科技事业长足发展。2009年,国家科技部命名大足县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协会、农业部信息中心命名大足县“2009年度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先地区”。连续四年荣获重庆市科技工作先进区县、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科技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粮食生产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生猪生产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邮桥香米”首次获全国稻博会金奖,成为重庆市首个获得该项桂冠的大米品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崇尚文明、崇尚科技的大足人,正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满怀豪情迎接“十二五”科技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