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三农”议题进行时

2011-04-17董俊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三农粮食农民

文|本刊特约记者 董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直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亦呼吁再三,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仓廪实、民心安,面对粮食安全这道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我们只有认真准备,积极应对,方能让农民的“粮袋子”更满,“钱袋子”更鼓,“菜篮子”更丰富。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农村稳则社会稳。”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国内自然灾害多发、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农田水利建设亟待加强等挑战,农业的基础地位能否得到巩固?强农惠农的政策怎样落实?农村经济形势会如何发展?让我们一同将目光转向2011年全国“两会”,看看两会代表和委员对“三农”问题中出现的新情况给予了怎样的关注和建议。

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在重视保持耕地数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提高耕地质量。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加之土地污染的情况存在,保护好耕地不受污染、少受污染,才能产出安全的粮食。

粮价飙升:粮食安全备受关注

近两年来,灾害性天气席卷全球,国际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国际粮价已经飙升29%,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各大机构纷纷提出预警,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新一轮粮食危机深感担忧。

尤其是2010年10月以来,持续数月、影响中国北方多省份的旱情加剧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担忧,这样一个长期而紧迫的问题被呈现在了今年全国“两会”的议事桌上。新的五年,如何确保粮食安全?代表委员们纷纷热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直言,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亦呼吁再三,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仓廪实、民心安”,面对粮食安全这道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我们只有认真准备,积极应对,方能让农民的“粮袋子”更满,“钱袋子”更鼓,“菜篮子”更丰富。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稳定粮食面临气候变化异常、生产成本上升和流通环节出现囤积炒作等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对于北方小麦产区的旱情,一段时间以来对中国粮食生产会有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抗旱力度,为八个受灾省拨付了129亿元资金,情况已经有所缓解。

全国政协委员、水稻育种专家、辽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雷认为,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粮食虽连续7年实现丰收,然而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仍将持续。人为的土地污染、耕地面积减少、建设侵占耕地等社会因素和洪涝灾害、地震、冰冻灾害等自然因素都将影响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区委书记盛亚飞说,确保耕地面积是农业稳步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在重视保持耕地数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提高耕地质量。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加之土地污染的情况存在,保护好耕地不受污染、少受污染,才能产出安全的粮食。

在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看来,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占用土地,水资源越来越紧张。从供给看,生产粮食的基础越来越脆弱,包括大量的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出来了,现在留在农村的都是岁数大的,60岁以上的或者是儿童,所以供应粮食的基础比较脆弱。

从需求看,原来很多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转移出来以后成了消费者。从整个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我们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吃的肉蛋奶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的粮食来转化肉蛋奶,这就要消费更多的粮食。

今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也采取了很多办法。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同时针对劳动力大量转移出来,最近这几年农业机械化、农机补贴已经几百个亿了,农机补贴发展得非常快,利用农业机械化来替代劳动力,弥补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趋势。另外还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是今年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能够建立高产稳产田,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利用科技提高单产。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但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绿豆等杂粮供求也出现偏紧的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称粮食生产连续4年都在万亿斤以上,这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一个高水平,这使得我们对今后粮食生产安全有基本的信心。对农民来说,影响种粮积极性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粮食价格,种粮不吃亏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保证。当然,粮食价格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粮食价格上去后,对困难职工和居民的生活要有相关措施予以保证。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按市场价值看,目前国内粮价确实仍较低,粮价的渐进式上涨有利于理顺价格关系,既不能控制太死,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控制物价两方面的利益中寻求平衡。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对玉米深加工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国保障粮食安全,要控制玉米以及淀粉等粮食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节约用地,保障18亿亩以上的耕地以及16亿亩以上的粮田种植面积。

包克辛说,世界的粮价指数已经超过了2008年粮食危机的最高点,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库存是充足的。现在玉米价格大涨,建议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压缩玉米深加工。玉米的作用在中国首先是要保饲料、保肉禽蛋的生产。其次,应该限制淀粉、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的出口,下一步建议逐步减少除供应港、澳之外的肉禽蛋的出口。包克辛表示,出口这些产品就等于出口粮食,就是出口国内紧缺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同时等于用我们巨额的农业补贴去补贴外国的消费者,这样做也有利于减少贸易差。另外,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节约用地,要保障18亿亩以上的耕地、16亿亩以上的粮田种植面积。

现代农业: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

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近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一大特色就是将现代农业从整个产业体系中独立出来,另辟一章并将之放在其他产业规划之前,足见中央对农业的重视。

两会期间,广西人大代表潘启勇指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聚焦“三农”工作,要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钱粮双增”的目标,只有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步伐,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代表认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规模农业和园区农业,一方面在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普及和土地规模化经营方面创造稳产、增产的现实条件,另一方面深挖包括农产品加工在内的各个农业产业链链条,形成高经济附加值的产业链,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更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他表示,不实现农业科技机械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只是一句空话。“现在中国的大豆、玉米和茶叶,都被发达国家倾销,已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农业的发展。”因此,俞学文强调,科技体制和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已迫在眉睫,“要真正加快实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增强科技创新的水平。”

俞学文建议,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扶持的政策力度。同时,加大鼓励农地在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实现经营权的长期转移,使耕地逐渐向农田大户集中,弥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民主党派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纷纷建言献策。九三学社在《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中提议,我国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比如,加强土地管理,探索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农工党则把焦点放在了现代农业的资金问题上。他们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议》中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增加政府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以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牵引力。

民盟中央《关于发展循环农业产业的提案》则建议,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依托科技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及企业的循环农业意识。

此外,致公党中央还提交了《关于建设我国重要农业生物基因资源共享平台的提案》,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提案》,民革中央则将注意力放在现代农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种业领域,提交了《关于大力加快中国种业发展的建议》。

农村金融:为现代农业“输血”

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中,农村金融应该扮演好何种角色?这个问题成了今年两会金融界代表委员们争相讨论的议题。

“农业现代化必将引发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场新革命,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制度的重大变化。这既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又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农村金融必须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这一历史主题,明确目标方向和改革路径,充分满足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杨子强认为,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必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这又必须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财政资金等的引导作用。另外,“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做大做强我国种子产业,打破国外种子垄断。

同时,他还表示,农业优化资源配置必然要涉及财产权利关系的变革。这也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政策空间。金融机构应充分研究和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养殖水面使用权、农村住房抵押、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同时,围绕担保抵押难这一制约农户和小企业贷款的关键,以拓宽抵押标的物范围为重点发展新的金融产品,支持农村更多的资源转化为价值,进而促进财产权利流转和变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说,这说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坎上,使农业市场主体欢心鼓舞,可以说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

如何继续发挥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河南团计承江代表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小额贷款的监督管理;二是国家出台政策对民间借贷问题进行规范;三是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四是完善农村金融扶持体系;五是加强金融监管体制建设,建立统一监管的协调体制。

辽宁团毛丰美代表建议:要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力度,同时把每年财政收入中的新增部分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实现农村富裕劳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对农民贷款利率高出平均利率的部分实施补贴。

安徽团陈树龙代表建议,“十二五”期间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一,应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是为了搞基础设施建设或征地拆迁,有的属正常举债。对举债过多、成本过高的,要建立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制度和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在体制外循环,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第二,应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对中西部地区区域性银行特别是农村银行等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贷款规模,引导支持中西部地区成立非银行的法人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农民享受到的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这一受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意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要现代化,农民必须首先现代化。”杨子强说,金融机构也应积极支持农村文化大院、图书馆、网络教室、农民夜校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民学习金融、经济、生产经营技术等知识提供条件,推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民财富增长和观念提升产生的新需求,积极在农村发展理财、银行卡、消费信贷、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

农民增收:“两会”不变的焦点

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保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给的需要,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根本的措施在于通过农业的现代化让农村的劳动力更多、更快地转移到二、三产业。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张建华在谈到农民增收情况时,则把注意力放在了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营将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重点建设‘四大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长期处于“三农”建设第一线的湖南省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代表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现在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是技术推广和技术应用问题,对种蔬菜、种水果等高效益农业的技术辅导就不够完善”。他说,国家对发展产业的农民应给予贴息贷款的扶持,根据产业的周期进行收贷,利息由政府补贴。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储藏、收购,种植业、养殖业等都应该给予资金扶持。“农民形成一个产业,需要几年的时间,一般都在三年以上,而农民用泪水和汗水浇灌的产业,很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去年的柑橘事件,果农卖橘子的钱连工钱都付不起。农民的损失谁来埋单?”向平华代表建议,要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市长缪瑞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便是农民增收问题。过去的一年,宿迁农民收入增幅位居江苏第一。他们提出的五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思路和举措,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我们按照‘立足发展抓增收、搞活流通谋增收、就业创业促增收、科技创新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全力筑牢产业富农、龙头壮农、营销活农、科技兴农、创业强农等五大平台,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主渠道,推动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缪瑞林深有体会地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瓶颈约束。具体地说,要有效破解五个‘从哪里来’的难题。”他说,首先要破解“钱从哪里来”。近年来,宿迁以农业招商为突破口,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2010年全市三县二区本级财政共投入高效农业资金2.66亿元,同比增长30.7%。“人才从哪里来”,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致富农民的一大难题。宿迁制定政策,鼓励农村科技人员兼职创办高效农业项目;建立“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的带动模式,鼓励基层农村干部率先做种、养、加、销的尖兵,收到明显效果。为了解决“农民在规模经营中的利益从哪里来”的问题,确定土地租赁流转远远高出省定苏北片指导价的基准价,并根据经营项目盈利水平和物价上涨情况分年段确定增长幅度,确保农民不吃亏,多有利。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累计流转土地287.9万亩,农户人均从中获益140元。以市场开拓为主抓手,破解“销售渠道从哪里来”,以创新考核机制为指挥棒,破解“积极性从哪里来”等思路和做法,在实践中,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三农粮食农民
珍惜粮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