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管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以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例

2011-04-17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蒋丹平王敬华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广东省资金

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蒋丹平 王敬华

转化资金在支持重点领域上,应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地方科技需求的基础上,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紧密结合,突出重点,有计划、分类别、分步骤地开展实施。

广东湛江经济作物试验场的工人们正忙于采摘及装运火龙果。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广东省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带动和引导了大量社会资金向农业的投入,加速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升级、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迅速壮大,竞争力快速提升,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化资金项目实施效果

转化资金鼓励科技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实施项目,转化主体逐步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向科技企业为主、产学研有机结合转变。如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2001~2010年,广东省共有116个项目获得转化资金立项支持,资助金额7220万元。项目主要分布在种、养、加领域,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5领域的项目占71%。从承担单位的性质来看,涉农高等院校和涉农科研院所承担的项目有71个,农业科技企业承担的项目有45个。绝大多数项目都能按合同计划进行,相当部分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执行情况良好。

——促进了广东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转化资金扶持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了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据2001~2007年度项目的验收情况及2008年度项目的监理情况统计,项目执行期内,累计培养人才310人;获得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开发动植物新品种145个,开发新产品182个,开发新设备542台,开发新技术123项;新建中试生产线60条、新建生产线176条。

——促进了科研单位和涉农企业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转化资金鼓励科技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实施项目,转化主体逐步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向科技企业为主、产学研有机结合转变。如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其中包括生物药品研究与产业化、畜禽疾病防控技术、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技术人员培训、客户技术咨询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转化资金的资助,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得一大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项目执行期内,累计实现收入42亿元,培训农民达11万多人,带动农民44.6万多人。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农产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及控制技术的应用”项目,建立了生物发光微生物数量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并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通过技术和产品的标准化,成功将项目研制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高效环保消毒剂、清洗剂以及水质快速检测试剂盒等三大系列产品推广到全国3000多家用户。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通过实施转化项目获得新产品、新技术,转让费超过1亿元。

——促进了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转化资金的资助下,广东省承担转化资金项目的农业科技企业管理更加规范。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的科技队伍建设,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推动了企业快速的发展壮大。如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等已成为相关行业的龙头,部分企业正筹划上市。

——对资金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充分显现。

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地方政府、涉农科技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带动了地方财政、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的增加。据统计,转化资金资助金额与带动的资金投入的比率为1∶8.8,带动和引导作用十分显著。转化资金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果转化的资金压力。

项目的监督管理经验

一是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广东省科技主管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等,对实施中的国家转化资金项目进行包括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实施情况、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的检查,全面掌握项目的实际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承担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其原因,督促并协助承担单位矫正、解决。广东省财政管理部门,就项目款项的拨付、资金的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在保证资金及时下拨的同时,严格政府资金使用的监管,保障财政资金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做到专款专用。

二是委托第三方监理。委托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咨询服务方面的工作,并协助省科技厅做好转化资金项目的受理和形式审查、项目监理和验收工作。从引入第三方协助项目管理到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监理的做法,对提高项目监管的公正性,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是加强宣传和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广东金科信息网、广东省科技厅网站、广东技术创新基金网站和相关报刊等渠道对转化资金的政策规定、管理程序、作用意义及优秀项目案例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提高了转化资金的关注度,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问题及认识

广东省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技术、财力和人才优势,以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和农业农村信息化等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转化资金项目总体实施较好,但也存在项目过度集中在省城周边、企业自主创新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转化资金过程管理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十二五”战略研究和规划制定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明确地方科技需求。转化资金在支持重点领域上,应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地方科技需求的基础上,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紧密结合,突出重点,有计划、分类别、分步骤地开展实施。如广东省明确了“十二五”将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生物和生态安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禽畜、水产等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加工增值等相关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转化资金可在以上领域对其进行重点支持。

二是加强东西部地区的对接和技术的转化转移。东部地区现代农业的高技术成果丰富、聚集度高,西部地区传统农业产业比重较大,且生态脆弱。应鼓励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持续不断地向西部转化和转移,充分利用东部地区人才、技术和西部地区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对东西部地区合作开展的项目进行优先支持。特别是在东西部地区已建立的对口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转移。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成果转化项目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积极促进东西部地区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与合作,扩展项目对接与合作。

三是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区域创新中心等为依托,探索建立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开展重大农业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成果集成示范,为企业、园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其科技吸纳能力和开发水平。将基地建设成集人才培训、新品种试验示范、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可优先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粮食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带等地建立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以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是对优秀项目进行滚动支持。与工业项目不同,农业科技项目往往见效慢、周期长。优秀项目滚动支持能产生效益倍增的效果。对于一些转化前景广阔、具有延续性、阶段性、转化应用价值的项目以及涉及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项目,可建立项目滚动支持机制,由地方推荐、科技部审核批准后,对项目进行结转,不需重复申报,继续给予滚动支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另可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实施效果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奖励其开展相关项目的后续转化和推广工作。

五是完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政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依然薄弱,与研发投入相比,转化投入仍然不足。根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科技支撑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入,同时积极带动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投入,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扩大转化资金项目立项规模,加大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整合科技资源,改进管理方式。配合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转化资金将与其他科技计划进行有效衔接,进行一体化布局和系统设计,使其能发挥整体效应。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将支持重点向“十二五”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加强对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等方面工作的支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把转化资金工作做的更好。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广东省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