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学名词术语编撰原则和方法的探讨

2011-04-14孙广友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年3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沼泽综合体

孙广友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3 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 150086)

1.地学名词编撰的时代价值

科技术语是科学知识的结晶。实践证明,科技术语同时也是衡量学科成熟度的标志。而且,某学科的科技术语一旦产生,便对其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湿地学的前身称沼泽学,兴起于建国后,自具有奠基意义的《若尔盖高原沼泽》问世以来(柴等,1965),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所属湿地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湿地研究所或湿地系在一些大学建立;《中国沼泽志》(赵魁义等,1999)与《中国湿地植被》(郎慧卿等,2000)等代表性著作出版;《湿地科学》、《湿地科学与管理》等学术刊物先后创刊;国际湿地学术会议在中国多次召开;湿地研究重大成果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等(马广仁,2009),标志着中国的湿地科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些成就都呼唤湿地科学技术名词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曾编撰出版了沼泽学名词,但收词仅18条,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8)。编撰一部反映当代湿地科技成果的湿地学名词术语已是当务之急。

2004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全国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撰新版地理学及分支学科的名词术语。作者接受委托,承担湿地学名词条目的撰稿工作。迭经多次修改和审定,于200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6)。

考虑到国际上尚未见通用的湿地学词典,同时考虑到湿地科学发展的前瞻性,本次在词条容量上得到明显扩充,共收入95条,并根据全国各学科名称统一范式予以表述。在中文选词定名、英译、定义和释义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由于湿地学名词含于地理学名词文本中,为便于使用,也使其进一步完善,本文对湿地学名词编撰的原则、方法等相关问题予以初步讨论。

2.地学名词编撰原则

2.1.足中文定名、附加英文对照、下定义和给出简明解释4要素

原有的沼泽词条比较简单,仅有以中英文对照的名词,而无定义或释义。本次修编则要求满足中文定名、英文译名和定义(不能下定义者要给出最恰当的释义)4要素,因此提高了湿地名词的规格和容量,也大大增加了编撰的难度。特别是给出定义,由于大多数湿地名词尚无公认的定义,甚至缺少合理的概念,为其酌定合理的定义或概念颇费周折。

2.1.1.文定名 不论是输入名词,还是产生于国内,都必须体现湿地专业术语特征的词汇,具有清晰的内涵,而不可置词含混。

2.1.2.文译名 根据英语规范选。输入词汇,找到最适宜的英文原文。特别是词意相近者,要仔细辩晰,如沼泽一词也是定义未能统一的重要湿地名词,与其对应的英文词汇有十余种之多,容易带来混乱,本次作了厘定。此条目如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6):

沼泽 bog,fen,mire,muskeg,moor,marsh,salt-marsh,swamp

湿地的次级分类单位,具备湿地的本质属性。潮湿和浅水地带发育湿—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根据形态和物质组成,沼泽分为多种:泥炭地(厚层)沼泽(bog);无林低地沼泽(fen);泥沼(mire);高地泥炭沼泽(moor,与bog相近);寒冻区泥炭沼泽(muskeg);草丛沼泽(marsh,常泛指沼泽);积水沼泽(swamp,常泛指沼泽);盐化草丛沼泽(salt-marsh,一般无泥炭)。

条目首先根据比较权威的Wetlands (Mitsch,2003)和New and Old World(Mitsch,2004;National Wetlands Working Group Canada,1988)列出最重要的9种英文词汇,完成对照;然后给出与定义相关的解释,为解释方便放在句首;下面再给出定义。这一定义系融汇诸多沼泽定义创建,体现其含有水、植被与土壤3个基础要素的自然综合体。

2.1.3.出定义 对每个湿地词条目给出定义是相当复杂的,几乎全部带有创建性质。因为湿地学不象其他成熟学科,已经有可考范本。本次在编撰中,首先力求给出内涵式定义,若不具备条件,则给出外延式定义或较准确的释义。在技术处理上,采用通用范例与特殊处理两类。

公式“定义=属+种差”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的通用规范,湿地学亦然。例如本次拟定的湿地定义条目:

湿地 wetland

湿地是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湿—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湿地包括陆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泥炭地、咸、淡水体,以及低潮位时6m水深以内的海域。

目前,国内外关于湿地定义有百余种之多,但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学科性定义。拉姆萨尔国际公约的定义虽然得到普遍应用,但它只是外延型定义,故还称不上一个严谨的湿地学科性定义。本次综合已有湿地定义的合理成分,首先指出湿地是一类地理综合体,规定了属性。这里用地理综合体,而非自然综合体,是考虑到大量湿地属于人工湿地,它们不是自然综合体,用地理综合体显然更具科学性。前面的“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湿—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限定性描述,体现了种差异,是湿地的本质属性。这种定义方式符合定义=属+种差公式。鉴于拉姆萨尔国际公约的湿地定义虽属外延式定义,但已为国际公认,因而将其列于内涵式定义之后。显然,这种处理是合理的。

2.2.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瞻性

2.2.1.宜的收词量 收词量是编撰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词量过少,不能反映学科进步;过多,则有碍简明,也易使不够成熟的词勉强进来。还考虑名词术语不可能过快修订,笔者初编100条,与湖泊、冰川等学科等量,并得到地理学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的支持。经筛选审定保留了95条。

2.2.2.重传承,延揽合理的已有词 原有沼泽词条仅18条,经过筛选,有16条被选入,并且对入选词进行全面校订。

2.2.3.于创新,扩充新词 除保留原有16条沼泽名词外,增加了79个新条目。新词入选本着既慎重把关,又积极 选的辩证思维。首先要特别重视国际通用新词汇,只要符合标准,尽量收入;对待国外没有,我国首创的新词,只要构词合理,词意丰富而明确,使用率高,反映我国湿地研究的进步和特色,也大胆选入。笔者认为过分依赖国外已有并过分强调同国际接轨是不足取的,我们创建的合理词汇,同样值得国际借鉴。例如,“湿地开发 值”是依据我国国情,在归纳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一个新词,其词意清晰,由开发 值引伸到湿地领域。在构词上,“湿地开发”形成一个复合结构修饰“ 值”,组成偏正关系,是合理的。在我国湿地大量减少的态势下,强调“ 值”对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开发 值 threshold value of wetland development

在湿地自然综合体的特性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湿地开垦面积的最大限额。

2.2.4.晰边界,减少交叉性词汇

湿地学属于地球科学系统的交叉科学,是地理学、生态学、资源学、环境学与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它的原理及研究方法也多从相邻学科借鉴引进,这就决定了湿地学名词术语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如果过多地收入“交叉性词汇”,势必使湿地词汇过于庞大,何况各学科都在编制自己的名词术语,还会出现重复现象。为此,本次对适宜编入相邻学科的交叉名词术语,采取尽量不收的原则。

2.3.重处理生僻新词

生僻新词的积极意义是反映湿地学研究的前沿,但其弱点是通用性偏低。因此,除非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可以较有把握地判断其具有重要前景者外,一般均不选入。

3.地学名词编审的主要过程

科技名词术语的编撰原则、内容和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上述亦属于科技名词编撰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在编撰过程上,主要分为广收精选、咨询专家和多级审定3个阶段或技术把关。

3.1.收精选

视野开阔,纵览已有湿地词汇,构建坚实的词汇基础,是涉及编撰成败的关键。因此,编撰之初,要广泛收集。其次是精选过程。根据上述编篡原则,反复斟酌 选。其中还要注意到不同系统词汇间的合理比例,在词源基本有保证的前提下,不应相差过大,造成词条整体失衡。

3.2.询专家

编撰者个人或群体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阅历毕竟有限,初稿拟定中和拟定后,适时地咨询同行专家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湿地学的发展历史较短,许多名词术语的含意具有不确定性,经过切磋研讨,不仅保证选词恰当,而且释义会更加确切。本次编撰即在反复征询专家意见基础上完成的。

3.3.级审定

科学术语编撰和出版是一项非常重要、十分严谨的科研工作。本次湿地学名词的审定,采取多层次审定的方法。第一层次是编撰稿经同行专家审校,第二层次是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最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授权公布,并由权威出版社出版。

4.语

本次以湿地学名义进行名词术语编撰尚是首次尝试,也是国际上首部简明湿地学词典,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湿地科学发展迅速,在其出版后,湿地学已有多种专著问世,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在适当时机进行修订是完全必要的,直至尽早形成一部体系相对完整、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加合理的湿地学词典。

科技术语编撰者应对本学科有较深厚的积累和对相邻学科有较充分系统的了解,而且应有较高的国文休养和英语基础。而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虽经学者专家指导审定,编稿也难免错讹,谨请校正。

崔宝山,杨志峰.2006.湿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505

吕宪国.2008.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869

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2006.积极推广规范的科技名词[J].科技术语研究,8(3):1

郎惠卿.1999.中国湿地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552

马广仁.2009.在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处长会议上的讲话[J].湿地科学与管理,5(1):4-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6.地理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99-103

赵魁义,孙广友,杨永兴,等.1999.中国沼泽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718

Misch W J,Gosselink J G. 1993.Wetlands [M].New York:John Wiley& Sons.1-643

Misch W J.1994.Global Wetlands Old World and New.Elsevier[M].Amsterdam,Lausanne,New York,Oxford,Sgannon,Tokyo.1-952

National Wetlands Working Group Canada Committee on Ecological Land Classification.1988.Wetlands of Canada[M].Ottawa:Polyscience.1-408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沼泽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帮女儿走出“嫉妒沼泽”
沼泽时代
Passage S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