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综合治理 改善滨水环境全力构建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2011-04-14中共牡丹江市市委市政府
□ 中共牡丹江市市委、市政府
强化综合治理 改善滨水环境全力构建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 中共牡丹江市市委、市政府
牡丹江是全国唯一因江得名的地级市,穿城而过的牡丹江和散布于城中的“三溪一河六湖”是我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宝贵资源。2008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滨水城市的战略部署,按照“滨水、园林、简约、现代”的城市定位,突出依山而立、凭水而居、临园而游、倚林而憩的特色风格,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实现了2008年谋划启动,2009年示范引领,2010年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明确建设目标,强化规划引领
围绕加速构建“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建设发展格局,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城市规划设计力度,努力推进城市二次开发、深度开发。先后引入法国易道、英国阿金斯、北京新都市、上海同济等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高标准完成了《滨水区开发总体利用规划》等17项滨水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体现系统性、前瞻性和地域性,把挖掘城市文化、发挥资源优势与城市发展思路、城市功能定位相结合,塑造城市灵魂、提升整体形象与打造个性美感、提升感观效果相结合,在规划理念上形成独具牡丹江特色的城市特征。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可逆性,实施城市规划环评,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二、实施重点突破,加快建设进程
重点是打好污水截污处理、“三溪一河”综合治理、引水入市和生态修复、沿江景观带建设和旅游名镇五个攻坚战,做好排污、治脏、美化、提升和创优五篇文章,全力建设高品位、高价值城市。一是打好污水截污处理攻坚战,做好排污文章。重点是完成总投资4.2亿元的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排水截流管网工程。该工程设计日处理能力10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配套截污管网39公里和5座提升泵站。建成后,我市城区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可达到80%以上。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基本结束,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完成5.1公里。二是打好“三溪一河”综合治理攻坚战,做好治脏文章。重点是完成总投资5.2亿元的“三溪一河”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包括河道治理14.27公里、截污管线19.17公里、带状公园69.14万平方米、双龙广场3.2万平方米、桥梁改造16座、上游水土流失治理1 954公顷,以及道路、绿化、美化、亮化等项工程。通过综合治理,将“三溪”防洪标准由现在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北安河防洪标准达到50至100年一遇,在沿河(溪)两岸建成一个以双龙广场为中心区域的广场,北安河、银龙溪和金龙溪为三轴的70万平方米大型带状公园,打造出“天更蓝、水更清、树更多、路更畅、夜更美、城更靓”的现代城市新形象,使“三溪一河”成为贯穿我市北部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最适宜百姓生活的居住区。目前,“三溪一河”已完成治理1 400米,配套改造棚户区101.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48万户,取得了水系治理、美化环境和利民惠民的多重效果。三是打好引水入市和生态修复攻坚战,做好美化文章。重点是解决城区南部的牛角湖、青年湖、三角湖、月牙湖、南湖和6号泡等“六湖”的治理问题。近期采取截污和生态修复、远期实施引水入市,再配以绿地、建筑小品、道路铺装和灯饰等,让湖水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靓起来,成为我市城区南部新的水域景观和居民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目前,该项目清淤及周边亮化、绿化及护坡工作已基本完成,引水入市方案正处论证阶段。四是打好沿江景观带建设攻坚战,做好提升文章。重点是在牡丹江从老黑山至裕民村流域建成总投资5.3亿元的三间房、大湾和裕民三座水电站,形成梯级开发,解决枯水期牡丹江水浅、面窄、砂包裸露等有江无水的尴尬局面,实现建成一座电站,增加一处景区,取得一项收益,提升城区江面景观和效果。同时,发挥牡丹江市区段江、岛、堤、山、滩地风光兼备的优势,加快江南沿江带状公园的建设进度。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长4 900米,占地面积50公顷,包括亲水平台、健身广场、林荫树阵、喷泉、露天表演台等10多处景观景点,设计为多彩生活、少儿天地、丹江印象、水岸生活运动休闲、都市生活文化和滨水生态公园等六大主体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牡丹江市城区段的靓丽景观。目前,三间房水电站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 000万元。总投资3 200万元的牡丹江城区左岸带状公园的甬道、广场、草坪和木栈道等多项景观工程完工。大湾拦河闸主体工程去年9月28日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拦河闸形成回水7公里,江面水位平均抬高2米,形成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提高了上游18家企业用水保证率。五是打好旅游名镇攻坚战,做好创优文章。重点是建设好镜泊小镇和莲花新镇,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其中镜泊小镇是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12个旅游名镇之一,项目规划面积25.8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截至目前,镜泊小镇已累计开工建设项目34个,完成投资10.08亿元,年内可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目标。莲花新镇是全省首个生态搬迁项目,项目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8.8亿元。项目建设成后,将在全省发挥生态搬迁示范作用、旅游兴镇辐射作用、高效生态农业带动作用和城乡一体化引领作用。占地面积0.28平方公里、预计投资4.4亿元的项目一期已于7月29日开工建设,预计明年10月将全部完工,首批搬迁村民入住新镇。
三、把握关键环节,强化协调推进
坚持以水丽城、以水惠民,努力使滨水城市建设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优良城市环境、让人民群众感受城市变化、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一是把滨水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建设重要内容,形成上下贯通的推进合力。2008年,市人大将“三溪一河”治理列入当年1号议案,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沿江景观带开发建设和“三溪一河”综合治理作为年度重点利民实事。今年初的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作出将江河改造、改善城市水环境列入我市“十二五”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决策。市政府先后召开8次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市人大充分发挥监督督导职能,为加快江河治理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在具体实施中,明确了相关部门的任务、职能和责任,周密部署,统筹推进,形成了各项工作合力推进的组织体系。二是多措并举,全力破解资金难题。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形成了政府定标准,投资者、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建设格局。三间房水电站、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采取了BOT模式,大湾拦河闸项目采取了BT模式建设,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参与建设。同时,采取争取国家投资和资金整合使用的方式,将分散在水务、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的涉水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江河治理、截污工程和景观带建设,努力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