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做茧 品质织绸
——专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04-14黄林波,陈才,刘莹

丝绸 2011年10期
关键词:蚕农丝绸企业

责任做茧 品质织绸
——专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安是江苏省的一个以栽桑养蚕闻名的县城,曾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湖桑之乡”。在海安,全县人民人均纯收入的20 %和财政收入的14.5 %均来自茧丝绸行业。所以,我们提起海安不得不提起茧丝绸,而谈起茧丝绸我们毫无疑问首先会想起本行业的龙头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一连串逻辑不是笔者强加上去附庸风雅的,鑫缘人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脚踏实地的精神,让海安的茧丝绸这个传统行业重新焕发光彩,成为中国丝绸行业知名品牌,并且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此外,鑫缘人在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承担起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为行业竖起了光荣的标杆。

肩负社会责任

我们普通老百姓对于企业的认识往往是高大的水泥墙围起许多排低矮的厂房,里面有一大群人围着许多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停地忙活,企业的年产值都是一个很小的基数后面跟着许多个零,诸如此类。如果不是环境污染纠纷和企业招工,一般情况他们不会与企业有过多的交集。我们会想企业除了在围墙之内拼命生产、创汇之外,还能够去做一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鑫缘人的答案。

鑫缘是全国首批、国内丝绸行业首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鑫缘人始终不忘反哺“三农”这一宗旨。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鑫缘集团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当地农民的增收。集团带动28万户蚕农从栽桑养蚕中实现年收入10亿元,其中县内蚕农11.4万户,茧款收入4.7亿元;带动3万多万户农村城镇劳动力从业于茧丝绸深加工产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2008年金融危机时,茧丝绸行情极度低迷,为提高蚕农的积极性,鑫缘集团拿出500万元对全县生产基地的蚕茧实施保护价收购,每公斤鲜茧高出其他地区4.2元。

另外,鑫缘集团与挂钩镇村的70户建国前农村老党员结成对子,投资70万元进行危草房翻建新瓦房工作;组建贫困学生基金会,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开展向贫困母亲捐款活动等。集团带动11.4万户蚕农增收致富,带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鑫缘人用自己的肩膀承担起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值得更多的企业去借鉴学习。

用品质做品牌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管你怎样会吆喝,实力才是最终定夺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品牌的推广也应该遵循这个道理,不管你怎么多渠道广途径宣传自己的品牌,你的产品品质不过关的话一切都是枉然。鑫缘人十分注重自己产品的质量,严把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坚持用过硬的品质来铸就自己的品牌。

在推广优良品种桑的工作中,对老桑更新推广良种桑园每亩给予100元的补助,在全县建立高标准示范桑园过程中,每年集团直接补贴蚕农70万元。同时集团拿出100万建成标准示范基地8 000亩,拿出60万元用于全面推广抗逆性较强、丝质品位较高的天然彩色茧优良品种的补助,这一系列措施提高了缫丝企业生产生丝的品位,当地生丝等级5A级占75 %左右,6A级占25 %,为公司的产品打下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鑫缘集团取得的丰硕成果。2005年9月,“鑫缘”牌桑蚕生丝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8月,“鑫缘”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9月,“鑫缘”牌蚕丝被和真丝绸分别以中国丝绸行业第一名的佳绩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鑫缘集团正是凭借着自身优异的品质赢得了在丝绸品牌中的话语权。

我们清楚丝绸的产出要经过许多复杂的工序,从养蚕种桑开始,到抽丝剥茧、纺纱织布、设计成品,这之间还包括许多细小的过程。我们在参观中发现,鑫缘集团的整个产业链囊括了所有的工序,从蚕宝宝的喂养开始,到各种精美的丝绸制品成型,这种模式在如今的丝绸行业并不多见。

从2002年9月开始,鑫缘集团创立了“统一管理经营、厂站挂钩、核定费用、风险抵押、自负盈亏”的蚕茧收烘新体制调优了配置方式,调活了价格机制,调强了运行机制,进一步连接了公司与15家缫丝厂和11.4万蚕农之间的利益关系。近年来,集团不断完善“公司+科研院所+工厂+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体制,公司的管理体制日益成熟。

此外,鑫缘集团注重产研的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集团与苏州大学、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同研发,组织技术攻关。同时,鑫缘集团积极引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一批国内行业中知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十一五”期间,集团员工发表论文46篇,获得国家专利168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集团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丰富的人才资源是鑫缘集团得以迅速成长的保障,也是集团前进与创新的动力。

丝情:利国利民

曾经有人问过我什么样的人生算得上是成功的人生,我回答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要能被别人需要与认可的人生。有句话这样说道,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后者因为乐于奉献而成为了对别人有帮助的人,人们便会记住他,感恩他;而前者由于自私自利,甚至了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惜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就会为人们所唾弃与不屑。后者流芳百世,前者只能遗臭万年。

创新机制 科技支撑

鑫缘是一个甘于奉献的集团,在两者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走进鑫缘,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集团一直在完善“公司+科研院所+工厂+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体制上苦下功夫,以促进了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到目前为止集团已经带动28万户蚕农从事栽桑养蚕并从中实现年收入达10亿元的可喜收入,吸收接纳3万多农村城镇剩余劳动力从事茧丝绸深加工产业,职工人均年收入4.7万元。

除此之外,鑫缘还积极参与帮扶,支持农村建设。先后与海安农村草危房改造、结对帮扶贫困村。支持发展数千亩高效桑园建设等,通过鑫缘持续不断的帮扶,经济薄弱村的部分贫困户顺利脱贫致富,开始了过上小康生活。2010年,海安县慈善募捐动员大会上,鑫缘集团一次性捐款100万元,再次展现了鑫缘集团以“农”字头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品牌,为集团的新一轮发展凝聚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海安县是茧丝绸大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和财政收入的14.5 %均来自茧丝绸行业。茧丝绸既是海安的传统产业,也是富民强县的功勋产业和重要的财税收入来源。

回馈社会,贡献社会的集团宗旨让鑫缘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口碑,为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知名度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小蚕桑 多思维

一般人对丝绸产业链的直观认识就是种桑养蚕,抽丝纺纱,然后进行深加工。最初的所有工序都是为了服务那只白胖胖的蚕宝宝,到后来所有的工作就是如何将细细的蚕丝纺成丝绸。其实,围绕着种桑养蚕这一系列活动的产出并不仅仅只有最后的成品丝绸,整个茧丝绸工序中可以延伸出许多条产业链,在桑蚕茧丝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上有许多文章可以做。

在鑫缘,我们一行亲自品尝了公司自己制作的桑叶茶。桑叶茶是用嫩桑叶的芽心制作而成,冲泡后弥漫着桑叶的香味,入口醇香,汤色浅绿,引人久久回味。

除了桑叶制茶以外,鑫缘还开发桑枝条培育桑璜,雄蚕蛾酿酒,蚕蛹提取蚕蛹油、蛋白粉,蚕沙制作保健枕,开发丝素护肤品等。多渠道的开发延伸了企业的产业链,也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丰富了茧丝绸产业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向思维。

鑫缘的“唯一”

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丝绸行业唯一、苏中苏北第一家国家级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内丝绸行业唯一一家;

国内丝绸唯一一家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

鑫缘集团生产的蚕丝被品质国际领先,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写在后面:鑫缘,品质铸就中国丝绸品牌

丝细腻,绸华贵,丝绸在中华文化中绘出了浓重而绚丽的一笔。我们今天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丝绸本身和丝绸行业上,是文化的理性回归,也是丝绸行业振兴的需要。鑫缘,在国企大改制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我们很高兴看到一个企业在自己壮大的同时把社会责任感放在自己的肩上,华贵的丝绸在这里把光辉映在一张张平凡的面孔上。

我们今天在大力宣扬品牌,反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品质,造成本末倒置。鑫缘脚踏实地,坚持用品质铸就品牌,在行业内外形成良好的口碑,收到的效果不是单纯的宣扬所能够达到的。我们仔细审视鑫缘的时候,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丝绸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精粹,但在世界服饰舞台上,丝绸并不是最光鲜的主角。炎黄子孙,丝绸文化,鑫缘将做大做强,富国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相信鑫缘在“丝绸之路”上会越走越好。

(文/黄林波 陈才 刘莹)

猜你喜欢

蚕农丝绸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躲雨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