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2011-04-14荆茂秀天津市静海县计量检定二所
荆茂秀/天津市静海县计量检定二所
0 引言
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所谓全国量值的统一,首先反映在计量器具的准确一致上,它不仅是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而且也是计量部门提供计量保证的技术基础。根据计量学用途,计量器具可以分为三类: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由于计量器具的重要性,所以在使用、运输、维护和贮存等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计量器具损坏或失效。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计量器具的管理,主要分为购置、发放和台帐管理,计量器具标识管理,计量器具质量控制管理,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和维护管理。
1 计量器具的采购、发放和台帐等管理
1)采购:不同单位的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应该根据实际需求,经过前期调研论证后,编制采购计划,并报管理部门进行采购,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采购,避免浪费。
2)验收入库:收到采购的计量器具后,在入库前应由采购部门和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共同验收,除了进行物品性能、外观和配件等检查外,还要对随机文件资料进行验收,包括说明书、合格证和检定或校准证书。发现损坏和缺项等问题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其中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和原理图等有关资料由信息资料部门收回建档保存,使用单位可借阅,只有经过检定或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方可办理验收入库。
3)发放:业务管理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将计量器具发放到使用部门。临时借用的计量器具由借用者按制度要求向计量管理员借用,并在计量器具借用登记表上登记。
4)流转:职工在单位内部调动时,属个人使用、保管的计量器具应留在原部门,确需带到新部门时,应向业务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计量管理员同意后方可转出。
5)台帐管理:计量管理部门应建立各类计量器具总台帐,台帐内容应按要求填写完整,帐物相符。
2 计量器具标识管理
对计量器具进行分类管理,并贴加相应标志。
1)计量器具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A类计量器具:单位最高计量标准、以及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器具及其主要配套计量器具;用于工艺、质量检测、能源及经营管理对计量数据要求高的关键计量器具;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并用于贸易结算、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和医疗卫生的工作计量器具。
B类计量器具:单位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有数据要求的计量器具;平时不允许拆装,实际检定周期必须和设备检修同步的计量器具;专用计量器具,限定使用范围以及固定指示点使用的计量器具。
C类计量器具:设备仪器上固定安装且仅作为指示用,不易或不宜拆卸而又无严格准确度要求且性能长期稳定的计量器具;国家允许一次性使用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器具;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的自制专用计量器具。
2)对不同的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要求
A类计量器具:凡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按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规定办法执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检定规程与检定周期;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必须指定专人保管维护,并建立严格的使用保管、检定调修等原始档案;周期受检率应达到100%。
B类计量器具: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检定周期原则上不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特殊情况周期需延长,使用部门、计量管理员须提出申请并经批准;通用计量器具作专用的计量器具,按其实际使用需要,可减少检定项目或进行部分检定,但检定证书上应注明限用量限范围和使用地点,在计量器具明显位置处粘贴限用标志;对使用不频繁、性能稳定、准确度要求不高的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延长时间的长短应以保证计量器具可靠性数据为依据;周期受检率应不低于98%。
C类计量器具:除国家规定的可进行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外,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变化,且低值易耗的计量器具,可以进行一次检定;对非生产关键部位的指示用和在连续运转设备上固定安装的表盘计量器具进行有效期的管理。
3)标志管理要求
计量彩色标志一般分为五种。“合格证”标志:表示该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检定或校准规程规范,或单位内部相关要求,用绿色标示。“限用证”标志:表示该计量器具是定参数、定范围使用,检定时也只定期检定或校验某一特定参数和测量范围,应标明限用参数和范围,用蓝色标示。“禁用”标志:出现故障暂时不能修复或超过检定周期以及抽检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生产、管理中停止使用,用红色标示。“封存”标志:用于长期闲置或暂时不投入使用,也不需进行周期检定的计量器具,使用“封存”标志,防止流入生产和管理中使用,用灰色标示。“报废”标志:表示该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要求又无法修复或不符合单位内部相关要求。
3 计量器具质量控制
1)控制原则
计量器具检定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无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的,按单位内部相关要求执行。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用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要达到95%,在周期检定期间随机抽取10%的计量器具进行期间核查。
2)首次检定或校准
计量器具在投入使用前,应送计量部门或具有资质的检定、校准单位进行使用前的检定或校准。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换发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同时进行统一编号、登帐、纳入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3)周期检定或校准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一般可定为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和二十四个月。其检定周期的长短,应该根据检定规程、使用环境、使用频繁程度和计量器具本身质量情况等确定,保证送检一次合格率为96%。
送检合格率的计算:合格率=(实际月检一次合格数/实际月检数)×100%。
根据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计量管理部门每月发出下月“周期检定、校准通知单”。各种计量器具送检时,应清洁干净,并保持计量器具的完整性,对不能满足送检条件的(如外观严重锈蚀损坏、应有包装盒而无者等),使用部门应查明原因及责任者,由管理部门按规定予以处理。计量检定、校准应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无相关计量检定、校准规程的,可按单位内部的技术手册进行。
4)不合格计量器具的控制
不合格计量器具包括: 损坏、显示不正常、功能出现问题、超过了规定的确认间隔。对不合格又无法修理或无修理价值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员填写计量器具报废申请表,说明报废原因,相关领导签字后办理报废手续,同时应注销台帐。凡批准报废的计量器具应严格隔离,严防混入生产现场误用。
4 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计量器具的使用要求:各使用部门的使用者应熟悉计量器具的基本原理、性能、操作方法及保养知识。一切计量器具不应超量程、超负荷、超周期进行使用。使用前应检查、确认计量器具处于良好状态,方可进行操作。在使用计量器具时如出现异常或失准,使用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从事计量器具检修或测试,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非计量器具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或修理计量器具。
计量管理部门应建立管理台帐。计量器具使用者应保持计量器具清洁干净,附件完整,不与其他工具和用品混放。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计量器具是否具有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或计量彩色合格标志。计量器具使用完毕后,应擦拭干净,放入盒内或存放干燥处,必要时涂上防锈油或罩好防尘罩等。计量器具的保管或存放应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发放或借出的计量器具,应带有效期内的检定合格证、检定证书或计量彩色标志,使用者在领用或借用计量器具时,发现无检定合格证或合格证超期的计量器具应不予接收。
5 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商贸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其广阔的社会性,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仪器性能指标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只有科学合理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才能达到量值传递准确、计量检测行为科学公正,从而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同时,提高计量器具管理水平,有利于计量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抓好计量管理,就必须同时抓好计量器具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加强对计量器具使用环境条件的控制,在实验室配备必要的控温、排风、除湿加湿设备,达到计量器具说明书或检验方法要求的环境条件,保证计量器具正常工作。
计量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严把计量器具检定关,运用计量技术对计量器具做好周期检定、校准,对经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进行校准维修,使其处于严格受控状态,降低由于计量器具引发的各种纠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计量器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不能出现半点含糊,必须认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