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4-14卫秀云
卫秀云
(闻喜县水务局 山西闻喜 043800)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北端,全县40.59万人。是一个水资源极度贫乏县。全县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68 m3,分别为全国、全省、全市人均占用量的 12%、40%、60%.水资源短缺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利用,是闻喜兴水战略最重要的内容。要保证21世纪闻喜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好闻喜农业水利的研究问题,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才能实现农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 闻喜农田灌溉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闻喜县人民在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十一五”末,全县共有中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5座,总库容4 438万m3,其中兴利库容3 224.78万m3;农业灌溉机井1 232眼,塘坝14处,有效库容88万m3,小型机电灌站18处,集雨灌溉旱井851眼,有效容积3.78万m3.灌溉面积由解放初的1 773 hm2扩大到现在的1.61万hm2.全县现有喷灌、滴灌、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面积1.52万hm2.闻喜县1991年第一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全县水资源总量12 681.6万m3.到2001年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历时10年总量减少到现在的10725万m3.而水资源用量增加了571.77万m3,增幅为9.05%.从两次水资源评价可以看出,水资源可利用量每年按122.29万m3递减,到2015年(“十二五”末)可利用水资源量只有4788.65万m3.而每年的用水量平均以35.74万m3速度递增,到2015年总用水量将达到7425.87万m3,届时闻喜将缺水2637.22万m3,使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闻喜水资源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水荒。
2 闻喜农业水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春旱危害频繁
闻喜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春季(3~5月),温暖多风,干燥少雨;夏季(6~8月)盛行偏东风,高温、高湿、降水集中且多雷暴雨,并有冰雹;秋季(9~11月)气候温和,秋高气爽;冬季(12~2月)盛行偏北风,干冷、多风,雨雪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11 mm,比全国平均降水量630 mm的少119 mm,且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
由于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严重不均,根据当地水资源的来水特点,闻喜县干旱区域与程度大致分为:南北两垣严重,平川盆地次之,山区较轻,据1980至2000年记载,发生严重春旱的年份有 1981年、1982年、1987年、1989年、1992年、1995年、1996年、2000年8个年份,其中较为突出的是1995年1-5月份的总降水量仅为30.6 mm.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春季需水量大的作物面积,闻喜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提倡冬灌,利用土壤水库储存水量;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农业措施以减少春季土壤水分蒸发;春季采用抢墒播种、坐水点种等方法,减轻春旱的旱情,但春季缺水量仍占全年缺水总量的50%以上。因此。春季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着闻喜农业生产的发展。
2.2 水利工程配套率低,渠系水利用系数低
由于输配水渠道工程均是上世纪70年代所建工程,大多数工程都属于“三边”工程,即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设计合理性欠缺,施工质量较差,水利工程老化、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涑水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3,三河口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且灌区内工程配套率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2.3 灌水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闻喜县大部分地区采用大水漫灌技术,2010年全县平均灌水定额2 845.5 m3/hm2,单方水粮食生产量为2 kg左右。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2.4 水资源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管理的格局
《水法》颁布实施后,水资源管理初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但由于地方法规的不完整、不配套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还没有实现统一管理,管用分离,条块分割,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 解决农业水利的措施及建议
3.1 调引黄河水,提高春季用水保证程度
春季缺水是影响闻喜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南北两垣更为严重,引进黄河水,增加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才能有效解决春旱问题。国务院分配山西省可引黄河水量43亿m3,目前只用了10亿m3,仅仅占到23%.因此增加提引黄河水势在必行。通过新建小浪底水库调水工程、西范东扩工程、北赵东扩工程,解决闻喜县的春旱问题。
3.2 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
3.2.1 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
闻喜县春季灌溉用水量最多的是小麦,全县小麦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造成春季用水量很大,难以满足,应适当压缩小麦面积,努力提高小麦单产,增加复播玉米,以充分利用夏季丰水,使农业种植结构符合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并加大节水灌溉的力度。
3.2.2 建立农作物的节水型灌溉制度
现行的灌溉制度,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较大,改革现行的灌溉制度只有减少灌溉次数或减少灌水定额,只有选择好作物的需水规律,才能建立农作物的节水型灌溉制度。
3.2.3 引种耐旱高产农作物,改进栽培技术
农作物耐旱品种和普通品种的需水量差异很大,因此要选用早熟、耐旱、高产的作物优良品种,同时采用保墒耕作措施和节水栽培技术(趁墒播种、挑水点种、薄膜覆盖等)。
3.3 大力推广工程节水技术
针对当前闻喜县水利工程配套率底的情况,当务之急是把已建成的渠系及建筑物配套搞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减少输配水渠道在输送工程中的渗漏损失,必须继续大力改造和新建渠道防渗工程。对田间工程应在田间推行细流沟灌、小畦灌、膜上灌、膜下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等灌水技术。
3.4 加强灌区科学管理
1)加强灌区工程管理。加强对各种农田水利工程的保养和维修,使其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延长工程使用年限。
2)加强灌区的用水管理。用水管理是目前闻喜县节水灌溉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给以足够重视。灌区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完善的用水管理系统,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提高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建好渠系的配水工程和必需的量水设备,制定较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实行计划用水,定额配水,用水计量,按方收费。
目前农业水价偏低,远远达不到成本水价,造成农业用水浪费,灌溉定额普遍偏大,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制约了闻喜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商品水的属性,运用机制和规律,建立供水市场,规范水价,按成本收费,对超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4 结语
闻喜农田水利事业从点(水源)线(输配水系统)面(田间)上来看,主要是要修调蓄工程(点),在线和面上节水。建设节水工程要强调搞好规划,提高质量,不能只追求数量和面积,以免造成浪费和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在田间节水上,应协同农业部门共同搞好闻喜节水型农业的建设工作,把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效益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才能通过农业用水的改革使闻喜的灌溉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并促进闻喜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