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散装 推广预拌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011-04-14陕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管理办公室
陕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管理办公室
发展散装 推广预拌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陕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管理办公室
陕西省散装水泥工作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国务院、省政府节能减排和发展散装水泥、预拌砂浆的政策措施,结合陕西省实际,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综合配套能力提高,促散装水泥供应量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6799.54万吨,年均增长31.83%,比“十五”增长242.45%。2010年全省完成散装水泥供应2246.9万吨,散装率达到41.12%,较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省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的散装水泥供应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城市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需求,规模以下水泥企业的散装水泥供应逐步向城镇和农村发展,一个城乡联合发展的散装水泥供应体系基本形成。
二、强化管理体制建设,推动散装水泥全面协调发展
陕西省散装水泥工作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省、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于1986年相继成立,散装水泥工作实现了有机构管,有人抓。由于经费为自收自支形式,职工都有后顾之忧,队伍无法稳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给推散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了从根本上破解散办的工作困局,我们多次与省编办、人事厅等有关部门一起调查研究,理清散办的职能范围和工作性质,从机构职能上明确各级散办承担着面向社会开展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城乡生态文明的职责,属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单位,应当强化工作管理职能,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手段,得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了对散装水泥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一是全省各级散办作为发展散装水泥的行政管理部门,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目前,本省两个市散办纳入公务员序列,省和其它八个市散办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为稳定队伍,增强工作力度,开展行政执法奠定了基础。二是散装水泥办公室更名为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管理办公室,增加了预拌砂浆行业管理职能,拓展了散装水泥工作的业务范围,落实了从使用环节入手,抓好散装水泥工作的要求。三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区及小城镇建设量急速增大,散装水泥推广重点向县区转移,加大县区散装水泥推广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今年省散预办向省编办进行了专题汇报,寻求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县区散装水泥管理模式,协调城乡散装水泥发展。
三、以主要城市为突破口,加快全省“禁现”步伐
抓重点,以主要城市为突破口,带动全省预拌砂浆的发展。本省西安市和宝鸡、咸阳市分别是国家确定的第二、第三批“禁现”城市。这三个市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泥使用量逐年增加,年水泥使用量占全省水泥使用总量的60%以上,是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重点。西安市散办划归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后,重点开展城市建筑行业现场搅拌的治理整顿工作。今年,围绕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西安市先后下发了《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拌砂浆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世园会期间禁止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暨砂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多个加快预拌砂浆发展管理的文件,从设计、施工、招标、验收、节能等环节入手,确保预拌砂浆的应用。2011年3月,还专题召开了“迎世园提升建筑工地环境质量暨推广使用砂浆工作”现场会,预拌砂浆进入建筑工地,用于建筑施工。目前,西安已建成10家预拌砂浆企业,年产能300万吨,到8月底,西安市主城区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全部使用预拌砂浆。宝鸡市和咸阳市正积极引导预拌砂浆生产,准备开始实施“禁现”工作。本省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将进一步扩大“禁现”范围。
四、做好立法工作,强化政策引导作用
规范散装水泥的管理和使用,对城市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等意义重大。随着全省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开展散装水泥立法列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一是散装水泥使用形态的新发展和国家有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规定发生变化。1998年颁布的《陕西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已不适应散装水泥发展的需要,必须制定一部全新的法规,推动散装水泥工作的全面发展。二是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制定《陕西省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条例》的建议,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省法制办认真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加快了散装水泥立法的步伐。目前,《陕西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条例》已经省政府审议通过,提请省人大审议。各市也积极开展散装水泥法规建设,《西安市散装水泥管理条例》已经颁布施行,《渭南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审议中。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全省预拌砂浆发展规划、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引导全省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良性发展,为全省工业行业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五、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农村推散模式
农村是本省推散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难点。本省先后在陕南的洋县和关中富平县等地进行了农村推散试点。主要做法:一是企业每吨优惠20元,在集镇、交通要道设立销售点,面向广大农民用户销售散装水泥。二是水泥企业发展一批散装水泥专业营销户,制作购买适合农户用量的小型散装水泥罐,把散装水泥直接送到农民用户的门口。三是水泥厂与周围的水泥预制企业签订协议全部使用散装水泥。这几种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局限性较大,难以大面积推广。由于农村用户都是用量小、地域分散,适合农村市场的贮运设施发展较慢,本省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络还未形成。今年,本省也把培育农村推散市场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结合建材下乡、生态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研究适合农村推散的措施,制定《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启动农村推散示范县、示范乡工作,衔接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物流配送站,扩大散装水泥使用范围,实现散装水泥城乡协调发展。
发展散装水泥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参与。散装水泥、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已在全省广大城乡全面推广,但由于地域和经济的原因,本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发展极不平衡。我们将以全国散装水泥工作会议暨推广预拌砂浆现场会为契机,认真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全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事业的新局面,为陕西的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