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工程流砂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11-04-13彭刚
彭 刚
流砂是土体的一种现象,通常细颗粒、颗粒均匀、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容易发生这个现象。流砂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但它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影响极大。发生流砂时,土体失去承载力,不但使施工条件恶化,还会影响基坑工程的稳定性,严重时会引起基坑边坡塌方,土坡侧向位移与沉降急剧增大,危及工程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在某些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流砂进行有效控制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郑州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分析了流砂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工程概况
基坑深18.39m,采用钻孔桩+钢支撑围护结构支护体系,钻孔灌注桩桩长 27.49m,桩间喷护采用挂网喷混凝土。郑州地区主要是黄泛区及黄河古道的砂性土、粉土地区分布。该场地地貌单元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基坑位于粉砂、粉质粘土、粉土、细砂等地层。根据勘察揭露,场地内地下水可分为空隙潜水和承压水。空隙潜水主要赋存于14.60m~19.70m以上的粉土层中,承压水主要赋存于 16.00m~34.30m范围内的粉砂、细砂地层。
2 流砂现象及原因分析
流砂的变形破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场地条件及地下水作用方向不同,形成流砂、潜蚀、侧滑、流塌等多种表现形式。流砂是砂土在水压变化条件下形成的,流砂形成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地层为砂性土,如细粒、松散的砂土、粉土等。2)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受水压作用。3)破坏原地层的稳定或水压头发生(反复)变化,如基坑开挖、抽水、河水上涨等。当砂性土地层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时,当水压力大于有效压力,砂在自重或侧向水压力(或者附加载荷)的作用下与水一起发生流动,就形成流砂。
基坑土层性质如下:
第①层粉土:表层为耕植土,含植物根茎;下部为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粉质粘土团块,平均厚度2.25m。第②层粉砂:褐黄色,稍湿,松散,夹粉土薄层,含植物根茎,平均厚度1.71m。第②-1层粉土:褐黄~褐灰色,稍湿,稍密,平均厚度1.25m。第③层粉质粘土:褐灰~深灰色,软塑,夹粉土薄层,平均厚度2.33m。第③-1层粉土:褐灰色,湿~很湿,稍密,夹粉质粘土薄层,平均厚度 1.00m。第④层粉土:褐黄~褐灰色,湿~很湿,中密,夹粉质粘土薄层,平均厚度3.09m。第④-1层粉质粘土:褐灰色,软塑,稍密,夹粉土薄层,平均厚度0.93m。第⑤层粉土:灰~灰褐色,湿,中密,局部夹粉土薄层,平均厚度1.46m。第⑥层粉质粘土:黑灰~灰黄色,软 ~可塑,切面稍光滑,夹粉土薄层,平均厚度 3.66m。第⑥-1层粉质粘土:褐灰 ~黑灰色,湿 ~很湿,中密,平均厚度1.21m。第⑦层细砂:褐灰~灰黄色,饱和,中密 ~密实,夹粉土薄层,平均厚度1.98m。第⑧层中砂:灰色 ~褐黄色,饱和,密实,夹细砂、粉砂薄层,平均厚度6.87m。第⑨层粉质粘土:黄褐 ~褐黄色,硬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平均厚度1.39m。第⑩层中砂:浅黄~褐黄色,饱和,密实,夹细砂薄层,平均厚度2.25m。
围护桩及第一层围檩、支撑施工完毕,基坑降水稳定在-19.00m处,在基坑北侧开挖,挖完第二层土(-2.25m~-3.96m)后,有两处围护桩桩间开始渗水,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渗水处越来越多,且带动砂流出,造成大量流砂(见图1)。
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以看出在-3.70m~-5.00 m为粉砂层,而下层土为粉土层,该粉土层垂直渗透系数小,为一隔水层,在-12.00m处又有一粉土层,上部为砂层,虽然基坑降水已经稳定到基底下,但是由于隔水层的存在,-5.00m以上的上层水并未排出,造成了开挖至该土层时产生了流砂,含水量由地表水补给来源决定其大小。经过分析及查找,明确了水的来源。
1)基坑南侧约6.00m处有一施工排水沟,宽约2.50m,深约1.50m,常年排水,通过渗流已形成流水通道,侵蚀桩后土体,随流水从桩间流出。一旦土体开挖,就会造成坑内与坑外的水压失衡。2)开挖前几日有暴雨,雨水囤积,造成地表水非常丰富,又由于在-5.00m~-7.00m处有一隔水层的存在,造成上层滞水仍然丰富。
3 治理措施
治理流砂主要是把基坑外部的水降下去或者把基坑外的水止住,可以在-7.00m以上的土层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或者做止水帷幕,经过综合考虑,采用如下方案:
1)针对基坑边的排水沟,把排水沟移到离基坑稍远的地方,在沟底铺设塑料薄膜,最大程度上减小了该排水沟的渗漏对基坑造成的危害。2)针对上层滞水问题,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把隔水层上部土层的水排出来。3)对于已经出现的桩间的流砂造成的空洞,采用向内部喷射混凝土的做法填补。
4 结论及体会
1)对有较厚的细、粉砂层,地下水较丰富、周边有水源补给的基坑施工,施工单位在编制基坑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方案时,对流砂的危害应有充分的认识。若能在施工前充分研究地质勘探资料,按考虑流砂的思路制定支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即可避免流砂现象的发生,更不会出现流砂问题后被迫停工进行处理,既耽误了工期,又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2)设计人员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基坑设计时,应该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针对该场地所具有的典型土层,对施工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必要的相应的设计方案和防治措施。
3)本工程最后采用的方案,很好的处置了流砂,为下步施工提供了条件和安全保障,也为基坑的进一步开挖提供了参考,避免了再次发生流砂现象。
[1] 叶志德.基坑工程流砂处理方案及效果[J].建筑技术,2005,36(8):625-626.
[2] 赵华宏.基坑开挖流砂处理对策[J].工程与建设,2009,23 (1):92-93.
[3] 高 洁.简易轻型井点法降水开挖流砂基坑[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