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梯度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
——兼与“区域教育梯度推进论”商榷

2011-04-13王小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梯度区域学校

王小兵

(1.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湖南工业大学 科技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反梯度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
——兼与“区域教育梯度推进论”商榷

王小兵1,2

(1.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湖南工业大学 科技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区域教育的反梯度推进就是要通过采取超常规手段,实现教育薄弱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其实质就是加快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主要是要从教育发展所急需加强的经济基础和教育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剔除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障碍,着力点应该放在机制创新、城乡统筹、资源共享以及打造特色等方面。

区域教育;梯度推进;反梯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的涵义

梯度推进理论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客观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所以区域间存在着一种经济性梯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命周期的衰退,生产力逐次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进行空间转移[1]。梯度推进理论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应用范围较广,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科学划分梯度有很大难度,实践中也容易扩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而人为限定按梯度推进,凝固化了不同梯度地区的发展位置,政策效益不好,也可能会抹杀低梯度区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激励效果不佳。梯度理论和发展战略提出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为纠正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学者们提出来了一种相对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反梯度理论。一些有条件的欠发达地区可以超越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式推移,在某些产业和领域形成技术高地,通过辐射与带动,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实现“反梯度推移”[2]。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梯度理论发展也适合于教育领域,并且在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领域得以运用。他们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崛起、中部凹陷、西部滞后的格局。高等教育的梯状失衡分布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倾斜政策的负面反馈[3]。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区域梯度教育结构的现实,对口支援西部高校促进了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具备反梯度之意蕴[4]。他们还明确提出了省域教育梯度推进这一概念,认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省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甚至差距很大,这必然导致教育发展水平各异,因此,不能急功近利搞“一刀切”,而必须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各类地区教育发展应各有侧重,分类推进[5](P32-41)。区域教育梯度推进与其说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不如说是国家教育资源匮乏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区域教育梯度推进对不同区域、城乡教育提出不同的发展规划和达标要求,这对各级政府推卸教育投资责任提供了合理依据,也忽略了薄弱地区通过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实践证明,教育梯度形成的本质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地区支持教育发展的经济实力,特别是直接影响该区域教育发展的程度。经济落后往往导致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并进一步拉大了不同地区在人才培养上的差距,表现为区域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级差距,甚至是校内的班际差异,也造成了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甚至是学校内部的不均衡,最终形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梯度发展格局。

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就是教育发展的边缘薄弱地区,采取超常规手段,通过加大教育投资,创新教育机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其教育进行大规模培育,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的反梯度推进,也是现阶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换言之,这也是当前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战略思路调整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不少成功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据《中国教育报》有关专题报道,原80%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就是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取得了跨越式协调发展,如今不仅摆脱了昔日落后的面貌,而且跨入了全国先进的行列[6]。

二、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的影响因素

1.教育投资失衡是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的经济阻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对教育投入的差距悬殊。教育发展的梯度推进已经使教育低梯度地区的教育投资得不到保障,延长缩小教育梯度差距时间,这不但会加剧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同时还会造成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现象,最终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是现阶段教育资源集聚的极化效应凸显,扩散效应匮乏。缪尔达尔认为极化效应是指正在扩张的产业中心地区对周围地区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储蓄的吸引所形成的地区发展向心力,引起这些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动,并导致周围地区的衰退;扩散效应作用相反,现阶段教育发展实际状况是极化效应使教育投资、教师资源、优质生源仍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地区仍能保持竞争力,但与此同时,扩散效应的辐射带动效应没有显现,极化效应严重削弱了扩散效应的作用。这最终导致教育投资严重失衡,已经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障碍。为了弥补“梯度推进战略”的不足,必须真正使发达地区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增长发动机”,并充分发挥其辐射、扩散、带动作用。

2.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偏失是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的制度阻碍

“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思维定势,它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其作用于教育领域的结果是使城市和农村的儿童、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而教育梯度推进战略的惯性思维使然,又使教育决策者人为划定区域,以及推动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实践证明,在中国社会的特定环境中,任何与高层沾边的事都不会没有某种荣誉和等级的含义,正是由于社会声誉效应的存在,重点学校在人才引进、生源质量、社会资助等方面也获得了一般学校难以相比的竞争优势。而正因为重点学校品牌效益和教育政策效应的存在,受其影响,社会资金集中度将逐年上升,教育体系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据统计报道,社会资金扎堆流向名校,而普通学校被边缘化,普遍缺乏社会声誉效应。实践证明,相对完善的城市教育、重点学校也吸引了周边地区优质生源,造成城市教育、优质教育供给紧张,农村教育和边缘学校教育资源闲置,这种现象也容易滋生腐败。

三、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教育发展反梯度推进,其实质就是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此,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扬峰填谷”、机制建设、城乡统筹、资源共享以及特色发展等方面,“扬峰填谷”是一种战略构想,机制建设是一种制度保障,城乡统筹、资源共享是一种均衡手段,最终目的是让各类学校得以发展。

1.“扬峰填谷”: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战略地位的含义越来越明确。从“战略重点”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又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再到“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法也表明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刻[7](P15-18)。教育发展要反梯度推进,其实质也是一种富有效率地消除教育严重失衡的战略手段。教育发展要反梯度推进也不是“削峰填谷”式低水平的教育均衡,把好学校与一般学校拉平;而是“扬峰填谷”式高水平的教育均衡,把每一所学校办好,把好学校办得更好。根据这一精神,“填谷”就是今后我们要抓好教育低梯度地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时,应该注意规则的公平,应尽可能地向边缘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梯度差距;“扬峰”就是要抓好教育发达地区(重点学校)品牌建设,给予它们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树立和强化其品牌优势,向市场筹措部分发展所需的资金。克服低水平均衡发展的惰性思维,这是短期内缩小教育发展梯度差距的理性选择。

2.机制建设:教育反梯度推进的制度设计

教育的梯度失衡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为教育制度与政策中投资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的某种缺失。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必须建立起可以保障教育反梯度推进持续运作、不断深化的各项机制。

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投资机制。政府应该从微观领域的直接干预,逐步转变为对学校的规范、监控、服务等间接管理,跳出全方位管理,简政放权,把所有能交还给社会的权力都交给社会中介,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学校由政府附属机构向直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转变,并被赋予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社会中介则加强对办学行为以及教育质量的客观诊断、评价和指导,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序性,从而形成“政府—中介—学校”的三段式管理链,各方相互作用、良性互动[8]。各学校之间也由传统方案中争取财政预算的“分配性”非平等竞争关系转变为争取学生的平等的“生产性”竞争关系,其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交流。

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动力机制。所谓动力机制就是要通过创造教育公平竞争环境,改革和完善教育考试机制、质量评价机制、教育监控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奖惩机制等运行机制,使教育主体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同时,积极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调动各级政府、行政官员、学校、社会、家长及学生等区域教育相关利益者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进程中的动力与积极性。尤其是各级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政策的制定者,还掌握着公共资源,起着重要的发展导向作用,因此政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需要制定、完善政绩评价体系,激励行政官员去推动教育均衡进程的发展。而就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制度设计而言,不能只见并不平等的进入机制,也要完善退出机制。

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管理机制。要推动教育均衡正常运转,还必须建立区域内共同事务管理机制,以协调各方利益,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鉴于区域教育发展失衡的实际情况,区域管理组织可以采取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学校、社会等教育相关利益者共同组成委员会,对区域教育的共同事务平等协商、集中决策;建立官方、民间组织的对话交流机制,如领导定期会议制度、各类论坛等,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交流合作;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与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使发达地区产生的税收向弱势地区合理转移补偿,以共享其合作收益,保障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运作。此外,教育滞后地区若要“起跳”、要“赶超”、要“跨越”、要“反递度推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凭借智力资本。教育发达地区必须放弃掠夺式的人才引进制度,帮助教育薄弱地区吸引和稳定好教师队伍,积累智力资本。

3.城乡统筹:强力推进教育城镇化战略

城乡统筹滞后导致城乡教育分割于不同的市场,依循不同的游戏规则,进行不公正竞争,其后果只能是城乡教育发展的极度失衡。针对城市教育急剧扩张、城市教育资源也出现紧缺的现实困境,农村教育应该强力推进教育城镇化战略,重点建设城镇教育,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充分发挥城镇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减少城市教育拥挤的压力,缩小城乡教育梯度差距。为此,我们要在加大教育财政倾斜力度的同时,动员和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发展城镇的教育事业,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使城镇学校建设明显加强,使区域内校际在办学条件、教学手段、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基本均衡。同时坚持做好城镇教育的科学规划,搞好城镇教育资源整合。要坚持适度集中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即高中适度向城区和县城集中,初中适度向建制镇集中,小学适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进一步完善规划,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建设一批新学校,扩建一批老学校,改建一批中小学校,改善一批薄弱学校。

4.资源共享: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薄弱地区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因地制宜地建立地区的信息化运作模式,尽早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消除教育信息化中地域上的不平衡,缩小教育发展的梯度差距,使教育不平衡的现状趋于缓和。为此,教育低梯度地区要构筑高效率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普及网络知识,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重点扶持公共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建立新的开放式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成员随时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等的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教育资源无偿共享。

5.打造特色: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特色学校建设能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回归教育本质[9]。打造特色就是要促进特色学校建设,激发所有学校的办学活力,改变千校一面的僵化局面,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让学生主动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反过来,教师也应该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出发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10]。从发展的角度讲,学校教育特色化、人性化乃至品牌化,能使学校教育从“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念,上升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培育,它将扫除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过程的功利障碍。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鼓励学校基于自身发展的“差异”打造特色,通过特色的培育来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模式和自己的发展优势,从而推动发展,促进平衡,使本地区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动态、均衡的螺旋式上升。

[1]Rvem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Produc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2):190-207.

[2]王 珏.反梯度推进理论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J].山东社会科学,2002,(3):33-35.

[3]董海军,曾东霞.区域梯度教育结构与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反梯度[J].科学·经济·社会,2009,(4):24-26.

[4]李爱良.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经济创新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2):27-29.

[5]蒋作斌.省域教育协调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6]叶莎莎.张家口:走活教育协调发展一盘棋[N].中国教育报,2009-10-18(3).

[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长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王小兵.差别定价:高等教育供求平衡的制度安排[J].江苏高教,2007,(4):51-53.

[9]陈 军.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径[J].人民教育,2010,(3):33-35.

[10] 邓银城.论教育过程公平与学生的差异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1):43-46.

Abstract:Reverse promo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is to take extraordinary means to realizing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the weak areas of education,its essence is to accelera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To this end we mainly refor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base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which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which includes:consolidating the material foundation,removing the obstacles of mechanism to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innovating mechanism,sharing the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 and build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Keywords:regional education;the gradient advancement;Anti-gradient advancement;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责任编校:文 泉)

Anti-gradient Advancement: a Strategic Choice for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Discussion of“the Gradient Advancement of the Regional Education”

WANG Xiao-b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industri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G40-054

A

1000-2529(2011)02-0140-03

2010-11-20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院校教育投资的实证研究与模型构建”(06ZC168)

王小兵(1974-),男,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梯度区域学校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学校推介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地温梯度判定地热异常的探讨
区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