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农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对比分析报告

2011-04-13

关键词:活立木林种有林地

王 刚

(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哈尔滨 150080)

1 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面积

工农林场地处铁力市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铁力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7°46′50″~127°56′30″,北纬46°47′30″~46°55′20″。四邻:东与春光林场接壤,南与双丰林业局为邻,西、北与卫国乡交界。林场调查总面积为6 189hm2。

1.2 地貌

工农林场地处小兴安岭南坡,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比较平坦,地势东高西低平均坡度不超过10度。最高海拔294m,最低海拔215m,平均海拔255m。

1.3 气候

工农林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多雨,春秋两季天气多变。根据气候特征2—4月为春季,5—7月为夏季,8—10月为秋季,11月至来年1月为冬季。全年日照时数2 477h;年平均气温3.2℃,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6℃,年≥10℃有效积温2 385.6℃;年降水量574mm,降水量年分配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占69%,冬季占4%,春季占15%,秋季占12%;全年盛行西北风,七级以上大风多在3—5月份出现,除夏季(6—8月)多偏南风外,其他三季均多西北风或西风;无霜期120d。初霜一般在9月中下旬,终霜在5月中下旬;结冻期10月中旬,解冻期5月上旬。

2 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2.1 森林资源现状

2.1.1 各类土地面积

全场经营总面积为3 649hm2。其中:用材林林种区面积1 707hm2,防护林林种区面积1 942hm2,分别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46.8%和53.2%。

在经营面积中,林地面积3 574hm2,占经营总面积的97.9%;非林地面积75hm2,占经营面积的2.1%。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2 036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7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1%;辅助生产用地面积为1 461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0.9%。

2.1.2 森林及林木蓄积

经本次调查,全场活立木总蓄积为203 673m3,全部为有林地蓄积。

在有林地蓄积中,纯林面积为571hm2,蓄积为58 628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8%和28.8%;混交林面积为1 467hm2,蓄积为145 045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72%和71.2%。

按林种区分布,防护林林种区活立木蓄积为131 416m3,用材林林种区活立木蓄积为72 257m3,分别占活立木总蓄积的64.5%和35.5%。

2.1.3 林种结构

该场有林地有防护林和用材林两个林种,面积分别为1 244hm2、794hm2,各占有林地面积的61.0%、39.0%。

防护林、用材林两个林种的活立木总蓄积分别为131 416m3、72 257m3,各占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的64.5%、35.5%。

2.1.4 各龄组结构

有林地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布幼龄林面积为189hm2,蓄积为12 879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9.3%和6.3%;中龄林面积为1 350hm2,蓄积为138 965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66.3%和68.2%;近熟林面积为378hm2,蓄积为36 899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18.5%和18.1%;成熟林面积为121hm2,蓄积为14 930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5.9%和7.4%。

2.1.5 优势树种组结构

全场优势树种(组)面积、蓄积所占比重最大的为软阔叶混交林,面积为1 366hm2,蓄积为129 741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67.0%和63.7%。其次是人工落叶松林,面积为419hm2,蓄积为42 957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0.6%和21.1%。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场天然林的比重大,优势树种(组)以软阔叶混交林为主,人工林面积、蓄积的比重小。

2.1.6 未成林造林地

本场有未成林造林地77hm2,全部为用材林。

2.1.7 辅助生产用地

本场有辅助生产用地1 461hm2,其中,一般生态公益林区内的辅助生产用地面积为688hm2,商品林区内辅助生产用地面积为773hm2。

2.1.8 森林生态状况

本林区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植物亚区。本场原生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由于遭到多次采伐,乱砍盗伐和森林火灾的发生,演替成次生群落,使森林结构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森林植物群落发生逆行演替,原生态植被所剩无几,现主要树种有山杨、白桦、椴树等。

工农林场境内相对高差较小,其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不明显,水平分布受人为干扰呈现出很大的镶嵌性,人工林分布不均,分布在场区周围和道路两侧,其余的部分以天然林为主。

下木以榛子、胡枝子为主,并有卫矛掺杂其间。地被物以乌苏里苔草为主,伴生铃兰、玉竹等。一般山的阳陡坡是以柞树纯林为主,阴坡以阔叶混交林为主。

2.1.9 森林覆被率及绿化率

林场经营范围内森林覆被率为36.03%,林木绿化率为36.035%。

2.2 森林资源特点

2.2.1 各类土地面积特点

(1)在经营面积中,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占总经营面积的97.9%。

(2)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小,森林覆被率达到36.03%。

(3)天然林面积多,人工林面积少。

2.2.2 森林资源蓄积特点

(1)各龄组蓄积结构。按蓄积结构幼、中、近、成比例为1∶10.8∶2.9∶1.2,可见该场林木蓄积集中在中龄林。

(2)各龄组单位蓄积量。全场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99.9m3。其中幼龄林平均每公顷蓄积68.1m3,中龄林平均每公顷蓄积102.9m3,近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97.6m3,成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123.4m3。

2.2.3 优势树种结构

本场天然林的比重大,优势树种(组)以软阔叶混交林为主,人工林面积蓄积的比重小。

2.2.4 副产资源特点

(1)储量大,产量小,经济效益不稳。

(2)广布种类多,特有种类少。

(3)原生态环境生长少。

3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是采用调查技术标准一致的两期资料,在相同的可比范围内,通过对两次调查期间各土地类型、面积、蓄积、起源、龄组的变化,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变化原因,对经营效果做出综合评价,预测森林资源发展变化趋势,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3.1 动态分析资料

本次森林资源动态分析资料是1999年工农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与2009年工农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经认证两期调查成果资料技术标准一致,具有可比性。

3.2 可比范围

在前期调查资料的经营总面积3 729hm2和本期经营总面积为3 649hm2范围内。本期扣除前期80hm2辅助生产用地不参与动态比较分析,经调整可比面积为3 649hm2。间隔期为10年。

3.3 资源动态变化

3.3.1 各地类面积变化

在可比范围内森林面积略有增加,森林覆被率由42.5%提高到55.8%,增加了14.3个百分点。总的变化趋势为林地面积增加,而非林地面积减少。

(1)林地面积增加了61hm2;非林地减少了35hm2。

(2)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增加了488hm2,未成林造林地减少4hm2,辅助生产用地增加49hm2,沼泽地减少372hm2。

(3)非林地面积中,其他土地减少23hm2,水域减少12hm2。

有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抚育成林及大面积的沼泽地成林郁闭后转变的。森林覆被率增加14.3%。

3.3.2 各类蓄积变化

可比范围内活立木总蓄积由1999年的93 322m3增加到2009年的203 673m3,增加了110 351m3。其中,有林地蓄积增加了115 119m3,散生木蓄积减少了4 768m3。

3.3.3 森林资源消长变化

(1)计算指标。

间隔期n=10

前期活立木总蓄积为M前=93 322m3;

本期活立木总蓄积为M后=203 673m3;

前期综合生长率为P前=6.8%;

本期综合生长率为P后=9.52%;

间隔期综合枯损率为P枯=0.61%。

(2)间隔期综合指标计算。

生长指标:

年综合生长率P综=[(M前×P前+M后×P后)/(M前+M后)]×100%=[(93 322×6.8%+203 673×9.51%)/(93 322+203 673)]×100%=8.67%

年均净增率P净=W净/[(M前+M后)/2]×100%=110 351÷[(93 322+203 673)÷2]×100%=74.31%

年均总生长量W年均=[(M前+M后)/2]×P综=[(93 322+203 673) ÷2]×3.85% = 12 875m3

年均净增量W年均净增=(M后-M前)÷n=110 351÷10=11 035m3

消耗指标:

年均采伐量W年均采伐=263m3

年均枯损量W年均枯=[(M前+M后)/2]×P枯=[(93 322+203 673)÷2]×0.61%=906m3

年均非正常消耗量W非=W年均-W年均枯-W年均净增-W年均采伐=12 875-906-263-11 035=671m3

正常消耗与非正常消耗比例W年均采伐∶W非=1 169m3∶671m3=1∶0.6

3.4 经营效果评价

工农林场在十年的经营活动中,在林政防火方面严抓死守,广泛宣传《森林法》,在群众中形成了人人护林、人人防火的意识,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的现象得到遏制,极大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使有林地的面积和蓄积都有所增长。有林地面积增加488hm2,森林覆被率增加14.3%,龄级结构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大为改善,珍稀濒危动物和植被资源数量有所增加,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随着各项产业和多种经营的投产,改变了林业产业结构,单一的木材生产被取代,部门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实现了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呈良性发展,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为农业提供了增产稳产的可靠保障。空气得到净化,小气候得到改善,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弱。通过管护资金的注入,增长了地方经济,增加了人均收入,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另外,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渔、牧业兴旺,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活立木林种有林地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有林地资源分析
宁安市国有林场有林地林分因子调查分析
鲁甸震后林业生态恢复对策探究
应力波在落叶松活立木中传播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基于阻抗仪的红松活立木年轮宽度辨识方法
活立木生物电智能移动终端查询系统的设计
海伦市双河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浅析农田防护林的功效
北安市缸窑林场资源现状
安陆市树种资源现状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