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摘编
2011-04-13PetersJCMahanDCWisemanTGFastingerND
Peters JC,Mahan DC,Wiseman TG,FastingerND
有机和无机微量元素来源及水平对母猪母体、母体肝脏、初乳、常乳以及后代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持续6胎)
Peters JC,Mahan DC,Wiseman TG,FastingerND
试验研究2种微量元素来源(有机、无机)和3种矿物元素水平(NRC水平、IND水平、IND+Ca:P)的效应,在第1、2、4和6胎对部分母猪进行屠宰。对母猪肝脏、屠体样品(每个处理屠宰3头,共68头)69个,初乳和常乳(泌乳第17天)样品72个、足月死胎及其肝脏样品69个及断奶仔猪样品32个进行矿物元素分析。母体组织和乳样品、1胎、3胎、5胎足月死胎样品和6胎母猪断奶仔猪样品69个矿物元素组成分别按照2×3×4(每个处理3个重复)、2×3×3(每个处理3个重复)、2×3×4和2×3随机试验设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母猪以及仔猪矿物元素含量按照相对于空腹重及肝脏重量(kg)表示。结果表明,母体的常量矿物元素不受日粮中微量矿物元素来源、水平及额外添加钙、磷的影响;母体硒含量随日粮中有机微量元素的提高而增加(从NRC提高到IND),从而使硒来源和水平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1),无机微量元素来源并无此效应;随日粮中微量元素水平从NRC提高到IND,母体中铜(P<0.05)和硒水平也相应提高,而且IND+Ca:P组母体铜(P<0.05)和锌含量高于IND组;与NRC组相比,IND组母猪肝脏中铜、硒和锌的含量提高(P<0.01);随胎次增加,母体铜、铁、硒含量呈三次关系增加(P<0.01),而锌呈二次关系增加(P<0.05);除硒外(P<0.01),母猪日粮不同处理对足月死胎及其肝脏中常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影响;当母猪饲喂高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母猪体内硒含量提高,使得来源和水平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1);初乳中除硒外其它矿物元素不受日粮影响;母猪饲喂高水平有机微量元素其初乳中硒含量要高于饲喂无机来源微量元素,使得来源和水平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常乳中铜和锌的水平随日粮矿物元素水平提高而提高(P<0.01);饲喂有机硒(P<0.05)及提高微量元素水平(P<0.01)将提高常乳中硒水平;母猪饲喂有机微量元素将提高断奶仔猪自身铁(P<0.01)、硒(P<0.01)含量,而母猪饲喂IND水平微量元素也可以提高断奶仔猪自身锰(P<0.01)和锌(P<0.05)水平。结果表明,日粮微量矿物元素来源和水平对母体及其肝脏、初乳和初生仔猪矿物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喂有机来源的微量元素可以提高母体及其肝脏、初乳和初生仔猪自身的硒含量。
组成;矿物质;猪;繁殖;母猪
司马博锋摘译自JAnim Sci,2010,88:626-637.
槲皮素中鼠李糖甙附着物通过其抗氧化性能加强铁螯合能力
Omololu PA,Rocha JBT,Kade IJ
摘 要:槲皮素鼠李糖甙是自然界中普遍发现的天然药用植物,但其药理学作用机制却比较模糊。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脱色DPPH自由基、还原型Fe3+、螯合型Fe2+防止脱氧核糖酸降解和抑制肝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的能力来比较Fe2+和硝酸钠两种化合物诱导活性物质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槲皮素的抗氧化性比其他鼠李糖甙衍生物(芦丁)更强,然而芦丁可比槲皮素产生更强的铁螯合能力,从依赖方式上说明在大量苯甲酸钠作用下芦丁对脂质过氧化和脱氧核糖降解的抑制作用比槲皮素小。试验结果表明,芦丁最初可能在植物中已经作为氧化防御机制的化学物质而产生,而且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已被发现,其抗氧化作用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关键词:槲皮素;芦丁;鼠李糖甙;铁螯合;TBARS;脱氧核糖降解
摘译自Experimentaland Toxicologic Pathology,2011,63:249-255.
富含微量元素藻类对蛋品质和蛋、蛋壳、血液、羽毛及粪便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Michalak I,Chojnacka K,DobrzańskiZ,GóreckiH,Zielińska A,KorczyńskiM,OpalińskiS
摘 要:试验旨在探讨饲喂添加富含微量元素[Cu(II),Zn(II),Co(II),Mn(II),Cr(III)]的两种大型海洋藻类:浒苔和刚毛藻日粮对产蛋母鸡的饲养效果。试验分为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微量元素以无机的形式添加,试验组微量元素则被富含给定微量元素的藻类取代。饲养试验期间,测定产蛋母鸡体重、蛋重、蛋壳厚度及血液、羽毛、粪便、蛋成分(蛋黄和蛋白分开)和蛋壳矿物质含量。同时,计录蛋的数量、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试验结果表明,产蛋母鸡日粮添加生物游离金属元素饲料添加剂使得较多的微量元素转移到蛋中,从而加深蛋黄的颜色;浒苔和刚毛藻对提高蛋重、蛋壳厚度及母鸡体重有益,因此富含微量元素离子的浒苔和刚毛藻可用作产蛋母鸡饲料的矿物质添加剂。
关键词:藻类;矿物质添加剂;产蛋母鸡;饲养试验;生物强化蛋
张树金 摘译自Journalof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Nutrition,2011,95(3):374-387.
奶牛干奶期补充饲喂β-胡萝卜素对初乳质量,β-胡萝卜素状态、代谢产物以及新生犊牛激素水平的影响
KaewlamunW,OkouyiM,HumblotP,Remy D,Techakumphu M,Duvaux-PonterC,Ponter A A
摘 要:试验研究了在奶牛干奶期补充饲喂β-胡萝卜素的可能性,包括是否增加其β-胡萝卜素状态;提高初乳中β-胡萝卜素量;增加初乳的IgG的浓度;改善其出生牛犊激素与酶代谢及其代谢状态。选择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一组为对照组(C组,n=20),另一组从干奶期开始向相同日粮中每头牛每天添加β-胡萝卜素1 g(BC,n=20),β-胡萝卜素补充料在奶牛整个干奶期进化给予。从补充的第2周开始,BC组奶牛血液中β-胡萝卜素的浓度高于C组(P<0.0001)。BC组奶牛初乳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3.10±0.23与1.44±0.24mg·L-1,P<0.001)。两组间牛初乳产量没有显著差异(BC组11.11±1.21 kg;C组10.05±2.25 kg)。在初乳中IgG含量无显著差异(BC组82.65± 8.79mg·mL-1;C组79.32± 9.02mg·mL-1)。在犊牛出生时血液中 β-胡萝卜素浓度也无显著差异(BC组1.16±0.21mg·L-1;C组1.27±0.24mg·L-1)。因此在奶牛干奶期,补充饲喂β-胡萝卜素不影响新生犊牛代谢与代谢激素的浓度以及酶的活性。研究结果指出,妊娠后期给予补充β-胡萝卜素能够增加奶牛血液和初乳中β-胡萝卜素浓度,但无法增加初乳中IgG抗体。此外,激素和代谢产物的状态以及新生犊牛体内酶的活性也不受影响。
关键词:日粮β-胡萝卜素;干奶期;奶牛;牛犊初乳
摘译自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ology,2011,165(1-2):31-37.
羔羊饲料补充亚油酸混合物对其生产性能、免疫反应和脂肪酸的影响
TerréM,Nudda A,Boe F,GaiasG,Bach A
摘 要:试验选择49只断奶Ripollesa羔羊(体重15±2.9 kg,41±6.9日龄)来研究补饲共轭亚油酸混合物对肉类的作用以及在育肥期体液免疫反应。羔羊被分为3个处理:对照(CT),补充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5g·kg-1(50:50,c9t11共轭亚油酸和t10c12共轭亚油酸)(低共轭亚油酸),补充10 g·kg-1共轭亚油酸混合物(高共轭亚油酸)。自由采食秸秆和饮水,直到达到屠宰体重(体重25±1.6 kg)。断奶后1周(48±6.9 d)对羔羊皮下注射卵清蛋白2mg,抽取血液样本进行疫苗接种,14 d后评估体液免疫反应。每处理组随机选取5只母羊羔从右侧的胴体背最长肌进行采样。屠宰时测量胴体重和屠宰率。结果表明,有卵清蛋白的抗体反应无显著差异。肌肉中的脂肪含量也无显著差异。不过,在高共轭亚油酸组中c9t11共轭亚油酸的异构体和t10c12共轭亚油酸比低共轭亚油酸组、CT组羔羊高(分别为0.39,0.30,和0.26 g·100-1g;t10c12共轭亚油酸0.051,0.013和0.014 g·100-1g)。总之,共轭亚油酸补充对体液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但肉中脂肪酸的含量通过改变c9t11共轭亚油酸和t10c12共轭亚油酸水平而增加。
关键词:羊肉;共轭亚油酸;免疫反应;肉
摘译自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65:1-7.
大豆和玉米酒糟中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
Mjoun K,Kalscheur K F,Hippen AR,Schingoethe D J
摘 要:乙醇工业最新的分馏与发酵技术已生产出不同形式的酒糟(DG),可生产是低脂肪、高蛋白和“改性”的湿饲料。这些副产品和其他普遍采用饲料的蛋白质特性对奶牛日粮配制是十分重要的。试验采用原位与体外技术,旨在比较4种DG产品粗蛋白(CP)与普遍采用的大豆蛋白的利用率。大豆蛋白产品包括溶剂提取豆粕(SBM;44%CP)、压榨豆粕(ESBM)、挤压大豆(ES),DG产品则是常规的含可溶物干酒糟、低脂肪含可溶物干酒糟(RFDGS)、高蛋白干酒糟和改性含可溶物湿酒糟(MWDGS)。各装每种饲料5 g的尼龙袋在3头装有瘤胃套管的泌乳奶牛瘤胃中孵化2、4、8、16、24和48 h。试验结果表明,SBM和MWDGS的快速降解CP部分分别为8.1%和37.2%。SBM、ES和高蛋白干酒粕的慢速降解CP部分较高(88.0%±3.7),其次是ESBM、含可溶物干酒粕和RFDGS(76.8±4.1%),MWDGS的慢速降解CP部分较低(61.1%)。慢速降解CP部分的降解率从SBM的11.8%·h-1到RFDGS的2.7%·h-1。瘤胃非降解蛋白的浓度变化很大(32.3%~60.4%),RFDGS的浓度最高,SBM的浓度最低。通过瘤胃预孵化(16 h)样品的胃蛋白酶-胰酶消化估计瘤胃非降解蛋白(IDP)的小肠消化率。SBM、ESBM和ES(97.7%±0.75)的IDP最高,而DG产品的IDP为92.4%±0.87。同样,大豆产品的总可消化蛋白最高(99.0%),而DG产品的总可消化蛋白为96.0%。除DG的赖氨酸消化率为84.6%,大豆产品的赖氨酸消化率为97.3%,DG产品中大多数氨基酸的小肠消化率都超过92%,稍低于大豆产品。与ESBM和ES的可吸收赖氨酸(平均为23.8g·kg-1CP)相比,DG(7.0 g·kg-1CP)的可吸收赖氨酸较低。与SBM和MWDGS比较,干DG、ESBM和ES提供较多的可吸收赖氨酸。试验结果表明,DG产品的氨基酸消化率可与大豆产品的氨基酸消化率相媲美。
关键词:酒糟;瘤胃降解;小肠消化率;氨基酸
张树金摘译自JDairy Sci,2010,93(9):4 144-4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