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2011-04-13张素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偃师文化遗产服务器

张素鹏

(偃师市图书馆,河南 偃师 471900)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意义

2003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启动实施了旨在全面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统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由以往的项目性保护,开始走向全国整体性、体统性的保护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各个省区都已经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并加大力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全面普查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

可以这样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科学创新之源,是民族精神延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分类、鉴定、整理工作尚属于起步阶段。建立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将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业务工作的方向之一。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2.1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地方文献反映了地方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人文文化等方面发展变化情况,为人们研究和探索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翔实的信息,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演变以及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源信息库,对改进服务方式,增加服务项目和范围,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是当地公共图书馆目前急需充实的内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是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本地区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进行征集、整理、保存与开发利用,建成各种专题数据库,与国家图书馆数字化文献形成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向全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当地,让本地区走向世界。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传承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09年10月31日,河南各地共投入经费近1600万元,直接投入普查人员达16万人,普查各类线索180万余条,基本立项22万余个。共整理文字资料30204万字、照片10万余张、录音3800余小时、录像4300小时,收集实物数万件。

以偃师为例,偃师素有“七朝古都”的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沫民初,唱腔流畅、明快,是河南四大曲种之一。偃师的河洛大鼓已入选了首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偃师申报的“偃师银条的栽培与烹饪”、“宋氏通背拳”、“薛氏石刻”、“黄大王传说”,均列入洛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偃师市图书馆将申报文本作为地方文献放在偃师文化资源共享支中心的网站上广泛宣传,从而进一步激起民间力量积极了解和参与、传承和延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来。截至目前,偃师挖掘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56个。申报成为国家级的1个,省级3个,洛阳市级的10个。去年偃师又申报了6个省级项目,目前正在等待上级部门验收。针对当地丰富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公共图书馆能够把那些经过抢救、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永久的保存下来,并通过数字资源推广出去被更多的人利用,不仅是一种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我们对民族、对国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3 文化共享工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多种优势条件

3.1 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建设简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国已建成了遍及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点,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675个,群众艺术馆390个,文化馆 2907个,文化站42024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22171个,图书室59312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网络。文化共享工程主要依托这些现有文化设施进行文化信息资源的传播,提供给社会大众利用。在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中实施,文化部把县级支中心设在图书馆,并通过中央、省、县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共投资68万元对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现代化标准建设。县支中心由中控室(机房)、数字加工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演播室组成。县支中心应用目的是:以满足共享工程应用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为目标,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平台。县支中心功能是:重点强调数字资源的整合、管理与服务功能。

3.2 现代化技术的支持

在县支中心建设中,计算机技术、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服务器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安全、数字化加工技术、文本和超文本的编辑制作技术、多媒体的制作技术等,都得到较为全面地运用,支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这些现代化技术,才能胜任支中心的各种业务工作。而这些技术要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所必备的。

3.3 网络环境

县支中心是以网络交换机为核心,部门级服务器为支撑,磁盘阵列为数字资源存储介质的星形网络结构局域网。主要由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业务部门等部分组成。

3.4 资源保证

文化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具有对本地区各种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发布的职能。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县图书馆是领导成员单位之一。当地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既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的实施者,又是当地文化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网点。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图书馆和它们的分工是这样的:当地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收集,然后汇总到县支中心,县支中心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归类、加工、整合,县文化馆再根据整理出的结果,向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因此可以说,县图书馆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库”。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构架

4.1 数据库的类型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结果,产生的文献类型主要是一些图片、音频、视频和项目申报说明文字。为了全面反映这一主题内容和方便向上申报,我们在建库时,应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定型为包含图片、音频、视频和文本的全文多媒体数据库。

4.2 县级公共图书馆数据库管理平台设计的因素

4.2.1 县图书馆服务器和网络的配置

目前县图书馆的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2003企业版,它是目前微软推出的使用最广泛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高性能服务器,并且可以群集服务器,以便处理更大的负荷。因此在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BDMS)时,最好采用微软自己开发的产品。建议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目前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5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的全面商业智能和分析能力及其高可用性功能(如故障转移群集),使它可以处理大多数关键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负荷。支持超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联机事务处理(OLTP)、高度复杂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系统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

4.2.2 用户访问时要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基于县图书馆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的配置环境,建议采用客户端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模式。用户的界面都统一在浏览器上,浏览器易于使用、界面友好,不须再学习使用其他的软件,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用户的使用问题。在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的操作系统环境下,安装IIS6.0,采用微软开发的ASP.NET服务器端WEB数据库技术,可以说是比较好的B/W/D方案解决。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海量的信息资料,对保存和再现的具体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它的完成和趋于完善,必将为后人留下巨大的文化财富。

[1]孙海英,王宇佳.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9(9).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Z].2005.

[3]易星.论公安院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图书馆论坛,2009(8).

[4]李东杰.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M].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

[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全书[M].长城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偃师文化遗产服务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晨》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Love across Planets
千变万化
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出炉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得形忘意的服务器标准